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实质
循环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这是由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可谓见仁见智:目前主要是从人与自然关系、技术范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表述的。

中国有什么样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本文对此做一些讨论。

循环经济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有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逐步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如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的“吃干榨尽”;从1994年国家倡导清洁生产,现在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这些都是我国寻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3R原则),这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并将减量化解释为输入端方法,再利用侧重于生产过程,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方法。

“3R”来自于杜邦的“3R制造法”,三者均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

将之用来指导企业生产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尚嫌不够,更应强调资源效率和环境友好。

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下,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降低发展成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我国来说,循环经济首先是资源节约战略。

循环经济追求的不是简单地降低资源消耗,而要使资源尽可能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工业化模式,我国不能照搬。

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将节约放在优先位置。

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一直是我国资源节约的主要手段,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涵。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题中之义。

工业污染防治的最初措施是“末端治理”。

这是一种只投入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措施,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已改变了这种费而不惠的技术路线。

清洁生产强调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削
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清洁生产主要在企业内部施行的话,循环经济则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通过延长产业链,将上游的废物变成下游的原料,以及能源的梯级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比如,火电厂的粉煤灰是固体废弃物,但可以用来生产多种建材,变成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循环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循环经济覆盖所有的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

例如,一个家庭的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一幢办公大楼的节能、利用太阳能、中水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等;企业的节约降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等,都属于广义的循环经济。

狭义的循环经济则是通过废物资源化来发展经济,相当于“废物经济”、“垃圾经济”范畴。

我国要推进的循环经济,不应属于狭义的循环经济范畴。

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从技术手段角度,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
从资源利用角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
从市场领域角度,主要有节能环保技术市场、社会废弃物静脉回收再造市场、循环经济咨询服务市场;
从产业发展角度,企业层面,注意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企业间促进物质和能源的充分循环;社会层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循环型社会;
从园区建设角度,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在管理方面,明确入园企业投资强度等门槛要求,对园区生态环境进行及时监控管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