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原理

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原理


学习市场的意义:
每个人一方面是作为消费者出现,同时也是作为 生产者出现的,要增加购买力,就要增加自己的生产力。 市场是如此紧密地把自供给与需求、把生产者与消费 者、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在市场以及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 每一个人作为生产者都要在他自己的行业兢兢业业, 为社会上所有的其他人服务,谦恭地把他人奉为上帝, 而在他自己行业以外的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他作为消 费者时就像上帝一样接受他人把自己奉为上帝。正是 市场的这种作用,才使现代社会产生出"我为人人,人 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现代社 会的精神文明。
经营学的市场概念:
"市场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8
推而广之,在市场经济社会,其实所有通过供给与需求 来反映的分工协作关系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
演员
司机 理发师傅 政府官员
观众
作者
店主
读者
顾客
医生
病人
乘客
想要理发的人 他们应当为之服务的人民
广义地说,都 是供给与需 求的关系。
9
"市场是一切之于供给的需求"
1、当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价格!当我们去找工作的 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工资待遇!虽然回答是就最直接利益角度考虑 (符合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前提),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价格历来是备受 关注的对象。 2、?价格为什么如此重要。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 有交换的愿望,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给我我所要的吧,你也会 得到你所要的。 3、?价格如何形成。两种东西按照什么比例交换,交换的依据就是价格, 价格是相对的,绝对的价格没有意义,如果一瓶绿茶价格是100元,不必 害怕,因为一瓶雪碧的价格是300元。
正如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尽管产品的价格斐然,但是产 量并不高,原因就在于技术、科研资金等瓶颈的存在,限制了供给价格 弹性。至于以后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和技术的共享,供给价格弹性变大 也是有可能的。
36
A四、供给法则现实的悖论(特例介绍)
劳动力供给的特例 电脑等信息产品供给的特例 土地、文物、艺术品供给的特例
14
2、金融市场的构成
股票和债券 有何区别? 发行股票 ①直接融资市场 发行公司债券
②间接融资市场:
以银行为中介,吸收社会存款,再贷给公司、 企业。
15
(三)劳动力市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含义:
是指进行劳动力买卖和交换的场所。
2、类型: (1)劳务市场:
是一种服务型的劳动力市场,肩负着向企业、家庭、个人以 及全社会提供各种劳务的任务,也包括国际间的劳务交流等。
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误区一:供给法则讲的是供给因素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错误原因: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很多,除了价格,还有外 部环境(主要是生产技术水平和政府的税收政策)。而供给理论假设商品本 身价格以外影响因素不变或变动一致。
误区二:供给法则是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2)职业市场:
是一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场所。
(3)人才市场:
是指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实现流动的场所。
16
第二章 供给需求理论

市场无处不在

供给需求法则

市场均衡

市场机制
17
供给需求法则的经济学地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 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 需求。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地配臵资源,如何发 挥资源的最大优势。而市场价格引导着资源配臵的方向。 在供给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场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市场的均衡即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 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是现代西方 经济学一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劳动、资本、土地都是供给要素,至此供给和价格之间建立起了初步的关系。
28
A二、定义
供给法则的定义
进一步的阐述
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
29
供给法则的定义
供给法则也被称为供给定理。 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商 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 在着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 的供给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供给定理是说 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错误原因:价格因素包含4种:分别是商品自身价格、相 关商品(替代品、互补品)价格、 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者预期价格。而供 给法则仅就商品本身价格这一因素进行研究。
30
进一步的阐述
供给法则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 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 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经济学Biblioteka 论之供给需求原理1
第二章 供给需求理论
一 市场无处不在

供给需求法则

市场均衡

市场机制
2
现代社会,"市场"的概念被广泛地使用着。 但究竟什么是市场,实际上每个人的理解并不 完全相同。这并不奇怪,因为市场概念本身有 多重含义,人们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着这个概 念,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方位的分析, 来全面地解释市场这一重要的经济概念。
18
19
20
21
22
23
24
本节学习框架
供给法则 需求法则
A一、由来 A二、定义 A三、供给价格弹性及应用 (含案例分析) A四、供给法则现实的悖论 (特例介绍)
B一、由来 B二、定义 B三、需求价格弹性及应用 (含案例分析) B四、需求法则现实的悖论 (特例介绍)
供给需求法则总结
25
所以,供给曲线的形状是由商品本身价格决定的,而供给曲 线的位置却是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来决定的。
32
A三、供给价格弹性及应用(含案例分析)
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应用 案例分析
33
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 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价格发生变 化,产品的供给的变化程度。
11
②选购消费品——是指那些价格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经过 挑选和比较后才购买的消费品。 如:服装、家具等。 ③特殊消费品——是指那些价格高、使用时间长的高档商品。 如:小汽车、家用大电器等。
(3)特点:
①广泛性 ③时代性 ⑤交易批量小、频率高
②多样性
④层次性
⑥交易的商品是最终产品
12
2、生产资料市场
劳务
买卖的方式多种多样:
零星的 大宗的 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
5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
随着商品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冲破了“特定场 所”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的地方进行交易:
比如:在农村的瓜菜地里,在工厂的供销科里,在一家
饭馆的餐桌边,在茶馆,在网络上,电话里……就谈 妥了一笔生意。 但无论怎样的突破,它最终反映的是买卖方的 “交易关系”。市场上的商品交易活动反映的正是交
本节学习目的:
1、了解供给法则和需求法则的由来; 2、掌握供给法则和需求法则的定义、基本内容; 3、掌握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公式、基 本类型,并尽可能地应用该理论解释身边的现象。 4、了解供给法则和需求法则的缺陷,可以明确认识现实
中的特例现象。
26
A一、供给法则的由来:
经济学家对供给价格理论的研究是从价格开始的。
27
A一、供给法则的由来:
4、?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经济学家最初的探讨是从劳动开始的, 威廉· 配第、大卫· 李嘉图,都秉承这种观念;后来,写了著名的《人 口原理》的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将资本因素加进来,认为资本和劳动 共同决定价值,进而影响价格;再后来,著名经济学家萨伊将土地因 素加进来,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创造价值,决定价格。
10
二、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一)商品市场——市场体系的基础
主要是指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它是通过各种 实物形态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消费品市场(生活资料市场) (1)含义: (2)种类:
①日用消费品——一般是指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者经常购买 的、价格较低的商品。
如:各种食品、家用炊具、日用杂货等 有哪些?
37
劳动力供给的特例
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一般来说,工资越高,越 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劳动的供给。即劳动的价格上升,劳动的供给增 加。但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的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减少 劳动的供给,表现出与供给定理的不符。原因在于提供劳动获取工资 是以牺牲闲暇为代价的,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 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 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这种特例也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 理论来解释:当工资水平低时,人们为生存而奋斗,愿意多付出劳动, 追求高工资。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满足了第一层次的需要(基本生 理需要),摆脱了生存压力,当工资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需求层 次上升到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完成自我实 现),这时随着工资收入的提高,会有一部分人逐步放弃原来的工作, 去追求新的事业,出现劳动价格上升而劳动供给减少的与供给定理不 符的现象。
通俗地讲,一般说来,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 供较多的产品数量: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 给量越小。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反映 在图形上,二者的关系是一条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供给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