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二十四史》有感
段茜
高中的时候我们语文上有一本选修的课本,就是《史记》。
那个时候看《史记》,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做到所谓的“积累”。
来了大学后,我所做的东西都没有高中时期,尤其是高三的时候那么功利化了。
趁放寒假的时候,我翻了翻《二十四史》。
我所看的这本《二十四史》里面的都是二十四本史书里的一些节选,并不全面。
然而,想要通过这本书粗略、大体了解一下二十四史的内容还是可以的。
并且这本书里选的内容多是经典,阅读价值比较大。
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爱看的便是《史记》。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拿项羽来说,司马迁很看重他,因为把他放在“本纪”里。
我们都知道,“本纪”按照司马迁的分类是记载帝王的,如刘邦和五帝等,然而事实上项羽最终却并没有成为帝王。
可见在司马迁心里是十分敬重项羽的。
可是,在我看来,我并不觉得项羽适合当皇帝。
有人认为他在“政治上屡屡失策”,而我看来,这并不足以使他失败。
在性格上,他太好面子。
正如他所说的“福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虽说衣锦还乡并不算错,然而他却因为好面子而主次不分。
在攻入咸阳后,他没有听人劝“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却不借此机会一展雄途,只想着衣锦还乡,思念欲东归,于是乎便放弃了这大好机会。
太重情义。
鸿门宴上他迟迟不肯动手;攻破咸阳却思念故土······他虽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儿,却也因为情义牵绊了他。
政治概念弱,好大喜功。
攻城后火烧三月不灭,货宝收尽,掳掠妇女,与贼人无异!要称王之人怎么能被眼前之利而冲昏头脑呢?虽然在古代战争受难的总是百姓,但如此大规模的烧杀无辜百姓也实在是有违天命!
缺乏政治远见,有勇而谋略不足。
身边虽有智谋担当亚父,然而有时候项羽却随心孤行,最终难成大事。
我虽喜欢项羽,但我庆幸他非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