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复述、朗读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3、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唐雎、秦王的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

4、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体会唐雎的说话技巧,并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文中的语言描写,了解史传文学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外交家,他们就像夜空中璀璨的群星,照亮着历史天空,他们曾经演绎了很多的历史故事,今天老师将跟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那是谁呢?(唐雎)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93页,《唐雎不辱使命》
二、解题
三、作者背景介绍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写作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吞并安陵
国,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安陵君拒绝亲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举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四、听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停顿。

五、生字词
弗f U 唐雎j 口怫然f U 免冠徒跣xi an
以头抢地qi a ng 韩傀gu 1休祲j in 纟高素g ao
色挠n do 谕y U
六、全班朗读课文
七、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并概括段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八、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情节。

战国末年,秦皇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皇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皇放弃了以五百里易安陵的计划。

九、总结、扩展
作业
一、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仓鹰击于殿上③秦王不说
二、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怫然怒()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唐雎没的使命是什么?
2、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
么?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 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出小饵而钓大鱼”是秦国国君的老
伎俩。

秦惠文王(许商於六百里地给楚怀王以促齐楚断交)
、秦昭襄 王(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和氏璧)都曾使用过。


3、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看穿了秦王的真正 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出“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 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 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 秦王对唐雎说秦灭韩亡魏”之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安陵君如果违抗我的意愿,将会遭到韩国和魏国的下场。

5、 思考: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由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

但唐雎回答较安陵君 更为坚定有力。

亦免冠徒跣(
) 徒以有先生也(
) 以头抢地耳 ( ) 以五十里之地而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 以君为长者(
) 请广于君() 仓鹰击于殿
上(
) 受地于先王( )
因使唐雎使于秦(

6、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步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7、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折服。

8、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人的事例?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9、探究人物形象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

秦王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语句说一说如: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老师的分析是:语言描写,从秦王的质问语气体现秦王的蛮横、强硬。

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

唐雎: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有胆有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精神在文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秦王:
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
虎狼之国的国君:盛气凌人,质问威胁——色挠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唐雎:
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弱小之邦的使臣: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

10、概括文章主题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生动形象的塑造了唐雎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11、延伸思考。

思考、讨论: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12、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
蔺相如、荆轲、晏子、周恩来等
四、教师小结这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的本质,。

虽不加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不悦”---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 狂妄、
骄横、色厉内荏
唐雎“唐雎之刺秦王”,将“伏十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沉着、镇定、坚强无畏
主题赞颂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