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服饰之美
魏 晋 仕 女 服 饰
魏 晋 仕 女 服 饰
魏 晋 仕 女 服 饰
魏晋服饰在荧幕上的造型
貂蝉 选自《三国》
孙尚香 选自《三国》
魏晋、南北朝服饰特点
魏晋服制规定:后夫人之服,魏初因袭秦汉旧制。皇后谒庙服,皂上皂下。 亲蚕则青上缥下,用以文绣。至晋元康六年,改皇后蚕服服纯青,以为永制。三 夫人、九嫔助蚕,服纯缥,皆深衣制。其首饰:三夫人太平髻,七蔽髻,黑玳瑁, 又加簪珥。九嫔及公主、夫人五,世妇三。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 为朝服。 南朝服制规定:皇后谒庙,服袿,谓之袆衣,其余服饰仍旧。 北齐服制规定:皇后助祭朝会以袆衣,祠郊谋以褕狄,小宴以阙狄,亲蚕以 鞠衣,礼见皇帝以展衣,燕居以衣。首饰假髻、步摇、十二钿,八雀九华。内外 命妇从五品以上蔽髻,惟以钿数花钗多少为品秩。二品以上金玉饰,三品以下金 饰。内命妇、左右昭仪、三夫人视一品,假髻、九钿,服褕翟。九嫔视三品,五 钿蔽髻,服鞠衣。世妇视四品,三钿,服展衣。八十一女御视五品,一钿,服衣。 外命妇:一品、二品七钿蔽髻,服阙翟。三品五钿,服鞠衣。四品三钿,服展衣。 五品一钿,服衣。 北周服制规定:皇后之服有十二:翚衣、苍衣、青衣、朱衣、黄衣、素衣、 玄衣等。诸公夫人九服,无翚衣、苍衣及青衣。
汉 代 仕 女 服 饰
汉 代 仕 女 服 饰
汉朝服饰在荧幕上的造型
王后青宁 选自《美人心计》
鲁元公主 选自《美人心计》
汉代时期服饰图案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 变。 从鞋的变化上看,已接近我们现代鞋和靴的样式,说明那时的服饰是较发达的。 此时,在服饰面料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 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 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其特色是用流动的弧线上 下左右任意延伸,转折处线条加粗或加小块面,强调了动态线,丰富了形象。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所绘形象,身着的衣服图案是“S”形云纹。这种“S” 形图案具有左右上下互相呼应、回旋的生动的特点。其线条粗细搭配、大小穿插,在 对比统一的图案形式美的法则中,有了新的创造。汉代的织绣工艺表明,这一时期是 我国染织史上第一个兴盛期,织物品种与纹样布局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就长沙马王堆 出土的云纹图案来看,其线条舒展流畅,动感强,用的都是“S”形。由此可见,汉代 云纹图案在此时有了新发展,即在上下左右任意延伸的线条中产生了虚实相间的节奏, 又以自由延伸的“S”形骨架表现一种大气、协调的美感,为后期的艺术造型设计奠定 了基础。以轻盈、精巧、别致而著称的漆器工艺在汉代也达到了顶峰。其工艺制作精 密,装饰纹样主要也是舒展、流动的变形云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但漆器工 艺品上较多的是云纹。
魏、晋时期的服饰图案
魏、晋时期的服饰图案除了继续沿袭汉以来的艺术风格外,在线条的 设计上趋于粗犷,给人一种肥厚之感。在服饰的图案上,并不是刻意地追 求局部,而主要是追求服装的整体线条美、飘逸美,以此来表现服饰的美 感效果。如在服装上出现的舒展、飘逸的大裙摆,宽松袖口,都是以整体 的造型美来表现生活的。当时,人们在衣着的整体表现上以丰满、肥壮、 飘逸为时尚。
唐朝仕女服饰
花 云 赏 衣 裳 花 贵 赏 衣 容 所 说 的 经 花 诗 词 : . . . . 典 妃 , , , , 杨 对 白 李
唐朝仕女服饰
花 云 赏 衣 裳 花 贵 赏 衣 容 所 说 的 经 花 诗 词 : . . . . 典 妃 , , , , 杨 对 白 李
身材丰满,体态婀娜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春秋战国仕女服饰
制 芰 屈 原 以 《 离 骚 》 , 集 芙 蓉 以 为 裳 兮 衣 为 荷 ――
春秋战国服饰在荧幕上的造型
玉漱公主 选自《神话》
虞姬 选自《神话》
越后雅鱼 选自《卧薪尝胆》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图案
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百家蜂起, 诸子争鸣,社会思潮和观念空前活跃。这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有了较大的变化:森严 拘谨的饕餮纹、蟠螭纹让位于奔放活泼、富有生气的人间题材,表现在服饰上的严 谨的设计变得舒展了。 从战国的服饰图案来看,很多图形已不是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绘了,而是采用自 然物象的变化纹样。这说明人们在图案的设计上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审美意识,理想 化的东西多了起来。这不仅表现出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提高,而且也使服饰纹样具有 了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战国时 代的服饰图案经历了从殷商到周的发展过程,使服饰图案在设计形式上达到了较高 的水平。人们又开始一改严谨细腻的设计风格,来追求一种活泼大方的艺术表现形 式。服饰图案受秦瓦当艺术的影响,开始注重艺术形象的整体性,而不是拘泥于细 部和局部的刻画。在艺术处理上,多用以少胜多、以虚带实、造型概括逼真的对比 手法来表现那种简洁淳厚的美。这种风格上的大起大落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活跃是分 不开的,这说明,文化上的进步必然在物质上得以表现。如果说战国以前服饰图案 以严谨规划为特点的话,那么秦统一后,服饰图案则以明朗、大方、活泼、奔放来 表现生活。
唐朝服饰在荧幕上的造型
太 平 公 主 选 自 《 大 明 宫 词 》
唐代服饰图案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 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 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 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 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 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 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 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 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 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从鞋的式样上看,唐代盛行翘圆头鞋,做工很精致,就连草鞋也是讲究工艺的。 丝鞋的纹样绣作虎头,和现在山东一带儿童所穿的虎头鞋纹样相似,只是现在山东一 带农村儿童穿的虎头鞋的鞋尖没有那么向上翘。男鞋的样式和现代的鞋样有相似之处, 说明那时鞋的发展已达到了高峰。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 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 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唐朝仕女服饰
花 云 赏 衣 裳 花 贵 赏 衣 容 所 说 的 经 花 诗 词 : . . . . 典 妃 , , , , 杨 对 白 李
唐朝仕女服饰
花 云 赏 衣 裳 花 贵 赏 衣 容 所 说 的 经 花 诗 词 : . . . . 典 妃 , , , , 杨 对 白 李
唐朝仕女服饰
花 云 赏 衣 裳 花 贵 赏 衣 容 所 说 的 经 花 诗 词 : . . . . 典 妃 , , , , 杨 对 白 李
魏晋、南北朝服饰特点
普通妇女在魏晋南北朝的妇女中,仍有人使用传统深衣制,但形式与汉代早 期有较明显的差异。魏晋南北朝深衣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将下摆裁 制成三角,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叫做“髾”。南北朝时,这种髾去掉了长可拽地 的飘带,将尖角的“燕尾”大大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这时期的妇女服饰和男子 服饰既相似又较庞杂,大抵承继秦汉遗俗,有衫、袄、襦、裙之制,样式以宽博为 主,衣衫用对襟为多,领、袖均缘边,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袖,下著条纹间 色裙,腰用帛带系扎,衣裙之间还有一条围裳,以便束腰。除此外,还有绛纱复裙、 丹碧纱纹双裙、紫碧纱纹双裙、丹纱杯文罗裙等。 在敦煌莫高窟甬道的两侧及佛教故事的下方,往往有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男女, 小的仅有数寸,高的竟达几尺。他们中间有权势显赫的官吏,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 这些人物,都为修造洞窟出过资金,他们把自己的形象画在壁上,表示该窟的菩萨 佛像都由他们供养,所以被称为窟主,也被称为供养人。很多供养人的身旁都附有 题记,写明年代、职衔、排行及姓氏等等。其特点是:对襟、束腰,衣袖宽大,袖 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袖,下着条纹间色裙。当时妇女的下裳,除穿间色裙外, 还有其他裙饰。晋人《东宫旧事》记太子之妃服装,有絳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 丹纱杯文罗裙等名色。可见女裙的制作已很精致,质料颜色也各不相同。
汉代时期服饰图案
汉代在服饰图案的色彩运用上,主要以对比为主,强调明快、醒目、艳丽, 表现了素中见华美的特点。这种特点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也为人们所运用。汉代, 服饰图案除了十二章纹样的继续延用外,服饰作为统治阶级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意义更加浓厚了。为此,各种手工业者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在服饰图案的设 计上更加追求艺术的审美价值了,所反映的图案已不仅仅是满足于各种自然物象 的变形,而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图案造型的选择上,突出了龙、凤的寓意。 从图案的造型也可看出,当时的龙、凤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了。在服 饰图案的表现上,龙、凤纹样不仅具有了很强的工艺化、装饰化特点,更具有审 美价值,而且在设计上也更加追求艺术造型的完美性了。综上所述表明,服饰图 案的运用经历了最原始的一种蒙昧美的追求,图腾的崇拜,权力、地表地位的象 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经达到了人的主观上的艺术加工、创造的境地。也就是 说,图案作为服饰装饰不单单是美的象征,而是更加突出现出了它的艺术欣赏价 值,尽管它蒙上了一层权力等级的色彩(即阶级的色彩)。为此我们说,服饰图案的 运用到了汉代时,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