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
C.若屈伸呼吸
D.未若柳絮因风起
【解析】A像,如。

B如。

C你。

D如。

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不若无闻也
B.有闻而传之者
C.闻之于宋君
D.闻之,欣然规往
【解析】A听说。

B听说。

C使知道,使动用法。

D听说。

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
A.宋之丁氏
B.国人道之
C.闻之于宋君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解析】A助词,的。

B代词,这件事。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闻之于宋君
【解析】A倒装句。

B倒装句,状语后置。

C倒装句。

D被动句,“于”表被动。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
C.其人舍然大喜
D.因往晓之。

【解析】A“不”同“否”。

B“亡”同“无”。

C“舍”同“释”。

D没有。

6、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宋之丁氏
B.又数刀毙之。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得一人之使
【解析】A助词,的。

B代词,指狼。

C助词,的。

D助词,的。

7、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
A.可以
..为师矣 B. 与儿女
..讲论文义
C.其人舍然大喜
..
.. D.亦不能有所中伤
【解析】A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B古今异义,子侄辈的人。

C古今同义,很高兴。

D古今异义,古义:击中甚至打伤人;今义:攻击和陷害别人。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同“无”,没有)
B.奈何
..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
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
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中伤:伤害)
【解析】C若:你,人称代词。

9、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
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
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
【解析】A “舍”同“释”,消除,解除;舍:放弃。

B 太阳;每天。

C 停留;只;D 都是代词,这件事。

10、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D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地,积块耳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解析】A判断句。

B判断句。

C判断句。

D倒装句。

11、对《穿井得一人》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解析】D是错误的。

12、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解析】C项,杞人忧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制定计划,并不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
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三、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穿井得一人》
【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注】①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②夔:我国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乐正夔一足,信.乎(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推荐,荐举)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从井里取水)
【解析】A确实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
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
C.有闻而传之者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解析】A代词,这件事。

B助词,的。

C代词,这件事。

D代词,这件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翻译: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

4、“穿井得一人”和“夔一足”虽然都使人产生了误解,可是原因不一样。

你能
分别说出产生这两种误解的原因吗? 答:“穿井得一人”错在“得一人”的解释,应是“得到一个人的使唤”,而非“挖
到一个人”;“夔一足”错在“足”的解释,应是“足够”,而非“脚”之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