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恩故事50字

感恩故事50字

感恩故事50字篇一:感恩小故事一感恩小故事一:平分性命--一个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的相同。

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

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

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等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刻?"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10岁男孩的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性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男孩作出决定的一瞬间,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

输血不会丢掉性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我真的没事时,就又抬起了胳膊--刚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咱们两个每人活50年!"感恩小故事二:感谢打工父母:儿子终夺《梦想中国》总冠军风生水起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大赛刚刚落幕,2005年10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歌唱总决赛又展开了白热化的最后角逐!最后,来自江苏的21岁选手吴文景以1064446票的消息支持稳稳坐上了冠军宝座,勇夺"金蝶奖"!然而有谁知道,吴文景竟然出生在南京一个贫寒家庭。

一个贫寒的家庭,怎样能够供得起儿子上一年学费高达2万元的艺术院校呢?原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支持儿子实现梦想,吴文景的父亲竟然"赎卖"了自我,而母亲也像父亲一样背井离乡,四处打工!人们可能要问:在这对苦难的打工夫妇与"冠军儿子"之间,到底演绎了怎样令人感动的亲情故事呢?穷家里,爱唱歌的儿子偷偷做着歌星梦1985年8日,吴文景出生于南京市一个工人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初中毕业后就到农村插队的知青。

回城后,父亲吴贵宁几经波折才被安排到南京东风专用汽车制造厂当驾驶员,母亲孙金凤则被安排到南京雅高巴士公司当工作。

吴贵宁夫妇的收入一向不高,直到儿子吴文景上了小学,家里还穷得连电视机都买不起。

家庭经济的窘困,让吴文景小小年纪就知道了节省。

小学二年级学校组织春游时,母亲孙金凤给了小文景两元钱,让他买零食吃,但当晚吴文景回家后,却将两元钱一分不少地交还给母亲,他告诉母亲:"这天学校发了蛋糕,我不需要再买零食吃了。

"孙金凤忍不住问:"那你怎样不买点饮料喝呢?"小文景说:"我怕喝冷的饮料会拉肚子。

"孙金凤当然明白儿子是舍不得花钱,她心疼地对儿子说:"这两元钱你留着,以后自我买零食吃。

"小文景却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母亲,我是个男孩,老师说只有女孩子才爱吃零食呢!"孙金凤听了,不禁泪湿衣襟: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啊!的确,穷人的孩子懂事早。

小文景每一天一放学,就早早回家帮父母料理家务。

人唯一的乐趣就是:一边写作业,一边打开父亲母亲结婚时买的那台老式"熊猫"牌收音机,跟着学唱歌。

渐渐地,他对音乐有了个性的领悟力,不管什么歌曲,听两遍立刻就能唱出来。

邻居们正因经常听到小文景在家里唱歌,便对吴贵宁说:"这孩子歌唱得这么好,你们怎样不给他找个声乐老师辅导一下?没准,他将来能成歌唱家呢!"吴贵宁苦笑着说:"我何尝不想这样呢?可咱们家太穷,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吴文景得知后,深恐父母内疚,连忙安慰父母说:"唱歌哪能成正事啊?我还是钟爱上学读书!"然而话虽这样说,吴文景却还是钟爱歌唱。

由于家里请不起声乐老师,吴贵宁夫妇便给儿子买了一台录间机唱一遍录下来,然后自我边听边查找原因,反复琢磨,直到最后把问题解决。

看到儿子这样爱唱歌,吴贵宁夫妇心里高兴,却又暗暗发愁:儿子将来一旦真的考上学费昂贵的音乐学院,咱们哪有潜质供他去读呢?因此,夫妇俩既不阻拦,也不敢公开鼓励......就这样,吴文景的歌越唱越好,从高二起便经常应邀参加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文艺演出。

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震撼1条龙》和《超级震撼》等节目组格外钟爱他,只要有演出就邀请他去参加。

懂事的他无论到哪里去演出,总是主动帮剧组人员搬道具,搞布置或者收拾服装,且从来不提报酬。

剧组人员感动之余,便经常抽空教他一些舞台经验:一些同台演出的著名歌唱家有时还会在演唱技巧上点拨他,这些都让吴文景受益匪浅。

1996年8月初的一天,吴文景随江苏电视台《震撼1条龙》节目组到徐州进行一场公益演出。

整台晚会中他既搞道具、服装,又是独唱、伴舞,演出结束后剧组给了他200元报酬。

回到南京后,吴文景就给他父亲买了一件25元钱的衬衫和1条10元钱的领带,给母亲买了1条10元钱的碎花布裙,还花了30元钱给奶奶买了一盒牡牦牛壮骨粉,自我却什么也没买。

那天,南京热得像烤箱一样,他却抱着这些礼物在烈日下一路小跑着赶回家。

到家后,母亲看到他热得满脸是汗,心疼地说:"天这么热,你为什么不坐出租车回来啊?"吴文景脱口而出:"打出租车得花多少钱呀?花那个钱还不如再给母亲买件衣服呢!"父亲看着他给全家人都买了礼物,唯独自我什么也没买,埋怨他说:"你经常参加演出,怎样不给自我添几件漂亮衣服?"懂事的吴文景双手搂着父亲的肩膀说:"老爸你就放心吧!每次演出前,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会从大商场借来好多漂亮的衣服给咱们当演出服,我根本不用自我掏钱去买的。

咱们这些演员,不用花钱就能穿那么多漂亮的衣服,多划算啊!"一席话,说得父亲母亲都笑了,但笑容里却含着泪......"贱卖"自我,慈父贤母打工育儿2003年5月,即将高中毕业的吴文景要填高考志愿了。

吴贵宁夫妇鉴于家里太穷,交不起昂贵的艺术类院校学费,便期望吴文景能报考理工类大学,将来也好就业。

但是,吴文景不愿放下唱歌梦想,悄悄报考了南京艺术学院。

当年8月初,他竟然顺利地被南京艺术学院爱乐学院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录取了!录取通知书寄到后,父母高兴极了,但看着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来的"收费通知单",夫妇俩又眉头紧销。

一年光学费就得2万元,开学时还得交4万元赞助费,他们到哪里去筹这么多钱?父亲对吴文景实话实说:"我以为你考不上的,没想到你还真的考上了,有志气!可问题是,你考得上,咱们却供不起啊,孩子!"18岁的吴文默默走进房间,蒙着被子痛哭失声,门外的父母听着,同样泪流满面。

吴文景明白父母的难处,几天后就毅然决定放下上大学,到南京一家商店打工去了。

儿子的举动,令吴贵宁夫妇悲哀不已。

8月26日晚,夫妇俩彻夜未眠,吴贵宁更是不停地抽烟。

凌晨4点半时,吴贵宁用力摁灭手里的最后一枚烟头,毅然决然地对妻子孙金凤说:"我把自我"卖"了吧!文景上大学期间每年学费是2万元,我算过了,我能够在单位一次性买断工龄,以我26年的工龄至少可拿到5万元钱,先交赞助费和他第一学期的学费。

以后的学费,我到外面打工去挣!"此言一出,孙金凤的泪水当时就决了堤,正因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工人连续工作30年,即可享受退休待遇,不仅仅每月可有相当数目的退休工资,还能够享受公费医疗,至少下半生的生活有了保障。

已经有了26年工龄的吴贵宁只要再坚持4年,就能够享受退休待遇了,而此时他竟然决定用自我下半生的生活保障,去换儿子读艺术院校的学费!丈夫以后万一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万生命了什么大病......孙金凤不敢再往下想了!篇二: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关于感恩的小故事一、孝敬父母的故事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

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

感恩父母,拿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我记得央视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天下的有情人。

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

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又不愿去做。

试问:“你们的感恩在哪里?”子路借米孝敬父母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拯辞官侍母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