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观摩学习总结【篇一:外出听课观摩学习心得体会】外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2013年3月22日赴平凉市实验小学观摩学习高寨小学:赵忠2013年3月22日,我们在学区领导的带领下赴平凉市实验小学学习了一天,具体来说,就是看上午听两节课,观摩课间操。
下午参观学校文化建设并走进班级观摩实验小学主题班会。
虽然时间比较短,却令人耳目一新,体会颇深。
一、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进入实验小学,学校干净整洁,校园和草坪看不到时纸屑等垃圾,让人感到特别清爽,来到教学楼上,精彩纷呈的走廊文化,让我们倍受启发,每个班级门前都贴有本班的课表和任课教师名单。
班级的所有课程和班风、学风都展示在全校师生的眼皮底下,有利于他们的重视和执行,也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促进他们积极进取。
每个教室都有书架,书架上摆满了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籍。
而且我们也随意反动过,发现书上面很干净,没有丁点尘土。
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得出,平时学校的每项制度都是严格执行的并非只是挂在墙上。
二、学生有礼貌。
课间操有特色在实验小学,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打招呼,没有追逐打闹,让参观的老师怀疑这里的学生是否受过特殊训练,和老师交流时,就这个问题,他们说新生入学,先进行德育规范训练,队列队形,仪容仪表,卫生生活习惯,文明礼仪教育,学习行为规范强化一个有,在学样的长期督促下,学生的自觉性顺理成章就养成了。
最让我影响深的是课间操前,学生发现地上有零星的垃圾不管是谁都会自觉的捡起来扔在垃圾箱里。
中午进校园前在门口的商店外都有学生监督,不让乱扔垃圾。
实验小学的亮点是他们的课间操。
下课音乐响后,学生都有序的走出教师来到操场,没有追逐现象。
课间操一改以往的做操形式,全校分班按音乐跳民族舞蹈,最让人感动的是学校老师不分班主任或校领导都要到操场上和学生一起完成。
从他们与学生的默契度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那绝不是作秀,是长期做的一件实事。
三、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我们听了两节课,六年级数学和五年级语文。
整节课教师只说了几句话,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
在这里,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并不是没有管理,而是课后做了很大的工作,比如上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的确定,重点难点等。
课堂上把学生推到前台,师生互动。
自然,合理,实在。
学生踊跃,观点明确,这样把学生主体地位发动起来,为学生上台提供了方便,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不再限制学生,学生上课参与性高,发言的同学个个口齿伶俐,表达准确。
身体脑子都动起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共同研究讨论,以学生为本,自主课堂教学,自主管理。
另外一点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很好,橱窗里的标本都是本校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这让学生有了亲自体验成果的喜悦,有了动手的欲望,更能激励他们前进。
学校将教学楼装饰的很有特色,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各国的国旗和各地的风景名胜、有森林板块,有开创学生兴趣的太空探险、有天体星座的楼顶装饰。
有富含地方特色和校园特色的学生作品??校园里最引人瞩目的是学校设计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浮雕,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富含深蕴。
学校校园里的文化墙全是分年级分班级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每个视野都体现了学校对下一代学生的关爱和关注,初进校园给人的感觉有点高校名校的校园氛围。
以上就是我这次实验小学之行的一点真实体会,当然还有很多地方让人回味,比如该校全体老师的热情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最重要的仍然是他们的课堂自主教学模式很值得我学习,打算尽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
高寨小学:赵忠2013-3-28篇二:外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外出观摩学习心得体会临高中学化学组曾春霞 515276我有幸去屯昌观摩“化学课堂教学评比课”,经过两天半的现场观摩,内心触动很大,收获很大。
我们不仅收获了教育的智慧,还收获无限的感动。
我相信这些智慧和感动将会慢慢滋养和支撑起身为教师的我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人性、灵性、活性和品性,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评委们评语和态度在本次活动中,主持人吴益平主任与往常的主持一样,活动开始时展示本次活动目标和注意事项。
评课中,专家评委们总是用和风细雨的声音和充满力量的言语鼓励、肯定、赞赏每位的参赛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基于、关注、尊重、保护、赞赏学生的主体,从而构建科学、严谨、健康、富有生命魅力的课堂教学生态。
从严谨、细心、儒雅、才华、敦厚、大智风范、人文情怀的评委身上,我感受到了那种诚挚、谦卑、阳光、幸福的名师心态和“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于追求中见胸怀,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名师品质。
感受之二:个别参赛教师的表现1:舍得才能创造2:鼓励才能激发张甲锋老师的鼓励和期盼带给学生动力和自信。
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智商的成长。
更应关注学生的情商发展。
教师的鼓励、期盼、唤起,更能触动和激发学生源源不断地从内心深处寻找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3:展望才有视野黎虹老师的“电池的发展”微视频、王勇老师“ph传感器”实验、邢少转老师的水果电池、李金霞老师的“水立方”视频、李芳妹老师的“大雾之歌”等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彼此关联又相互促进。
感受之三: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四: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各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从十多位参赛的教师中,感悟到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应是平台、视野的开阔,是对未来的展望。
感谢选手带给我们教学中对未来的憧憬。
我们也从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思考。
我们的思考:1.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石。
化相信学教师也在一直致力于探究式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想要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放探究式实验,我们要相信学生,他们身上有无限的可能也有巨大的潜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和诊断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才能挖掘和运用好生成性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所以,探究式实验不能成为空谈,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让探究成为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品质,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从而成为一种学习力。
3.教学的方法,方法论是应该先构建方法,再进行应用,还是先从应用中获得方法。
基于是基于什么核心?方法是基于什么理念?理念、方法、原理融成一体,方有生命力。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平时总是说集体备课,可一直落实的不好,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
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
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
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2.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
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
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
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3.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
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4、课后反思,集体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课后的要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
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等。
课后及时反思,有利于我们对课前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课后补救和后续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助推器。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也希望今后能够举行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篇三: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走出去,总会有收获”学校:培训心得体会——“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学习、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
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在短短的几天观摩学习里,观摩了6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他们设计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大,挑战性越来越强,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
课堂上他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策略,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
听完这些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现在的学生乐此不疲的就是善于解答各种问题,却缺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就是教师并没有顺应新课程的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没有树立服务的意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空间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