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2.0cm周围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原发性≤2.0cm周围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790
0.000
研究结果
不同大小(≤2.0cm)周围型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单因素Cox回 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3.492, 95%CI = 1.804 ~ 6.760,P=0.000),其它如男性、组织学类型
为IAC、CEA阳性、CT征象为实性结节、淋巴结转移、临床分
136(61.8%) 21(17.8%) 70(31.8%) 14(6.4%) 220 67(56.8%) 30(25.4%) 119
0.5~1.0cm组肺癌病灶主要以pGGO为主,而1.1~1.5cm和 1.6~2.0cm组病灶主要以mGGO为主。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病理类型比较
肺切除术后最大直径0.5~1.0cm肺腺癌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为91.9±1.0个月, 1.1~1.5cm组为88.8±2.3个月,1.6~ 2.0cm组为79.5±3.9个月。 0.5~1.0cm肺腺癌生存时间明显长于1.1~1.5cm,1.1 ~1.5cm组则明显长于 1.6~2.0cm肺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5年生存时间比较
最大直径0.5 ~ 1.0cm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9.5%,1.1~1.5cm组为94.9%, 1.6~2.0cm组为87.1%。 0.5~1.0cm肺腺癌5年生存时间明显长于1.1~1.5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1.1~1.5cm组与1.6~ 2.0cm组比较则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135
0.002

142(74.0%)
73(61.9%)Fra bibliotek45(52.9%)
260
0.5~1.0cm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年龄比较
0.5~1.0cm <45岁 45~65岁 >65岁 36(18.8%) 135(70.3%) 21(10.9%) 1.1~1.5cm 9(7.6%) 72(61.0%) 37(31.4%) 1.6~2.0cm 3(3.5%) 45(53.0%) 37(43.5%) 合计 48 252 95 p值 <0.001
0.004
≥5(ng/ml)
6(3.1%)
14(11.9%)
10(11.8%)
19
0.5~1.0cm组患者CEA升高比例明显低于1.1~1.5cm和1.6~2.0cm 组患者。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CT征象比较
0.5~1.0cm pGGO mGG0 实性结节 合计 1.1~1.5cm 1.6~2.0cm 2(2.3%) 46(53.5%) 38(44.2%) 85 合计 167 171 90 424 p值 <0.001
2.CT三维重建-恶性,非侵袭性,MIA
普通CT
TSCT
MPR
MPR
VR
3. CT三维重建-恶性,侵袭性,IAC
普通CT
MPR
3. CT三维重建-恶性,侵袭性,IAC
普通CT
MPR
MPR
MPR
谢谢您的聆听!
肿瘤大小
0.5~1.0cm 1.1~1.5cm 1.6~2.0cm 临床分期(0期vs.Ⅰa期 vs.Ⅰb期vs. Ⅱa期vs. Ⅲa期)
3.318
0.059 0.405
1.636
0.008 0.150 1.000
6.731
0.456 1.094 Ref.
0.001
0.007 0.075
2.056
1.515
肿瘤大小
0.5~1.0cm 1.1~1.5cm 1.6~2.0cm 临床分期(0期 vs.Ⅰa期 vs.Ⅰb期 vs. Ⅱa期 vs. Ⅲa期)
3.492
0.049 0.388
1.804
0.006 0.156 1.000
6.760
0.372 0.964 Ref.
0.000
0.004 0.041
2.41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病例筛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分组: 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三组
0.5cm~1.0cm 病人数 病灶数 192 220 1.1cm~1.5cm 118 118 1.6cm~2.0cm 85 86 合计 395 424
病理诊断:
由两名高年职病理医师依据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会/美国胸 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制定的新分期标 准诊断。
研究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总生存时间 组别
OR 性别(女 vs 男) 年龄(≤60 vs >60) 病理类型(AIS vs MIA vs IAC) CEA (阴性 vs 阳性) 侵犯肺膜(否 vs是) 淋巴结转移(否 vs 是) 3.391 2.559 11.097 4.243 2.228 8.904 low 1.422 0.997 2.124 1.658 0.817 3.727 95%C.I up 8.086 6.571 57.978 10.858 6.081 21.270 P 0.006 0.051 0.004 0.003 0.118 0.000
明显,且 0.5~1.0cm组胸膜侵犯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癌胚抗原(CEA)比较
CEA 0.5~1.0cm 1.1~1.5cm 1.6~2.0cm 合计 p值
<5(ng/ml)
186(96.9%) 104(88.1%) 75(88.2%)
365
期亦是≤2.0cm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大 小在0.5 ~ 1.0cm为≤2.0cm肺腺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OR=0.049,95%CI = 0.006 ~0.372,P=0.004,)。
小结
1.不同大小(≤2.0cm)周围型肺腺癌与组织学类型、 病理分期及生存时间关系密切; 2.直径≤1.0cm肺癌具有以AIS、无淋巴结转移、纯毛 玻璃结节、0~Ⅰ期为主、预后较好的独特的临床病理 特征,我们将其定义为微小肺癌,于早期发现并诊治 微小肺癌对提高肺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CT三维重建-良性
TSCT
VR
MPR
MPR
1.CT三维重建-良性
TSCT
MPR
MPR
VR
VR
1.CT三维重建-良性,硬化性血管瘤
TSCT
2.CT三维重建-恶性,非侵袭性,AIS
TSCT
MPR
MPR
VR
VR
2.CT三维重建-恶性,非侵袭性,MIA
MPR and VR
女性,37岁,右肺 上叶小结节,直 径约1.0cm
0.5~1.0cm组病理类型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1.1~1.5cm及 1.6~2.0cm组病理类型为浸润型腺癌。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临床分期比较
临床病理分期 0期 Ⅰa期 0.5~1.0cm 121(63.0%) 69(36.0%) 1.1~1.5cm 30(25.4%) 62(52.5%) 1.6~2.0cm 15(17.7%) 37(43.5%) 合计 166 168 p值 <0.001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淋巴结转移比较
淋巴结转移 0.5~1.0cm 192(100.0%) 1.1~1.5cm 113(95.8%) 1.6~2.0cm 71(83.5%) 合计 p值 <0.001
未转移
376
转移
0(0.0%)
5(4.2%)
14(16.5%)
19
不同大小组淋巴结转移差异明显,且 0.5~1.0cm组无淋巴结转 移发现。
研究内容
分别统计分析各组患者或病灶: 性别 CT表现 年龄 病灶大小
肿瘤标志物
肿瘤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和胸膜侵犯情况
患者生存时间分析
研究结果
3组不同大小周围型肺腺癌(≤2.0cm)患者性别比较
0.5~1.0cm
1.1~1.5cm
1.6~2.0cm
合计
p值

50(26.0%)
45(38.1%)
40(47.1%)
讨论
如何早期诊断肺小结节?
pGGO 实性成分<25%
mGGO
AAH AIS MIA IAC 实性成分约50% 实性成分>75%
大多数为良性
AIS MIA
CT三维重建
肺结节
实性结节 少数为恶性
肺鳞状细胞癌 粘液腺癌 转移性肺癌 PET-CT
CT三维重建是区分肺小结节良性-恶性及侵袭性 -非侵袭性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们鉴别肺小结 节性质,提高诊断效率。
原发性≤2.0cm周围型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舟山医院 张永奎
研究背景
肺癌是世界上及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
最高的癌症。
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
原因--晚诊晚治
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时间
关键--早诊早治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2cm内不同大小肺癌的临床特 征及预后的特点,为肺癌临床早诊早治提高参考。 目前的文献报道研究集中于临床分期为T1a期的 ≤2.0cm小肺癌的整组分析。
Ⅰb期
Ⅱa期 Ⅲ a期 合计
2(1.0%)
0 0 192
21(17.8%)
4(3.4%) 1(0.9%) 118
19(22.3%)
13(15.3%) 1(1.2%) 85
42
17 2 395
0.5~1.0cm组患者临床分期均在Ⅰ期内。
研究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