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氧化,还原,混合,还原,氧化
2.气,蒸气,气溶胶,气溶胶
3.SO2,颗粒物,烃类,NO X,CO
4.温度,大气压力
5.越小
6.PM10(可吸人颗粒物)
7.吸附,加热,有机溶剂洗脱
8.酸雨
9.功能区,扇形,网格,同心圆
10.采样点位数,时空分布规律
11.乙二醇,CuSO4
1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10μm
13.超细玻璃纤维,粗糙,去离子水,24
14.大流量,中流量,小流量,0.3,2~4.5
15.动态配气,静态配气
16.±5
17.氨基磺酸钠
18.24, 1, 0.4
19.将低价NO转化为NO2,失效
20.发臭团
21.SO2,甲醛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酸性
22.温度,分光光度计灵敏度,SO2,高
23.静电吸引,惯性沉降
24.硫酸盐化
25.铬酸洗液,光照
26.时间,空间
27.下风向
28.直接采集法,浓缩(富集)法
29.3
30.尽快测定,密封后
31.500
32.18h
33.掩蔽Ca2+和Mg2+的干扰
34.SO2
35.雨,雪,雹
36.吸收液
37.电阻
38.半年
39.标准
40.5
41.加热
42.工业废气
43.分段采样
44.温度计,热电偶
45.SO2,烟尘,NO X,CO,—些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
46.不少于2d,每天3个平行样
47.S形皮托管,U形或倾斜式压力计
48.预测流速
49.不锈钢滤筒,玻璃滤筒
50.0.5
51.80%
52.15
53.1.2
54.连续采样5次,每次10min
55.NO x
56.20%
57.HC,NO X
58.怠速
59.≥45%
60.NO x
61.CO,HC
62.配对布点法
63.1983
64.温度
二判断题
1 √
2 X
3 √
4 X
5 √
6 X
7 X
8 √
9 X 10√
11 X 12 √13 X 14 X 15 X 16 X 17 √18 X 19 √20 √
21 √22 X 23 X 24 √25 X 26 √27 X 28 X 29 X 30 X 31 √32 X 33 √34 √35X 36 X 37 √38 X 39 X 40 √41 X 42 √43 √44 X 45 √46 √47 √48 X 49 √50 X 51 √52 X 53 X 54 X 55 √56 X 57 X 58 X 59 X 60 X
三、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B
4 A
5 D
6 B
7 B
8 C
9 B 10 A
11 B 12 A 13 B 14 C 15 C 16 D 17 B 18 A 19 D 20 A
21 B 22 C 23 C 24 B 25 B 26 D 27 B 28 C 29 C 30 C
31 A 32 D 33 A 34 D 35 A 36 B 37 A
四、多项选择题
1 AB
2 BD
3 ACD
4 AB
5 ABCD
6 ABC
7 ABCD
8 AB 9 BCD 10 ABC 11 ABD 12 ABD 13 ABD 14 ABCD
15 ABC 16 BD 17 AB 18 BD 19 AB 20 ABCD 21 CD
22 ABCD 23 ABCD 24 ABC 25 ABD 26 ABC 27 ABCD 28 ABCD
五、简答题
1答:(1)采样点位应包括监测区域的高、中、低浓度区;
(2)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区为主要监测范围,上风向区作为对照点;
(3)工业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多设采样点,郊区和农村则少一些;
(4)人口密度大的地方设采样点多一些,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少一点
(5)经常超标的地区采样点数目少一些。
2答: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3答:分三类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4答:有机气体和蒸气混合物,特别适宜在浓度低湿度高的地点长时间采样。
5答: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 m的颗粒物。
6答:前者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后者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7答:由于皂膜本身重量轻,当其在沿管壁移动时摩擦力极小(20-30Pa的阻力),并有很好的气密性,再加上体积和时间可以精确测量,测量气体流量的精确度较高,皂膜流量计还可较为精确地校准气体流量。
8答:提高显色液酸度虽能降低空白值,但方法的灵敏度也随之降低,因而不是最好的方法。
而提纯对品红不但可降低空白的吸光度,还可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9答: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SO2、硫酸雾、H2S等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
测定生成的硫酸盐含量,计算硫酸盐化速率。
10答:试剂及水中微量Fe3+存在可催化SO2氧化为SO3,加EDTA可络合Fe3+,使SO2浓度较为稳定。
11答:应检查滤膜是否出现物理性损伤,是否有穿孔漏气现象。
若出现以上现象则此样品滤膜作废。
12答:富集采样长时间所得分析结果,反映的是—段时间的平均浓度,因而更能客观地反映环境状况。
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充小柱采样法、低温冷凝法、固体阻流法和自然沉降法。
13答:如不及时洗净,沾壁的颜色就难以洗净。
沾上红色的比色管可用l:4(体积比)盐酸溶液洗净。
14答:阳离子:NH4+、Ca2+、Na+、K+、Mg2+、H+;
阴离子:SO42-、NO3-、C1-、HCO3-。
15答: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种类由多种因素决定,如汽油的品质、汽车的载重量、发动机的性能、汽车运行工况、道路状况、当地的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等
16答:汽车对环境空气的铅污染,系指含铅汽油燃烧后,随汽车排气排入空气中的铅以及铅化合物和由于汽油挥发、泄漏,使四乙基铅直接进入空气造成铅污染。
17答:稀薄燃烧是指空燃比为18:1或更稀的混合气的汽油机。
稀薄燃烧按供给方式可分为均质和非均质两种。
一般空燃比稀限为17:1。
18 答:(1)发动机运转;(2)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3)油门踏板与手油门位于松开位置;(4)装机械或半自动变速器时,变速杆位于空挡位置,装自动变速器时,选择在停车或空挡位置;(5)阻风门全开(对于采用化油器供油系统的汽油车)。
19 答:柴油发动机是通过高压油泵,将柴油直接喷入燃烧室内,被压缩的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而汽油化油器型发动机是通过化油器,将汽油和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再导入气缸。
20答:(1)城市大气中铅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气,铅对人体有害并且使汽车尾气净化器中毒,因此降低汽油车的铅含量进而实行无铅化已成为世界性趋势;(2)降低硫含量,可使尾气净化器催化剂的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对降低排放有利;(3)加入含氧化合剂对减少CO排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4)减少汽油中芳烃和烯烃含量,可大大降低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程度,因为这类烃的光化学反应活性强,易产生光化学烟雾。
21答:十六烷值对柴油机的排放性能影响较大。
十六烷值不足即着火性差,使滞燃期加长,预混合燃烧量过多,导致运转粗暴,噪声加大,NO X排放增加;十六烷值过高,柴油的热稳定性降低,会在高温高压的气缸内形成大量不易完全燃烧的游离碳,导致后燃期延长,排放黑烟增加,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增加。
常规柴油的十六烷值在40-50之间,低排放柴油要求十六烷值在45以上。
22答:对于化油器型汽车来说,机动车处于怠速运行状态,其燃烧条件是最恶劣的,怠速燃烧质量的稳定,是其他工况燃烧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所以测量怠速状态下排气中CO、HC的浓度,以判断发动机燃烧质量的好坏,怠速法控制也是最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
六、计算题
1 593.7mL。
2 Cv=0.015%=150mL/m3;M=64g/mol;C=428.6mg/m3。
3 标况下的采样体积V=9.7L;回归曲线:0017
=x
y;C=0.051mg/m3
505
.0+
.0
4 采样效率K=86.4%
5 Cpb为1.1μ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区季平均值为1.5μg/m3,因此该监测区域符合二类区季平均值要求。
6 Vs=13.8 m/s。
7 C=484.8 mg/m3。
8 采样体积=552.0L
9 C标= 2963.0 mg/m3;C = 4444.4 mg/m3;G标= 70.0 kg/h。
10 除尘效率 = 82.8%
11 (1)将烟囱分为2个等面积圆环,采样点距采样口距离分别为8.33cm、17.5cm、42.5cm和51.7cm;(2)185.0Pa;(3)测定条件下烟气密度为0.825,烟气平均速度为17.8m/s;(4)热态风量为12582m3/h,标态干风量为7626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