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WHO肺癌病理新分型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
WHO肺癌病理新分型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AIS薄层CT特征
AIS: pGGN mGGN ≤2cm,生长慢
≥5mm可疑的GGN,1次/年随访 病灶增大或密度增高,可能向浸润型腺癌进展 >10mm, 1次/ 6月-1年随访 粘液型AIS通常表现为实性或大部分实性病变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微浸润性腺癌(MIA)
一种以贴壁状生长为主的孤立性小腺癌(≤3cm), 任何一个病灶浸润的最大直径≤0.5 cm
1980-2010年间美国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发病率
WilliamD,etal.WHOClassificationof TumorsoftheLung,Pleur实a,用Th文ym档us and Heart
肺癌WHO分类(2015)
腺癌 鳞状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癌 大细胞癌 腺鳞癌 肉瘤样癌 其他不能分类的癌 涎腺型癌
WHO肺癌病理新分型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雄增
PP-PM-CN-0261
实用文档
1980-2010年美国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 男女患者的发病趋势
WilliamD,etal.WHOClassificationof TumorsoftheLung,Pleur实a,用Th文ym档us and Heart
将肺腺癌分列为三类 浸润前病变 微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癌 提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性腺癌(MIA)的新概念 弃用BAC 及混合型腺癌诊断术语 增加 贴壁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肠型腺癌 取消黏液性囊腺癌、印戒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 病理诊断提出新要求和标准:
送检标本量和质量;诊断分型尽可能明确;推荐采用免疫
组化和组织化学等
实用文档
WHO 新分类主要变化(2)
强调了放射影像学对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TNM分期中的T (肿瘤)可能有浸润成
1999/2004WHO提出BAC 取消BAC诊断名称
过去诊断为BAC的肿瘤如下:
纯BAC(即AIS)
微浸润性腺癌(MIS)
粘液性MIA
浸润性粘液腺癌
实用文档
浸润性黏液腺癌
浸润性黏液腺癌在WHO分类的浸润性腺癌中单独列 出,而黏液性AIS和MIA分别包括在AIS和MIA中一 个亚型的理由是:
黏液性AIS或MIA的治疗原则和预后与非黏液性AIS 或MIS相同,而浸润性黏液腺癌与其他类型腺癌不同
浸润性黏液腺癌常有KRAS突变(~90%),最近证 实存在特异性CD74-NRG1基因融合
肠型肺癌包括腺管样或乳头状结构,有时为筛孔状, 被覆的肿瘤细胞多数为假复层高柱状,腔内有坏死和 明显的核碎片。分化较低时,实性成分更多
实用文档
肠型腺癌
• 它与结直肠腺癌在形态上和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相似性。与转移性 的结直肠癌相比,其肿瘤的异质性比较大,可见其他原发性肺癌 的成分,如贴壁状生长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微乳头状浸润性腺癌
在2004年WHO分类中没有单独列为独立的亚型
微乳头为主腺癌的肿瘤细胞小,立方形,乳头呈 簇状生长,中央缺乏纤维血管轴心。这些微乳头 可附着于肺泡壁上或脱落到肺泡腔内。常有血管 和间质侵犯,有时可见到砂粒体
最近研究显示以微乳头状为主的腺癌具有较强的 侵袭行为,易发生早期转移。与实性浸润性腺癌 一样,预后很差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浸润性腺癌变异型
WHO(2015)
• 浸润性粘液腺癌 混合性浸润性黏液和非黏液腺癌
• 胶样腺癌 • 胎儿性腺癌 • 肠型腺癌 • • •
实用文档
WHO(2004)
胎儿型腺癌 粘液性囊性癌 印戒细胞癌 透明细胞腺癌
以前的粘液性BAC, 按贴壁状或浸润性生长的程度分别归入: 粘液性AIS
沿肺泡壁生长为主的腺癌
混合型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黏液腺癌
实用文档
原位腺癌(AIS)
一种肿瘤细胞严格地沿着以前存在的肺泡结构 生长(贴壁状生长)局限性小(≤3 cm)腺癌, 缺乏间质、血管和胸膜侵犯
相当于过去的纯BAC诊断标准(Noguchi分型的A 和B型)
无乳头或微乳头生长方式,肺泡腔内无瘤细胞 肺泡间隔增宽,伴有硬化 AIS分为非粘液性和粘液性两型,后者极罕见
实用文档
黏液性腺癌
实用文档
浸润性黏液腺癌实用:文档CD74-NRG1融合
粘液性囊腺癌
胶样腺癌
粘液性囊腺癌非常罕见,它可能和胶样癌 是一个谱系
影像学或巨检中见到的单房或多房的粘液 性腺癌现归入胶样癌
报告中可在胶样癌的诊断后面备注“以前 的粘液性囊性癌”
实用文档
胶样腺癌
实用文档
肠型腺癌
少数原发性肺腺癌在形态上和免疫组织化学上与结直 肠癌类似,肺腺癌中出现见肠型分化,当这种成分超 过肿瘤的50%时,命名为伴肠型分化的腺癌
微浸润病灶判定标准: 1. 组织形态为非贴壁状生长方式,可为腺泡状、乳 头状、微乳头状和/或实性生长 2. 肿瘤细胞浸润肌纤维母细胞的肺间质内
如有淋巴管、血管或胸膜侵犯 ,或有肿瘤性坏死时, 不再诊断MIA,应直接诊断为浸润性癌
多灶浸润时,以最大一个病灶的直径为准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AIS和MIA提出的临床意义
AIS 的5年生存率为100%,MIA的5年生存率 接近100%
肺段或楔形切除即可 术后不需要化学治疗或药物靶向治疗
实用文档
浸润性腺癌
不再使用混合性亚型
原来的非黏液性BAC主要以沿肺泡壁生长方式, 如肿瘤浸润灶最大直径>0.5cm,诊断为贴壁状 浸润性腺癌
其他亚型分别为腺泡状、乳头状、微乳头状和实 性浸润性腺癌
实用文档
腺癌WHO分类(2015年)
贴壁状腺癌 腺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 微乳头状腺癌 实性腺癌 浸润性黏液腺癌 混合性浸润性黏液和 非黏液腺癌 胶样腺癌 胎儿性腺癌
实用文档
肠型腺癌 微浸润腺癌 非黏液性 黏液性 浸润前病变 非典型腺瘤性增生 原位腺癌
非黏液性 黏液性
腺癌WHO 新分类主要变化(1)
浸润性腺癌按主要的组织学亚型命名,如肿瘤内 其他亚型成分>5%,也应在病理报告中注明, 并报告各亚型所占百分比
实用文档
贴壁状浸润性腺癌
LPA仅用于以贴壁状生长为主的非黏液性腺癌, 而不能用于以贴壁状生长为主的浸润性黏液腺癌。 这不同于MIA,后者偶尔可以为黏液性MIA
贴壁状生长方式可见于转移性癌 LPA区分出来作为浸润性腺癌一个亚型,还由于 与其它组织学亚型为主浸润性腺癌相比,其预后 较好。I期LPA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