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一) 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
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李嘉图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1.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2. 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二.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 :(1)相对劳动生产率:产品A 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产品A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产品B )产品B 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 2)相对成本:单位产品A 的要素投入量(aLA )产品A 的相对成本 = ----------------------------------- (相对于产品B ) 单位产品B 的要素投入量(aLB )(3)机会成本:减少的大米产量(△QR )小麦的机会成本 = ---------------------------------增加的小麦产量(△QW )二、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一)总体均衡分析:(一)局部均衡分析:j Lj Q L a L Q j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一、两种产品多个国家将各国生产大米的相对成本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处于第1国与第N国之间的国家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现在取决于国际市场上大米的相对价格二,两个国家多种产品将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排列起来:将各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两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进行比较:概括一下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确定原则: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相对工资,该国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
反之,该国不具有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不生产这种产品而从另一国进口。
新古典贸易模型李嘉图模型假定了各国相对优势差异,但没有解释各国相对优势的原因(即为何一国在某种商品生产上较他国效率更高?)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增加的利益如何分配。
李嘉图模型没有说明贸易后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生产要素价格(收益)的变化。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将在上述三方面对李嘉图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贸易理论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赫克歇尔:不仅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来阐述了贸易的基础,也揭示了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俄林的贡献可以概括为:1、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2、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指一个国家或经济实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总供给。
通常用要素的丰裕度来表示。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通常是指一国所拥有经济资源的相对丰富性,或是一个国家相对资源供给量。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单位产品的相对要素投入比率。
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关系:一致性:一般而言,一国会倾向于生产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一致的产品,即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
要素丰裕度的限制有可能使要素的密集度发生逆转。
一种产品在一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另一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一、基本假设:(1) 2×2×2模型(规模相当的两国,X和Y商品,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4)每个国家的生产要素都是给定的(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排除因国际技术差异导致的成本差异)(6)生产规模报酬不变(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两国效用函数相同,无差异曲线形状和位置完全相同;给定商品相对价格,商品需求的相对比例与收入多少无关)(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二、生产与贸易模式: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总体均衡分析与古典贸易模型相比,H-O模型对一国生产可能性的假设有两个方面的不同:第一,关于两国生产各种商品能力不同的原因第二,关于产品生产机会成本的假定局部均衡分析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进口产品!二、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K/L)研究:“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4)其他自然资源不同。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和应用一.贸易对收入的影响收入的定义:要素回报:劳动收入:W = P * MPL资本收益:R = P * MPK其中P为产出的价格, MPi (i = L, K) 是要素i的边际生产率1 .对每个国家要素收入的影响(1).短期:(要素不能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短期中, 要素回报的变化只取决于产品价格的变化,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不变.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该部门的两种要素回报均上升.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价格下降,该部门的两种要素的回报均下降.(2).长期:(所有的要素均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斯托儿珀-萨谬尔森(S-S)定理(商品价格的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自由贸易将会使价格上升部门(出口部门)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上升,同时使价格下降部门(进口部门)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下降.商品价格变化——要素部门间的流动——密集性质不同——要素供求的非均衡状态——要素价格变化放大效应要素回报的变动率比产品价格的变化率大2. 对两国要素回报的影响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商品出口对要素的连带作用导致的结果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条件下,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相等,而且还会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的模式如何,两国中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或租金率).绝对要素价格均等意味着:贸易将使同质劳动和资本的工资和利率绝对地相等。
即W(A)=W(B);R(A)=R(B)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1. 经济增长类型的定义要素禀赋的增加和要素节约技术的进步(单位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平衡的经济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IR):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快于出口行业生产能力,从而使部分原来进口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出口扩展型增长(EE) :出口行业生产能力增长快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张.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种生产要素禀赋的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更大比例(相对于这种生产要素的增长比例)的扩大,同时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的生产萎缩.三. 特定要素模型1. 基本假设三种投入(要素):流动要素: 劳动(L)特定要素: 资本(K)和土地(T)两种产出: 钢铁(Qs)大米(Qr)生产函数: Qs = f (K, Ls)Qr = f (T, Lr)充分就业: Ls+ Lr = L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概念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
产业内贸易包括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的贸易。
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是指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运输成本高,贸易半径小)2.转口贸易和复出口贸易活动。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
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Characteristic)或特质不同的产品格鲁贝—劳埃德指数(Grubel-Lioyd index)Bi=1.0-|(Xi-Mi)|/(Xi+Mi) (0≤B≤1)Bi =1,说明某种产业部门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的流量相等,贸易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Bi = 0(Xi =0或Mi =0),说明该产业产品的贸易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通常情况下,0<Bi<1。
产业间贸易指数=1-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在描述产业内贸易现象时,有一重要缺陷:对产业定义的宽窄或者商品组的大小将影响B值的大小。
一般来说,对产业定义越宽泛,B值就越大。
但在产业界定一致的情况下,利用该指标进行分析还是有效的。
二、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一.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2..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拥有一定定价权力的厂商面对弹性不同的各国市场,实行价格歧视以获得利润最大化。
二.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1.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a.规模经济的类型:外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企业的规模扩大。
外部的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
内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模。
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 规模经济和两个工业国之间的贸易3.内部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克鲁格曼模型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模式的变动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一、立论的前提: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评二、基本观点:潜在出口、潜在进口与潜在贸易潜在出口(Potential Export)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能的出口,是由国内代表性需求决定的。
潜在进口(Potential Imports)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能进口,是由该国国内的非代表性需求决定的。
决定需求结构各种因素中收入水平最重要,因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之间需求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