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Tangju fulfilling its mission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2、篇章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篇章1:《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
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
“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金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旬
四、课外作业
1.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故事。
五、教学板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
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
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二、文章写法特点
1.根据课文情节,发挥想像,看课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节?(学生说,老师评点;老师说,学生评点)
明确:本文这种写法的好处,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驳秦王关于“布衣之怒”的特点。
(1)举哪几个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征兆?
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例。
在他们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2)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增强对秦王心理打击力量,以达到下文有效威胁秦王的目的。
三、问题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师生互相交流看法。
2.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
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让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识别事物的能力)
四、《战国策》里的故事
1.士”的故事
2.成语、寓言故事
五、课外练习
以战国时的“士”为内容,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篇章2: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授课时间 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有关常识。
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学习目标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2、韩傀()
3、免冠徒跣()()
4、以头抢地()
5、休祲()
6、缟素()
7、寡人谕矣()
(二)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是末
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三)解释加点的词。
1、不辱使命
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安陵君其许寡人
4、大王加惠
5、故不错意也
6、岂直五百里哉
7、秦王怫然怒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9、士
10、仓鹰
11、休祲降于天休祲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3、寡人谕矣
(四)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 。
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诵读文章是贯穿始终。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形式:
1、学生读准读顺文章。
2、结合注释学生口头翻译全文。
3、在书本上圈出注释中没有的,但你认为需要掌握意思的字。
4、做课后题二、三在书上。
第二、三课时(展示课)
一、预习展示
1、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这部书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策。
2、通假字(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3、词类活用: (1)请广于
君()
(2)且秦灭韩亡魏()
(3)非若是也()
(4)天下缟素()
4、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许:高可二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
()然: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以:以大易小。
()徒以有先生也。
()以
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于:仓鹰击于殿上()受地
于先王()请广于君()使
唐雎使于秦()
二、合作交流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划人物,举例说明。
4、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谈谈唐雎的性格特点吗?
5、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按前面分析唐雎性格的
方法谈谈你的意见。
三、质疑探究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
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四、拓展引申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
试列举一二。
五、当堂训练请你根据下面不同的性格,设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1、当同学错怪你时,你会怎么说……
2、夜已深,邻居还在喧嚷,你怎么去劝阻
六、我的收获学了本文给你有何收获:如:
1、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2、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我的成功之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潜台词”的力量。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