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世界地理》3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一)
一、【基础网络架构】
1、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项
目
大
洲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
杂,中部
1 ,四
周
2 。
中
部高原、
山地面积
广大,约
占全洲面
积的3/4。
平原分布
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0N
1000E
非洲地形单
一,以
3 为
主,被称
为“ 4
大陆”
赤道
200E
北美洲地形分为
西部、中
部和东部
三大地形
400N
区。
西部
5 系北
段;中部
6 和密
西西比河
冲积平
原;东部
7 高原
和8
山脉。
900W
南美洲地形分为
西部、中
部和东部
三大地形
区。
西部
9 山
脉;中部
是10
平原和拉
普拉塔平
原;东部
是11
高原。
23026’S
600W
南极洲地形单
一,是七
大洲中平
均海拔
12 的
一洲,地
面冰雪覆
盖,有“冰
雪高原”
之称。
800S
600W~
1200E
欧洲地形以平
原和山地
为主,海
拔13
的大洲。
平原主要
分布于中
部地区;
北部和南
部山地分
布较广。
500N
100E
大洋洲地形分为
西部、中
部和东部
三大地形
区。
西部
14
;中
部是
15 ;东
部是
16 。
23026’S
1400E
二、【针对训练】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和三段经线。
X点以西为海洋,N点以东为海洋(I处有一岛屿),YP、QM为海洋,XY、PQ、MN为陆地。
回答1—2题。
1.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在
A.X地以西
B.N地以东
C.YP之间
D.QM之间
2.X地
A.临近海洋,降水丰富
B.附近有寒流经过
C.多火山、地震活动
D.农业类型与N地相似3.有关M地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的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软件开发引起世人的注目
B.位于板块的交接地带,石油储藏量大
C.由于民族、宗教和历史上的渊源,该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很融洽
D.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垦殖,大部分土地已经出现严重的荒漠化
图11 世界各地区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图(2006年)
高三世界地理课堂学案(一)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 (2008年重庆卷)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
读图1,回答问题。
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例2 (2008年广东卷)5.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共14分) 资料一:见图11
资料二:见图12
图12 主要国家经济水平与能源消费关系图(2006年)
资料三:见图
13
图13 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 (2006年)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
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3分)
(2)根据图12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3分)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填写正确项字母)。
(2分)
A.福建
B.黑龙江
C.四川
D.甘肃
(4)图1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说明理由。
(3分)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分)
例1、解析:从北京到洛杉矶按照图中的路线,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落
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中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A
例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1)中东地区美国日本
(2)ABCE
(3)D
(4)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5)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高三地理课后巩固练习
(2008年重庆卷)甲、乙、丙、丁分别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途径的4个城市。
读表1,回答1~3题。
表1
城市
附近洋流代号
位 置
火炬传递活动日期(当地
时间)
及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甲
①
37°45′N 122°
27′W
4月9日 α
乙
②
34°40′S 58°
30′W
4月11日 β 丙
③
23°37′N 58°35′
E
4月14日 γ 丁
④
35°17′S 149°
08′E
4月24日 δ 1.流经四城市附近海域的洋流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为寒流
D.④为暖流 2.地处广阔平源之中的城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火炬传递活动当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α<β
B. β>δ
C.γ<δ
D. δ>β
解析:该题在于学生能根据经纬度确定四个地区大致位置。
甲位于美国西海岸,乙位于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丙位于,丁位于。
读图,回答4—5题。
4.甲、乙、丙、丁四幅图各有一条剖面线。
其中与图中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图中A、B两地为河流,对河流的
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属于两个水系
B.径流主要来自东部高地
C.径流季节变化不大
D.径流大量用于农业灌溉
D.甲、乙两国中,只有甲国的人口超过了1亿
读图,回答6-8题:
6.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
会使当地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较弱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7.乙图所示地区
A.沿岸有季风洋流
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
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8.甲、乙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有多种补给水源
B.有较长的结冰期
C.有比较大的含沙
D.有河口三角洲平原
9.(2008年全国卷)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
D湖沿岸地
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口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1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8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12分)
答案:针对性训练
1.C
2.B
3.A
巩固练习
1.D
2.B
3.B
4.C
5.C
6.B
7.B
8.A
9. 解析:该题在于①该湖泊的地理位置,②该地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还是地中海式气候,③读图技巧运用,从图中能读到的信息能否准确运用,④材料中表述说明了什么?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四个问题,答案不难得到。
答案:.(1)年温度较低,年变化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4分);日变化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
(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气温可能降到0度以下。
(4分)(2)年降水量约600mm(580-620mm)(2分),集中在夏季。
(1-3月或12-次年3月)(2分)
(3)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2分);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也可得分。
(2分)
(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4分),
水体增温和降温比陆地速度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和高台交错分布(3分)
可减小低温、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