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蒸汽养护方案

蒸汽养护方案

冬季施工蒸汽养护
(1)准备保温材料:大蓬布、锅炉、煤块。

(2)试验室前后台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掌握施工过程混凝土状况,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易性和坍落度)稳定。

定期观测拌和用水、混凝土出料及入模温度,并测出混凝土各阶段损耗,便于及时调整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符合规范要求的5℃以上。

(3)如外界气温低于5℃,浇注混凝土前先用大蓬布把整个预制梁模板覆盖,适当的通入一些热蒸汽,使篷布内温度在5℃以上。

(4)混凝土浇筑后,先覆盖蓄热,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集料温度上升,先覆盖混凝土面使水化热量蓄保起来,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要使混凝土获得抵抗急剧升温、体积膨胀而发生开裂所需的初期结构强度后方可加热养护。

一般静放时间4-6h,静放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c。

(5)混凝土养生采用蒸汽养生,即用锅炉烧水生成热蒸汽,通过预先安装的管道通入预制梁内。

通气管道沿梁两侧布设。

(养生办法详见下节叙述)
(6)待混凝土终凝时就可通入蒸汽升温进行养生,升温速度不大于8℃/h, 以防混凝土受热急剧膨胀变形开裂。

采用低压(小于0.07MPa)饱和(湿度90%-95%)蒸汽以防混凝土产生裂纹。

加热时应保持构件均匀受热。

并安排专人观测棚内温度,养生时在梁两端悬挂一支温度计,升温过程中观测每小时进行一次,并作好记录。

(7)当升温至20℃左右时应暂停通入热蒸汽,使棚内内温度保持在这个范围内而处于恒温养生阶段。

恒温养生阶段每2-4 小时观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8)在棚内温度保持20℃左右的环境下养生,12小时后(也即离浇注完12小时左右)可拆模。

拆模前应停止通汽,将棚内温度降下来,使棚内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大于15℃,降温速度不大于5℃/h, 边拆模边用篷布将T梁覆盖。

具体可根据现场同期养生混凝土试块强度,作为拆模和预应力张拉的依据。

(9)蒸汽养生时间一般不少于3 天,拆模后继续用篷布将T梁覆盖通蒸汽养护,经过升温、恒温、降温三个过程,升温速度不大于8℃/h,降温速度不大于5℃。

(10)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后就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和压浆。

张拉时油压表工作环境温度不低于10℃。

(11)压浆前用蒸气对孔道进行预热,使孔道内温度在5℃以上,拌浆用水为40℃-60℃的热水以提高水泥浆的入孔温度,压完浆后用土工布塑料布包裹进行孔道保温。

4.3.2 蒸汽养生
(1)锅炉及管道安装:锅炉安装后必须由劳动部门检查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锅炉安放在合理位置,用Ф50mm 钢管做主管道沿预制厂铺设,同时分支到每排台座之间,每个台座位置留两个三通,并安装阀门。

每个台座两侧铺设有出气孔的橡胶管,出气孔每1.0m 设一个。

(2)养护过程:将T梁用蓬布进行覆盖,在蓬布内铺设好管道,并与三通连接好,打开阀门,使饱和蒸汽通入暖棚内,按静置、升温、恒温、降温四个程序对梁体进行蒸养。

5 质量保证措施
(1)成立冬季施工工程质量专检小组,由项目总工牵头,内部监理工程师带领质检组负责实施。

(2)试验室加大对原材料、半成品抽检频率,保证所用材料及加工件符合规范要求。

(3)试验室每天观测室外实际气温,并在施工中定期观测加热水、水泥、砂、石料等温度,并且做好记录。

(4)测量组做到每个施工控制点有放样必复核,保证定位准确。

及时检测仪器,保证低温下正常工作。

(5)执行逐级汇报制度,要求各工区、班组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向项目经理、总工或主管领导汇报。

(6)成立温度测控小组,定期观测混凝土各环节温度,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动态控制,并做好记录。

(7)做好施工过程责任档案记录、交接检记录。

(8)完善责任体系,将责任细化、明确到作业班组和作业人身上。

(9)机修部门保证施工期间机械正常运转,不能因机械故障出质量隐患。

6 安全与文明施工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为组长,定期进行安全巡视。

(2)施工现场材料码放整齐,钢筋用彩条布覆盖。

(3)提前对所有电器、电线等进行检查,磨损严重的及时更换,同时应确保每个电器都使用漏电保护器。

(4)现场使用明火,注意预防火灾。

(5)避免明火接触结构物表面,引起结构物破坏。

(6)禁止用电炉取暖,注意安全用电。

(7)施工现场配备足量消防器材,并组织人员学习使用方法,做到有火情时能够及时扑灭。

(8)做好蒸气锅炉工的上岗培训工作,保证持证上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