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十七)地理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十七)地理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十七)地理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山脉的险峻。

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下图)。

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修建完毕;2013年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全线通车。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A. 无划分指标依据B. 所处大流域不同C. 气候类型一致D. 地形单元一致2. “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A. 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B. 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C.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 交通B. 技术C. 资金D. 市场【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划分指标依据是地形特征,A错。

自然地理界线是模糊的界线,B错。

两侧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一致,C对。

地形单元西侧是盆地,东侧是平原,D错。

【2题详解】“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C对,D错。

两侧自然景观分异不是巫山影响形成,A错。

两侧差异是自然景观差异,B错。

【3题详解】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A对。

巫山阻隔两地间联系,交通促使两侧联系紧密,技术、资金、市场对两地合作有影响,不是两地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B、C、D错。

点睛:巫山一线是自然地理分界,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划分指标依据是地形特征。

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进入21世纪,促进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

下图为各地赏枫最佳时间和10月下旬统计的通过网络关注赏枫景区指数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 各地开始赏枫时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①、④、⑤三地渐晚,地形B. ④地早于⑥地,海陆位置C. ②、③、④三地渐晚,地势D. 南方各地晚于北方,纬度位置5. 北京香山网络关注指数高于其他景区,主要因为A. 树种最丰富B. 知名度最高C. 近经济发达区D. 市场距离近【答案】4. C 5. B【解析】【4题详解】读图可知六地赏枫开始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②、⑤、⑥、③、④、①。

且②地(川西南)位于南方;②、③、④三地纬度大致相同,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欣赏的时间越早。

故选C。

【5题详解】北京香山网络关注指数高于其他景区主要是由于知名度高,文化底蕴深厚,B正确;网络关注与市场距离、近经济发达地区等要素无关,赏枫叶主要是针对枫树而言,与其他树种关系不大,ACD错误。

故选B。

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目前发电站设计类型多样,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设计新颖的伞式洋流发电站诞生了。

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

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 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与船头方向为A. 夏季向南B. 夏季向北C. 冬季向南D. 冬季向北7. 若该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大陆附近某海域,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则该洋流对邻近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 降低了湿、热程度B. 增加了干、热程度C. 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D. 沿岸形成上升涌流【答案】6. D 7. C【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的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6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

我国东部沿海属于季风气候,且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应为冬季,船头方向与洋流方向相反,故船头方向为向北。

故选D。

【7题详解】据图可知,X方向为顺洋流方向Y方向为逆洋流方向,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有助于大片林带的形成。

故选C。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下图为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空间迁移总量及预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A. 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 人口线东南趋向均衡C. 人口线东南集聚程度提高D. 人口线西北集聚程度提高9. 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全国劳动人口数量减少B. 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C. 东部省区环境压力增大D. 西部省区工业化水平提高【答案】8. C 9. D【解析】【8题详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从图中可知,黑河—腾冲一线东南直到2030年人口仍大量迁入,大量人口的迁移汇入,会导致人口线东南集聚程度提高,据此选C 。

【9题详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随着西部较落后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当地就业机会增多,向外迁移人口数量减少,会导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

【点睛】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

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落后地区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区域移出人口的回流。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 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明显的是 A. 1880 年 B. 1907 年 C. 1920 年D. 1980 年 11. 与1960 年相比, 2000 年黄河三角洲 A. 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B. 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C. 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D. 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夏季风指数弱的年份,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时间长,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最明显的是1980 年,夏季风指数最低,D 对。

A 、B 、C 错。

【11题详解】1960年夏季风指数大,北方雨季长,黄河流域降水量大,黄河三角洲海岸线推移快。

与1960 年相比, 2000 年夏季风指数小,黄河流域降水少,黄河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C对。

A、B、D错。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是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属于黑龙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水系。

呼伦湖从出现至今,其面积和范围具有周期性的变化特征,湖面缩小时成为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湖面扩大时则是一个外流的吞吐性湖泊。

从2000年至2009年,多种原因使呼伦湖水位下降了约4.6米,至2012年湖面缩减至1750平方公里,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

经当地政府大力治理,如今的呼伦湖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这里水生动植物丰富,盛产多种优质鱼类和白虾,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渔场。

(1)简析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来源情况。

(2)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呼伦湖面积缩小主要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呼伦湖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大气降水补给;以克鲁伦河、乌尔逊河的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还有部分地下水补给。

(2)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主要补给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沿线荒漠化加剧,河流径流量减少;人口增长、牧业发展等导致沿河用水量增加;河流注入湖泊水量锐减,湖泊面积变小。

(3)赞同。

湖泊面积大,能进行规模化生产;营养盐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优质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促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不赞同。

大规模养殖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干扰鸟类的栖息与迁徙活动;破坏自然水生生态平衡;导致生态退化、加剧荒漠化。

【解析】(1)呼伦湖春季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是大气降水补给。

以克鲁伦河、乌尔逊河的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还有部分地下水补给。

(2)湖泊面积减小,主要从水源、下渗、蒸发环节分析。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

呼伦湖主要补给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等沿线荒漠化加剧,下渗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

人口增长、牧业发展等导致沿河用水量增加,河流注入湖泊水量锐减,湖泊面积变小。

(3)从经济角度分析,该湖泊面积大,能进行规模化生产。

营养盐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利于养殖业发展。

优质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促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所以赞同。

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大规模养殖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

人类活动增加,干扰鸟类的栖息与迁徙活动。

破坏自然水生生态平衡,导致生态退化、加剧荒漠化,所以不赞同。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幼发拉底河是叙利亚最重要的河流,贯穿东部国境,经伊拉克注入波斯湾。

拉塔基亚是叙利亚最大海港。

下图为叙利亚地形图。

材料二揶威斯瓦尔巴末日种子库位于斯瓦尔巴群岛,被称为是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