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习题解答.

环境监测习题解答.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及时、准确、 系统地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2、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施现场监督监测与检查,及 时、准确地掌握污染源排污状况及变化趋势。 3、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预测环境变化趋势 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4、开展环境监测技术服务,为环境建设、城乡建设 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5、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条例,全 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资料。
1
f1=0.98 f 2 0.02 BOD5 m g / L ( 1 2 ) ( B1 B2 ) f1 (9.16 4.33) (9.25 8.76) 0.98 217.49 f2 0.02
同样水样B
f1=0.975 f 2 0.025 BOD5 m g / L ( 1 2 ) ( B1 B2 ) f1 (9.12 3.10) (9.25 8.76) 0.975 221.69 f2 0.025

25℃时,Br2在CCl4和水中的分配比为29.0,试问: (1)水溶液中的Br2用等体积的CCl4萃取; (2)水溶液中的Br2用1/2体积CCl4萃取; 其萃取率各为多少?
100D E 100 V水相 D A水相V有机 A水相V水相 D V有机 D A水相V有机
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 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原理: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 态汞原子蒸气,根据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度与汞浓 度成正比进行定量;不同之处是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 253.7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 射光强,而冷原子测汞仪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 汽吸收特征紫外光后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强度。 仪器:两种方法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冷原子吸 收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仪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 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制定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原则: 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即要技术先进, 又要经济合理 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并非越严越好,制定环保标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例如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 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A B 空白 稀释 倍数 50 40 0 取水样 体积 (mL) 100 100 100 Na2S2O3标准溶 Na2S2O3标液用量 液浓度(mol/L) (mL) 当天 五天 0.0125 9.16 4.33 0.0125 9.12 3.10 0.0125 9.25 8.76
以A水样为例:
M V 8 1000 0.0125 9.16 8000 = =9.16mg / L V水 100 M V 8 1000 0.0125 4.33 8000 2 = =4.33mg / L V水 100 M V 8 1000 0.0125 9.25 8000 B1 = =9.25mg / L V水 100 M V 8 1000 0.0125 8.76 8000 B2 = =8.76mg / L V水 100
SV (m l / l ) SVI MLSS( g / l )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及沉降性能, 过低则 泥粒细小, 无机物多,活性及吸附能力低;指数过高污泥体积 膨胀,不易沉淀,影响处理效果。
测定BOD5时,为何要引入接种水或稀释水
对含有机物较多的废水,测定BOD时应引入
稀释பைடு நூலகம்,以保证降解过程中在有足够溶解 氧的条件下进行 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测定 BOD时应该引入接种水,以引入能分解有机 物的微生物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 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
污泥沉降比: 将混匀的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 筒至满刻度,静止30min,则沉降污泥与混合液体积比为污 泥沉降比(SV%)。而污泥沉降体积则用SV30表示(ml/L)。 反映曝气池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量,可以控制、调节剩 余污泥的排放量,控制污泥膨胀。 污泥体积指数: SVI是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 所占的体积。
冷藏或冷冻法: 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 应速度。 加入化学药剂保存法: 如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值、加入氧化 剂或还原剂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 理包括哪些内容?
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 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 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 要求的形态、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 系。 水样预处理包括消解和分离与富集

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碘量法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 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 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 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 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 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电极法 膜电极由两个与支持电解质相接触的金属电极 及选择性薄膜电极组成。溶解氧透过薄膜渗透扩 散。透过膜的氧气在电极上还原,产生微弱的扩 散电流。在一定温度下其大小和水样中的溶解氧 含量成正比。借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测定水样BOD5时,如水样中存在有铜、铅、锌、 镉、铬、砷、氰等有毒物质,对测定有无影响? 应如何消除?
水样中存在有铜、铅、锌、镉、铬、砷、氰等有毒物 质时,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可使用经驯化微生物接种 的稀释水或提高稀释倍数,以减小毒物的影响。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 数水样的BOD5值。 编号
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 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当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 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 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 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波长光强 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从而 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有定量关系。
Vt 0.5 30 6 90L V0 Vt 273 P 273 100 90 80.829L 273 t 101.325 273 27 101.325 3 5 2 . 5 10 SO2 (m g / m3 ) 0.155 3 80.82910
(1)数量关系: TOD>CODcr>BOD5、TOD>TOC (2)氧化率关系:TOD>CODcr>BOD5、TOD测定氧化率 接近100%,CODcr测定时重铬酸钾氧化率最多可达90%, BOD5测定时只有可生化部分有机物被氧化。 (3)实际应用: ①TOD、CODcr和BOD5的关系可反映污水的可生化性, 通常认为CODcr/BOD5>0.3时,污水可生化,但BOD5/TOD 在反映污水可生化性方面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一般认为 BOD5/TOD>0.4是易生化的。 ②TOD/TOC趋于2.67, 水体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TOD/TOC>4则水中含有较大量的S、P有机物 TOD/TOC<2.6说明水中的NO2-、NO3-含量较大。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分析的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 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 物质,可现场测定,也可采集后实验室测定,通常后者 居多,往往只能分析测定局部的、短时间的、单个的污 染物质。 环境监测指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的过程。它 的内容比环境分析广泛的多,既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 也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热能、辐射和放射 性等污染。既包括直接污染,也包括间接污染,同时想 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就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污 染物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要求连续化、自动化。 可见,环境分析是环境监测的发展基础,后者范围更广 泛,更深刻。在环境监测中除化学、物理监测手段外, 还有生物监测手段。
假定某地区的TSP日均值为0.35毫克/立方米,SO2 日均值为0.155毫克/立方米,NO2日均值为0.060 毫克/立方米,计算其空气污染指数,并判断主 要污染物。
按照表1,TSP实测浓度0.35毫克/立方米介于0.300毫克/立 方米和0.500毫克/立方米之间,按照此浓度范围内污染指数 与污染物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即此处浓度限值Ci,j =0.300 毫克/立方米,Ci,j+1 =0.500毫克/立方米,而相应的分指数值 Ii,j =100,Ii,j+1 =200,则PM10的污染分指数为:
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27℃,大气压力为100kPa。 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SO2的日平均浓度,每隔4h 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30min,采样流量 0.5L/min。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 10.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SO22.5μg,求该采样 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SO2日平均浓度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 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X?
当用空气采样器采样时,气样中的NO在内装三氧化铬 -石英砂的氧化管中被氧化成NO2和气样中的NO2一起进 入吸收瓶,被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 配成的吸收液吸收,空气中的NO2被吸收转变成亚硝酸 和硝酸。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亚硝酸与对胺基苯磺 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 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 NO2浓度成 正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NOX的浓度。 图见P176 图3-24
(1)96.7 (2)93.5
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 污染物质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实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