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āo)萧梧(wú)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cù)织,夜深篱(lí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ū)少一人。
萸(y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开,碧(bì)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ǔ)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fān)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也。
奇: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yù)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mù)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深树鸣。
独怜幽草涧(àn)边生,上有黄鹂(lí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无人舟自横。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dù)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塞下曲(一)作者: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塞下曲(二)作者: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中。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lé)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边角。
将军——指的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
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意恐迟迟归。
n)行密密缝(fé)临(lí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ī)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è)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àn)游人。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在歧(qí)路,儿女共沾巾。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三字经(经子通—终于献)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