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中的对白差异 燕楠

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中的对白差异 燕楠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中的对白差异姓名:燕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职业教育学院系:专业:英语年级:2011级学号:27220113351035指导教师(校内):丁燕蓉职称:副教授2013年05月20日信息时代的个性化与顾客关系管理下的品牌分析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中的对白差异[摘要]经典文学总是不断被后人作为基础进行艺术再创作,2005年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电影《傲慢与偏见》在尽可能保持原著表意与内涵的基础上,在对话方面做了大量的删减。

编剧在台词选用上,有时也会通过修改词组或调整语法的方式来迎合当下的思维方式。

[关键字] 《傲慢与偏见》艺术再创作对白差异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ialogu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the Film[Abstract]Classic literatures are always used as a basis for art re-creation. The film Pride and Prejudice made in 2005, which received good reputation and great box-office, is a typical example. Even it trimmed a large amount of dialogue s, but also retain ed the original connotation. The scriptwriter of this film sometimes changed the phrase and sentential form to cater for the audience.[Key word]Pride and Prejudice Art re-creation Differences in Dialogues目录引言 (1)一、原著与电影的简要介绍 (1)(一)关于原著 (1)(二)关于电影 (2)二、原著与电影中对白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2)(一)班内特一家的交谈 (2)(二)男女主人公的交流 (3)(三)书信表达 (5)三、差异成因的简单归纳 (7)结论 (8)致谢语 (9)参考文献 (10)引言《傲慢与偏见》(英文:Pride and Prejudice)是世界名著之一,也是19世纪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本文中所要讨论的对白差异则是基于原著与2005年由乔·怀特执导,艾玛·汤普森改编,凯拉·奈特利、马修·麦克费登等主演的电影版《傲慢与偏见》的讨论。

笔者将通过对对白差异的分析,探讨在语言方面人们如何做到既能保留原著精神又能符合再创作的背景条件,并体现创作者对艺术原形的理解的。

一、原著与电影的简要介绍《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世界名著,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也为后人的艺术再创作提供了一部十分细腻的蓝本。

《傲慢与偏见》曾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一)关于原著《傲慢与偏见》(英文:Pride and Prejudice)是世界名著之一,也是19世纪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简·奥斯丁1796年到至1797年间写成此著,写作地点都是在英国的汉普郡的史蒂文顿(Steventon Rectory)。

1811年,奥斯汀校正,原书名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过后来更改名为《傲慢与偏见》。

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军方图书馆(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顿先生(Mr. Egerton)出版。

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核心围绕着英国地主乡绅的情感及婚姻问题展开。

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作品以班内特一家为主线,班内特太太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给她的五个女儿找到如意郎君。

可惜天不从人愿,二女儿伊丽莎白偏能找出许多不愿结婚的理由。

当班纳特太太听说邻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被一个富有的单身汉宾利租下,并且会带着他那些有身份的朋友们前来消夏时,她兴奋地认定这是女儿们的福分,求婚的人眼看着就要上门。

一切如愿以偿地进行着,新来的查尔斯·宾利先生很快就与她的大女儿简坠入爱河。

可是,当二女儿伊丽莎白遇上一表人才却冷漠傲慢的阔公子达西时,这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却因傲慢与偏见心生间隙。

尽管此后遇到了种种波折,但却让两人对彼此更加了解,直至最后两人遭到达西先生姑母的强烈阻止也没能抵挡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决心。

(二)关于电影《傲慢与偏见》曾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除了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外,相信也是因为这部著作本身对18世纪末英国乡镇生活的精准描写以及其细腻的感情刻画。

早在1940年就被搬上荧屏,因其对原著的改动,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又有观众成这是对原著的好莱坞化,并不欣赏。

此后,英国BBC广播电视台在20世纪先后三次将原著进行改编,以广播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向大众传播。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宝莱坞也根据原著创作了名为《爱斗气爱上你》的印度喜剧歌舞片,被观众称为《傲慢与偏见》的歌舞杂烩版。

而本文中所要讨论的对白差异则是基于原著与2005年由乔·怀特执导,艾玛·汤普森改编,凯拉·奈特利、马修·麦克费登等主演的电影版《傲慢与偏见》的讨论。

这部电影带有浓烈的英国色彩,从音乐、服装等细节都可以看出导演对十八、十九世纪交替之时的忠实还原。

二、原著与电影中对白的差异分析由于电影是对原著作品的缩减整理,笔者将从电影作为出发点,并对比原著中的相同表意段落,从而分析其异同,分为几个角度:(一)班内特一家的交谈电影的序幕和原著中一样,从班内特家庭的一次交谈开始,为观众简单描绘了班内特一家人的性格特征。

电影将原著中班内特夫妇二人的对话扩展为一家七口的日常交流,由班内特太太向班内特先生强烈要求为了女儿们的幸福去拜访贵族宾利先生开始,除了编剧把大段班内特太太对宾利先生的描述改为女儿们在门外偷听,并将关键字如"five thousand a year", "he's single"复述出来分享给其他姐妹外,保留了大部分原文中的用词。

为了使演员的用词简练,原文中的"My dear Mr. Bennet"除了在第一次使用全称外,其余全部改为"Mr. Bennet",此段对话的对比如下:电影中--- Mrs.Bennet"My dear Mr. Bennet, have you heard?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Do you not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Mr.Bennet"As you wish to tell me, I doubt I have any choice in the matter."班内特太太说,亲爱的班内特先生,你听说了吗?尼德斐园终于租出去了,你知道是谁租走了吗?班内特先生说,如果你想要告诉我,我怀疑我难道有选择的权利吗。

原著中--- "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 "But it is,"returned she, "for Mrs.Long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Mr.Bennet made no answer."Do not you want to know who has taken it?" cried his wife impatiently. "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 it."原著中,作者写出了班内特太太是位性子急躁的人,急于向自己丈夫汇报这一消息。

而电影中的台词因为简洁需要,省去了中间的部分,第一句中将一个定语从句拆分成两个问句,后一句的‘Do not you want’变为‘Do you not want’都使语气显得更加急切,有强调的口吻。

而班内特先生的回应中加了‘as you wish’体现出了他的无奈与对妻子的了解。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 it’改为‘I doubt I have any choice in the matter’语意上更容易被观众理解,这也是时代不同造成的语言差异。

而原文中的objection,在现代来讲我们更常在法庭中或正式场合中使用,比如:"I have no objection to your proposal. "(我对你的提议没有异议), "The barrister entirely renounce his right to object to a juror." (这位律师完全放弃了反对陪审团成员的权利)。

编剧在此处替换成了choice这个日常词语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考虑到观众的日常习惯,二是班内特先生说他怀疑自己在这件事上有选择权这种说法更有轻微的讽刺而又不缺乏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意。

由于写作上的局限,作者在编写班内特一家的对话时,总是一个人等对方说完了才说自己的话,电影编剧则在这点上添加了吵闹插嘴的情况,因为她认为一家七口人,五个孩子还都是女儿,肯定是吵吵闹闹的,所以当观众在观赏电影时总会听到班内特一家七嘴八舌地讲话。

(二)男女主人公的交流在影片中,有一段男主人公达西先生第一次向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表达自己情意的戏,两人都讲了自己埋在心里的话,包括达西先生对伊丽莎白的情感以及伊丽莎白对达西先生的评价等。

这个片段与原文中设置的场景有了很大的改动,从屋内转变成雷阵雨中的室外,因此对话上也成为了编剧最大的一次改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