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 (用)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 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 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 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思考质疑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 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的 使唤 在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 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 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 幅大多简短,主人可以是人,也 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翻译2
有闻而传之者,曰:,指丁家人 听说 传播 说的那句话。
得到,这里 指“发现”
向、对
于宋君。
国 人道
之
,
闻
之
有人听到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 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 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翻译3
派 这件事 向 回答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语言表达很重要,要做到表达 准确、清晰,避免误会和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 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 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 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 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 讹。
翻译1
的
表顺承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这里指“节省”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代词,他 告诉
打水浇田;溉: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停留
等到 挖掘、开凿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 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 个人停留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 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 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 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 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 播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 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 谣言。
《吕氏春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熟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
意; 3.了解本文写作特点及寓言寓 意。
吕不韦及《吕氏春秋》概况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 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吕不韦集合门客主持编纂的《吕氏 春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史称 “杂家”。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 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 》,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 、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 先秦诸子百家言论。
读课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gài 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 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 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