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浅谈
女子发式
• 隋代发式比较简单,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 子状。
• 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 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云朵型。到太宗时,发髻渐高, 形式也日益丰富。
•
裙所从
半谓《
露:簪
胸裙花
的 优 雅 风 姿 。
拖 六 幅 湘 江 水 ,
仕 女 图 》 中 可 以
古代服饰的颜色
❖ 古代人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 色“白、青、黑、赤、黄”对应起来。
❖ 汉代有“五时服色”:立春日,百官迎春, 用青色;立夏日,迎夏,用红色;立秋前十 八日,祭皇帝后土,用黄色;立秋日,迎秋, 用白色;立冬日,迎冬,用黑色。
❖ 唐宋时期颜色区分等级:黄、紫、朱、绿、 青、黑、白。
玉、铁、铜等。嵌以宝石、
琉璃、或金银。
秦汉时期服饰
男子服饰
•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 以袍为贵。袍服一直 被当作礼服。
• 它们基本样式,以大 袖为多,袖口有明显 的收敛,袖口紧窄部 分名叫“袪”,袖身 宽大部分名称“袂”, 所谓“张袂成荫”, 就是对这种宽大衣袖 的形容。
汉代男子曲裾袍服
女子衣着
基本衣着
漆纱笼冠、朝服大臣
介帻袍服的文吏
圆领袍衫与硬脚幞头
戴幞头巾帽的男子
古装片中的唐朝女子
女子服饰
左图为张萱《捣 练图》中的仕女, 上襦很短,裙腰 提的高至腋下, 然后以绸带系。 领子有袒领等多 种变化。
短襦、长裙、披帛
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
▪ 图中所绘女服,是胡 服的典型样式,流行 于开元、天宝年间。 它的特征是翻领、对 襟、窄袖、锦边。
“千褶”襦裙
• 皇后在受皇帝册封或 祭祀等重大典礼时穿 著褘衣。
右图为大袖,因两袖 宽大而得名。
辽、金、元服饰
▪ 此期多为: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服饰。 此处略去不讲。
明代服饰
皇帝、皇后常服
▪ 皇后常服:为戴龙凤珠 翠冠、穿红色大袖衣, 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 红褙子,首服特髻上加 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 凤纹。
深衣
• 周代始创深衣制。《礼记·深衣》:名曰深衣者, 谓连衣裳而纯之采者。
冕服
• 1.珽(ting3) • 4、冕旈(liu2) • 6、充耳(瑱) • 7、月 • 8、天河带 • 10、大带 • 11、革带 • 14、黻 (fu4) • 15、疑火纹 • 16、星辰纹 • 17、山纹 • 24.玉具剑
• 襦裙:一般上襦 极短,只到腰间, 而裙子很长,下 垂至地,汉裙多 以素绢四幅,连 接拼合,上窄下 宽,一般不施边 缘,裙腰用绢条, 两端缝有系带。
秦代发式
汉代冠帽
长冠:一般以竹皮作成骨 架,冠顶的造型扁而细 长。相传汉高祖刘邦先 前戴之,故称“刘氏 冠”。
• 武冠:原为赵武灵王所戴,秦灭赵后,将此冠颁 赐近臣,汉代袭用,一般用于武官。其制以漆纱
慣領
束略
罗到
佩饰
展脚幞头、大袖襕袍革带
影视剧中佩戴鱼符的形象
宋代服饰
官服及男子服饰
襕衫:无袖头的长衫, 上为圆领或交领,下 摆有一横接口,以示 上衣下裳 之旧制。衣 服此时已有纽扣的使 用。
右图为:展脚幞头、 大袖襕袍、革带。
影视剧及古代画像中的幞头
女子服饰
• 褙子:直领对襟,前
襟不施纽袢,袖有宽 窄二式,衣长有齐膝、 膝上、膝下、齐裙至 脚几种。
•花翎
后妃服饰
• 此图为清乾隆皇后朝 褂。
命妇礼服
• 清代霞帔为阔如背心, 霞帔下施彩色旒苏, 是诰命夫人专用的服 饰。
佩饰
女子发式
❖ 发式为“一字头”的髻式尤为普遍,这种髻式因望之顶部 如“一”字而得名,又名“如意头”。前额无留海。
如意头
女式旗鞋
清代汉族民间女子
八旗服装
❖ 本图为满清八旗服色,从左至右为:正黄旗、正白 旗、镶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正红旗、 镶蓝旗。
简 介 中 国 古 代 服 普饰
及 版
先秦时期服饰
•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 饰制度的建立时期, 也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 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 上衣下裳。《说文解 字》说:“上曰衣, 下曰裳。”下身穿的 裳实际是裙,而不是 裤。
• 右衽窄袖。
芾
《后汉书·舆服志》释云: 古代田鱼而食,因其皮 先作掩蔽于下体的前面, 以后再遮蔽其后面。后 来布帛产生,为了不忘 本,仍把前面掩蔽的一 片加之服饰之前。一般 用于礼服。
男子冠饰
小冠:前低后高,中空 如桥,因形小而得名, 不分等级均可服用。
高冠:继小冠之后兴起, 也配宽衣大袖。还有漆 纱笼冠(如右图)、白 纱高顶帽等。
女子发式
• 左图为蔽髻。 • 右图为梳双环髻的妇女
(顾恺之《洛神赋图》)
隋 唐 五 代 服 饰
男子衣着
• 左图为圆领袍衫,文 官衣长至足裸或及地。 武官衣略短至膝下。 袖有宽窄之分。
十二章纹样
图为:舄(xi4)。天子和诸侯穿赤色。
袆
鞠
战 国 时 期
下图为战国曲裾深衣。
直裾单衣
胡服
•
胡服特点是短衣,长
裤,用带钩,有短靴和皮
弁。其长不过膝;胡服束
腰须有带钩,不同于中原
束带,裤子代替长袍的下
裳,靴代替鞋。
•
带钩,小有寸许,大
有尺余,有仿棒、竹节、
琵琶等形象。制作原料有
影视作品中的汉代服饰
魏晋南北朝服饰
大袖长衫——图为山涛
魏晋妇女衣着
杂裾
帔
始于晋朝,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 垂下。
裤褶: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 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 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 下身着裤。史称“裤褶 服”。
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 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 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 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 “缚裤”,方便利落。男 女皆服,可作日常服用。
为之,形如簸箕,使用时加着于帻之上。因其形
高大如弁(biàn) ,又称“大冠”,“武弁”或 “繁冠”。 官宦近臣都可戴,但必须在冠上加黄
金珰,并插以貂尾,以示区别。
梁冠:也叫进贤冠, 是文吏、儒士所戴 的一种礼冠。用铁 丝和细纱制成,冠 上缀梁,以梁示身 份等差,有一梁、 二梁、三梁之别, 以三梁为贵。冠前 高后低,前柱倾斜, 后柱垂直。戴时加 于介帻上。
补子与明代官服
女子服饰
清代服饰
影视剧中的清代服饰
慈禧像
影视剧中的清代服饰
男子的服装
清代补服、补子
马褂
清代在长衣外袍衫外,上身都另穿一件马褂。袍 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 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
清代对襟马褂 大襟衣
男子冠帽
•暖帽
•顶珠 •凉帽
江坐 州中 司涕 马下 青谁 山最 湿多 。,
巾裹
“介帻”是巾顶端隆起, 造型似夹角的屋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巾帻”是指顶部平 坦的巾帻。按照规定, 文官戴进贤冠,必须衬 介帻,武官戴武冠,必 须衬平巾帻。
女子发式
堕马髻:产生于汉。 多认为是梁冀(桓 帝皇后之兄)之妻 孙寿所创。垂于脑 后一侧的下垂式髻, 形如人将从马上堕 落。
垂髾(shāo) :也叫 “分髾”,是汉代妇女 的另一流行发式。特点 是将头发梳成各种发髻 后,在髻后垂下一绺头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