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利用网络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展开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外文电子图书; 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人类文化已步入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出版时代,电子图书的出现是信息时代文献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高层次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
外文图书是国外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能迅速反映国外各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尤其是对于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相对短缺以及外文原版图书订购费用高、利用率低等原因,外文图书的采购量呈逐年下滑趋势,而高校读者对外文资料的需求却在日益上升。
[1]因此,通过网络调查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现状1.1 研究方法笔者于2009年6月10—15日,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www. edu. cn)提供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采取直接登录网站网页的方式,依据学校办学能力及性质相似的原则,筛选出全国各省市60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其中“211高校”30所、省属二本以上高校30所。
本论文主要利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并利用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
[LL] 1.2研究结果1.2.1 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来源分析。
在被调查的60所高校图书馆中,71.67%的图书馆收藏有外文电子图书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来自以下5个渠道:第一是电子书商。
这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来源,电子书商通过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往往在提供的图书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其提供的检索软件功能也比较全面,如NetLibrary专为图书馆定制的TitleSelect和TitleDirect功能模块,可以在网上提交订单,这些功能使电子图书的订购过程更加流畅。
第二,单独一家出版社或几家出版社联合组建的电子图书公司。
它们往往无法在图书数量上形成较大规模,检索软件也比较简单,但在图书新颖性方面却胜过其他电子书商,如Safari就以提供IT领域的覆盖全面而有深度的电子图书为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目内容。
第三,政府发展计划项目。
比如中美百万册电子图书、美星数字图书馆等。
这类数据库只对指定学校开放,资源有限。
第四,自建外文电子数据库。
在遵守版权法的基础上,将本校的一些外文电子图书进行扫描处理,在小范围内供教学科研使用。
第五,互联网上免费的外文电子图书资源。
随着开放获取活动的开展,这类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自建和免费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所以本文在统计数据时只统计电子书商、出版社、政府的发展计划项目提供的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
1.2.2 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资源统计。
被调查的60所高校图书馆共建有17种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具体情况见表1、2。
2 我国高校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1 “211高校”比普通高校更重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211高校”引进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明显高于普通高校。
被调查的6 0所高校平均引进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1.83个,其中“211高校”2.8个,普通高校0.63个, “211高校”平均拥有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数量是普通高校的4.44倍;“211高校”引进4 个以上数据库的学校占4333%,普通高校则为0;另外,还有46.67%的普通高校没有订购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
在数据库的建设质量上,“211高校”图书馆引进的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主要来源于电子书商和出版社,如大部分“211高校”都引进了Ebrary、Neblibrary、Springer、EEBO、EECO 等高质量数据库的1种或几种,同时也兼顾引进其他一些政府发展计划项目的数据库。
[2]“211高校”比普通高校重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的原因主要有3个:第一,“211高校”大部分是综合性高校,办学层次较高,各方投入的经费较多;第二,“211高校”对于科研工作更加重视,读者对于外文原版图书的需求量较普通高校大;第三,“211高校”读者的信息素养要强于普通高校,这是直接导致“211高校”引进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在数量和质量上更胜一筹的客观原因。
2.2 专业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专业数据库是文献信息的精髓,图书馆应根据本校读者结构和重点学科开发情况组建独特内容的专业数据库。
专业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是专业数据库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引进的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都以综合性为主,在覆盖的全面性和深度方面稍有欠缺。
在经过高校合并潮后,我国有很多医学院校、财经院校等相继并入一些211高校,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却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尤其是对于专业的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
虽然越来越多的专业电子图书数据库如Karger(医学类)、Safa ri(IT类)、Morgan Claypool(工程类)等可以供图书馆引进,但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的高校订购了此类数据库。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在专业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上做得比较好。
2.3 资源揭示不够完善图书馆拥有的馆藏资源种类很多,电子图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据调查,电子图书的利用率虽然稳定,但还是相对比较低,尤其是外文电子图书的利用率。
在对60所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调查时,通过相应的链接能找到“外文电子图书”的学校占55%,另外45%的高校图书馆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和其他的电子资源混排在一起。
3 我国高校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的对策研究3.1 积极组织集团采购目前我国高校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各省市也有相关的一些文献保障机构, 比如江苏省文献保障体系(JALIS)、北京地区文献保障体系(BALIS)等。
各集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主要服务对象的需求,对欲购买的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组织集团试用,再根据试用情况,进行集团购买。
我国很多“211高校”拥有的Neblibrary、EEBO、EECO等数据库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引进的。
集团采购一方面可以降低购买费用,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方式与出版商或电子图书销售商就复制次数、转载等问题达成共识,从而避免版权纠纷。
在开展集团采购时,各文献保障体系应尽可能做好采购宣传,增加参与采购的单位数量,让更多高校得到集团采购的实惠。
目前有很多大学城组建的教学联合体,如江苏南京仙林大学城教学联合体、徐州教学联合体等,在资源的联合采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2 实现与OPAC之间的整合功能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各类电子书刊和数据库层出不穷,数据库检索平台各不相同、收录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读者想了解图书馆是否收藏某本书,需逐一登录有关电子图书数据库及OPAC系统,检索过程繁琐。
将电子图书与OPAC进行系统整合,实现一站式检索,对于提高电子图书的利用率、节约图书购置经费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于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与OPAC系统间的整合展开了大量的研究[3—4]。
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大部分提供了MARC数据,与OPAC之间的整合功能一般都比较好。
但由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引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各不相同,在实现整合功能时存在一些问题。
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对这类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如北方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图书馆将大部分外文电子图书整合进OPAC等。
[5]未来图书馆应引进、开发新的电子图书服务系统,以适应多种载体类型文献资源并存的状况。
同时还要进行统一著录,将电子图书整合到馆藏中,便于管理和利用。
3.3 加强免费外文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随着开放存取活动的发展,免费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并以其独特的性能日益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重要的信息源。
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收集互联网上的免费外文电子书刊资源,使之成为馆藏资源的有力补充,满足读者对外文电子图书的需求。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免费外文电子图书主要来源途径如下:1)电子书商在网站上提供的部分免费电子资源,比如Netlibrary;2)Google Books里有相当数量的图书提供全文电子链接,而且所提供图书的质量较高,以英文图书为主;3)部分出版社提供的免费图书,比如Cambridge press等。
获取方式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各类学术信息门户等。
目前我国高校收集的比较有价值的免费外文电子图书如下:免费外文电子图书、EScholarship Editions、Knovel四种免费化学参考书、NAP免费电子图书、ing.co m、Free Books 4 Doctors等。
3.4 加强资源共享,开展馆际合作自1999年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图书馆界跨系统、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协作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资源共享在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
当今图书馆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馆际互借,开展得比较多的是印刷型图书和期刊的馆际互借,在电子图书方面开展的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外文电子图书。
主要原因在于引进的很多数据库有版权保护方式,限制了互借服务的发展。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尊重版权的前提下,对外文电子图书的部分内容、部分章节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6]4 结语随着高校图书馆与电子图书发行公司合作的不断深化,一些质量好、标准高、收藏价值大的电子图书正逐步在读者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
为了提高外文电子图书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对数据库进行宣传,同时大力加强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的使用培训,使外文电子图书成为纸本图书切实有效的补充。
[参考文献][1] 黄华.外文图书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3):80—81.[2] 关志英.三种西文电子图书系统的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5):34—3 9.[3] 巩林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OPAC系统整合初探[J].图书馆杂志, 2005(10): 44—46.[4] 陈进,王杰贞,刘宝杰. 图书馆书目数据与电子图书资源整合[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 (1):86—88.[5] 张秋萍,袁昊. Ebrary电子图书与OPAC系统整合[J].图书馆杂志, 2008(1):3 3 —35.[6] 龙旭梅, 宋金燕.西文电子图书对图书馆的影响与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