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一、揭题导入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有个地方叫罗布泊,(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这说明“罗布泊”原来跟什么有关系?(水)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了解本文题材(报告文学)
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师:也就是说,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
那你们想想,在读题目时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惋惜的、悲痛的)
师:还有难过的、遗憾的。
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些感情,把题目齐读一遍,一二起!针对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解读文本
师:这是我们学习课文之前,对文章题目的初步解读,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本,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渴望。
1、请同学们先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自由朗读课文。
2、过去的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3、这样美丽的仙境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欢娱的、愉悦的、高兴的。
)
4、哪位同学用欢娱的语气给我们朗读示范一下?
5、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昔日罗布泊的特点?(绿洲、仙湖)
播放昔日罗布泊美景图片。
师:如果有机会周游,我相信大家肯定不愿错过这个令人向往的美丽的罗布泊!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因为今天的罗布泊已经——(点击鼠标,打出展现罗布泊现在状貌的图片)
6、同学们,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作为这幅图片的解说词呢?
(用苍凉的语调):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夏天气温高达70°C。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7、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现在罗布泊的特点?(沙漠、神秘)
师:从美丽的绿洲变成如此一个令人恐怖的沙漠,这怎能叫我们不为之心痛呢?然而在悲痛之余,我们更应该去追究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几个问题。
(幻灯片出示“合作探究”)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核心句:改道、“四盲”)
8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只有罗布泊一个呢?(不是,还有青海湖和月牙泉也正在遭受不幸)
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濒临干涸。
9、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一想,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师(指着板书上的“盲目”)这是谁的盲目?(生:人类)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盲目?是什么蒙蔽了他们双眼?(生:利益)
师:是利益的驱动,原来一切都是人为!更可怕的是,人类制造的悲剧并没有因罗布泊的消逝而终止,它仍然像恶魔一样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10、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吗?
师:这真得让我们不寒而栗,痛彻心肺,不得不发出和作者一样的呼声: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1、谁能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找出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一读,并品味一下,看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要合理的开发使用水资源,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有一种忧患意识。
让我们看看文章的结构,作者把令人恐怖的罗布泊呈现在我们眼前,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也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写罗布泊美丽的过去?把对罗布泊美丽的过去的描写去掉好吗?为什么呢?
明确:不能去掉。
这是一种对比,通过写美丽的过去引起人们美好的想象和联想,使人们更注重环保。
师:(点击鼠标,打出字幕)美丽的罗布泊你看到了,荒凉的罗布泊你也看到了,假设你作为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百年的沧桑,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大家可以议一议,也可以写一写。
师:(对着学生)老人你好,想听听你对罗布泊的诉说——
三、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
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