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总结
第一章
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第一节:物种(Species)的概念;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点);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
第三节: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短日照和长日照植物概念和例子;Bergman规律和Allen规律;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5点);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概念;
第三章
第一节:种群(Population)和群落(Community)的概念
第二节: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3种类型;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年龄锥体的3种类型;种群增长的模型(重点了解逻辑斯谛模型);种群动态中生物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概念;种群调节理论的几个理论(外源性调节和内源性调节)
第三节:集群的生态学意义(5点);最小种群原则和阿利规律;高斯假说;生态位(Niche)的概念及内涵(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捕食、竞争、寄生和共生的实例;r-对策和K-对策的在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上的差别;
第四节:群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结构(生活型life form、生态型ecotype和生长型growth form概念);群落的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演替的类型(重点理解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和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群落演替的几种类型(重点了解单元顶级论);演替包含的6个阶段;
第四章
第一节: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及要素;关键种和冗余种的概念;食物链的分类及相关实例;顶位种、中位种和基位种的概念;生态效率(林德曼定律,10%定律);
第二节:能量流动的特点(4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概念;流通率的概念;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的实例);氮循环的几个关键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的概念;生态危机。
第五章
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第二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容(10点)
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6点);UNEP系统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5种);内涵(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的内涵)。
第六章
第一节:景观(Landscape)及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概念;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的概念;斑块的分类及实例;斑块的边缘效应;
第三节: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与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的概念;
第四节:干扰(Disturbance)概念;根据不同角度的分类;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5点);干扰的生态学意义(3点);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干扰的生态学意义(4点)
第七章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概念;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5点、毒物的礼花性质;个体因素)及如何影响;污染物的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和
拮抗作用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生物富集及实验方案设计(结合书本自行理解);
第二节:污染物的生物代谢转化的概念及分类(生物活化作用和生物灭活作用);生物浓缩(biocencentration)、生物累积(bioaccumulation)和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的概念;第三节:全致死剂量(LD100)和半致死剂量(LD50)的概念;最大无作用剂量(no observed effect level, NOEL)概念;急性毒性概念;毒物的蓄积作用域蓄积系数(commulation coefficient, K cum);
第八章
第一节:受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三个层次;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7点);受损生态系统演变的一般规律(3点);
第二节:恢复生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的概念;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的概念;生态修复的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的内涵;生态修复的判定标准(5点);植物修复的5个主要技术;工业废弃地修复的主要措施(结合书本自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