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号文】附件:哈大客专路基检测和质量控制指导意见一、地基处理(一)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施工单位应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做好地质核对工作,如遇到无法采用静力触探方法检测的地质条件时,可采用其它方法核查。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2点,监理单位100%见证检验,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二)对于强夯和冲击碾压的地基处理要慎重,要求施工单位应进行地质核查,确认是否适用相应施工工艺。
强夯地基适应性评判1.对客运专线无渣轨道路基,强夯地基段其地下水水位位于地面以下2.0m 左右时,下列地基条件可以采用强夯措施:(1)碎石土、砂、卵、砾石土等粗粒土地基;(2)低含水量与低饱和度黏性土(硬塑以上)和粉质土地基;(3)素填土与杂填土地基。
2.当存在下列情况,不得采用强夯措施,需进行变更设计:(1)地下水高于地表以下2m的粉土、粉砂及黏性土地基;(2)存在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3)当强夯场区周边存在震动敏感的建筑场或设备时,或当强夯所产生的震动对附近既有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的地段。
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应尽量先完成强夯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冲击压实的适应条件、碾压遍数和检测1.砂类土、碎石类土、块石土等粗颗粒土采用冲击压实。
2.黏性土地基冲击压实适用条件:(1)当地下水位埋深位于地基面以下<1.5m时,不宜采用冲击压实;(2)当地下水位埋深位于地基面以下≥1.5m时,如IP(塑性指数)<17,可采用冲击压实处理;(3)当地下水位埋深位于地基面以下≥1.5m时,如IP(塑性指数)≥17、WL≥45%则取消冲击压实,采用其它方式处理;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进行冲击压实时,应尽量先完成冲击压实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4.冲击压实遍数(1)碎砾石及砂土地基压实遍数宜控制在6遍左右;(2)黏性土地基符合冲击压实地基条件时,一般为3~6遍,具体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确定。
5.路堑基床换填底面冲击压实后应进行Ev2检测,并满足Ev2≥45MPa的要求;填高大于3m的路堤基底,冲击压实后或清基换填后,进行Ev2检测,并满足Ev2≥45MPa的要求(对于冲击压实段,压实后测试Ev2指标,对于换填段,填筑第三层开始测试Ev2指标)。
(三)水泥土搅拌桩及CFG桩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验(每个工点不少于2根),通过试验确定制桩工艺和参数,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四)水泥搅拌桩检测项目、方法和频率等要求:1.成桩28天后全长抽芯取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按总桩数的2‰抽样且每批次不少于3根,每根桩检测桩径方向1/4处、桩长围垂直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拍摄取出芯样的照片,取不同深度的3个试样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芯后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灌浆封闭。
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规定值。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见证检验。
2、水泥搅拌桩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检验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2‰,并不少于3根,要求处理后的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监理单位100%见证检测,勘察设计单位现场确认。
(五)CFG桩检测项目、方法和频率等要求:(1)CFG桩粗细骨料质量要求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执行。
(2)桩身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施工单位每工作班制作一组(3块)试件,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
(3)CFG桩桩间土施工后应检测其压实系数K,K≥0.9。
检测频率按基床以下路堤标准执行,击实试验按每个CFG桩施工段落、长度不超过500m或土质变化时进行一次。
(4)CFG桩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检验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2‰,并不少于3根,CFG桩按复合地基设计的,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按柱桩设计的,处理后的单桩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监理单位100%见证检测。
(5)CFG桩桩身质量、完整性检验;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桩检测桩身完整性(采用小应变检测),对出现Ⅲ类和Ⅳ类CFG桩的工点及特殊位置和每台桩基施工机组的第一批CFG桩检测按哈大公司技术质量部【2007】11号文件执行,其它要求按哈大公司的相关通知文件规定执行。
(六)CFG桩、搅拌桩、旋喷桩等复合地基褥垫层压实指标暂按以下标准执行:①基床底层:孔隙率n≤28%、压实度K≥0.95、Evd≥40Mpa。
②基床底层以下路基:孔隙率n≤31%、压实度K≥0.92、Evd≥40Mpa。
考虑CFG桩头影响,Evd指标第一层不测试,仅在褥垫层顶面测试,各指标测试频率参照本规定相关部位的A、B组填料标准执行。
二、A、B组填料及改良土(一)各施工单位要提前试验选定合格的填料,除天然填料外都要在现场设A、B组填料加工区。
按照试验方法,土石分类标准要求,结合武广、西的经验,A、B组填料的料径不宜大于60mm。
(二)A、B组填料及改良土土体常规检测指标要求:细粒土每5000立方米检测一次液塑限和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粗粒土或碎石土每10000立方米检测颗粒级配和颗粒密度。
改良土外掺料200t检测一次。
(三)特殊试验要求:(1)采用碎石类土作为A、B组填料的,对需要破碎的块石土,要求母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15MPa,且不易风化,不易软化(软化系数kr>0.75);填料中的细料土(小于0.075mm)含量应小于15%,对于基床底层液限WL<40%,且塑性指数IP≤17,对于基床以下部分,液限应WL<40%。
对于浸水地段或高路堤路基填料还应该满足设计图中要求。
采用砂类土(砾砂、中粗砂)作为A、B组填料的,砾砂于2mm的颗粒、粗砂于0.5mm的颗粒,中砂于0.25mm的颗粒应坚硬,不易风化,颗粒级配应良好,并含有不宜大于10%的细粒含量,且液限WL<40%,以保证具有较好的粘结性。
(2)确定填料软化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对于膨胀性细粒土,建议采用三项检测指标①自由膨胀率Fs(应小于40%);②蒙脱石含量M(应小于7%);③阳离子交换量CEC(NH4+)(应小于170mmol/kg),在调查料源或者料源发生变化时应检测此三项指标。
三、路基填筑检测要求(一)要针对不同的填料先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实验获取相应的试验数据,研究填料性质、施工工艺、检测方法等的合理性,并填报试验段总结报告,报监理、指挥部和公司评估确认后方准进行路基大面积施工。
由于K30和Ev2检测深度影响围为3倍的板直径,约0.9m,因此宜由路基基底起填筑第三层开始猜测试K30和Ev2指标。
(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要求和压实标准见下表:(1)级配碎石技术要求:技术要求除满足《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同时应满足颗粒粒径d≤0.075含量不大于5.0%(重量比),压实后颗粒粒径d≤0.075含量不大于7.0%(重量比)。
(2)压实标准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参照德铁标准≤2.3,K≥0.97。
检测频率为纵向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测孔隙率n、压实系数k和动态变形模量Evd各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应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K30检测4点,Ev2检测4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应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分别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1次。
(三)基床底层填料盒压实标准1.基床底层选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采用块石类土作为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其粒径不宜大于60mm。
2.基床底层路基填筑压实标准基床底层路基填筑压实质量标准根据其它客专及德铁经验,增加Ev2/Ev1指标,Ev2/Ev1≤3.0,当 3.0< Ev2/Ev1≤3.5时,Ev1应不小于Ev2规规定值的60%。
对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应增加压实系数K≥0.95控制(可采用表面振实法或振动台法确定最大干密度)检测频率为:检测频率为纵向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测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压实系数K和孔隙率n(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各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层检测动态变形模量Evd4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2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应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检K30检测4点,Ev2检测4点,其中:左、右距路基边线2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应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对化学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施工单位按每检测批每压实层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监理单位分别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分别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1次。
(四)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和压实标准1.基床以下应选用A、B组填料和C组中的块石、碎石类、砾石类填料;当选用硬质岩石或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时,应级配良好,填料的粒径不宜大于6.0cm。
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按下表的要求控制。
但试验段路基要对表指标每层全部检测。
并据此推算不同填料的各项指标之相互关系。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根据其它客专及德铁经验,建议增加Ev2/Ev1指标,Ev2/Ev1≤3.0,当3.0< Ev2/Ev1≤3.5时,Ev1应不小于Ev2规规定值的60%。
对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应增加压实系数K≥0.92控制,增加EVd的检测要求和控制指标,指标可定为35MPa。
检测频率:检测频率为纵向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测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压实系数K和孔隙率n(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各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 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应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每层检测动态变形模量Evd4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应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每100m 每填高约90cm抽检K30检测4点,Ev2检测4点,其中:左、右距路基边线2m 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应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监理单位分别按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K、孔隙率n、动态变形模量Evd,均不少于1次,100%见证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
四、过渡段施工(一)地基处理要求:当路堤高度H<3.0m时,原地面处理后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基床底层路基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当H>3.0m时,地基系数K30≥60MPa/m。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检压实系数K(细粒土)、压实系数K和孔隙率n(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动态变形模量EVd各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EV2各2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