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PPT课件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PPT课件

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
(2)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7、预后
.
10
THA NKS!
.
11
No Image
/10/29
.
12
.
7
4、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常增高,细胞增多,为 (10~500)*10^6/L,蛋白含量增高,糖 含量减少 脑脊液细胞常规MGG染色也可发现隐球菌
头颅CT和MRI
胸片.8来自5、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病史,体征,症状;脑脊液 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诊。
(2)鉴别诊断
.
9
6、治疗
(1)抗真菌治疗
.
2
本菌在组织液或培养物中呈较大球 形,直径可达5-20um,菌体周围 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 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 用墨汁阴性显影法镜检,可见到透 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
.
3
.
4
传染途径:
本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在肺部引起 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 肤及肠道传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发生真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 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 粘膜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 神经病学教研室 郭天法
.
1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Crytococcus Neofonmans )又名溶组织酵母菌 (Torula Histolytica ),是土壤,鸽类,牛 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 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 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 常是条件致病菌。
.
5
1.发病机制
2.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小的肉芽肿,结节和脓肿 镜下:在脑膜、脑池、脑室和脑实质中 可见大量的隐球菌体
.
6
3.临床表现
(1)通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在免疫功 能低下的病人呈急性发病
首发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 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少数病人以精神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为主
(2)本病进行性加重,未经治疗者常数日内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