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比较政治制度-第8讲-关于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思考题
比较政治制度-第8讲-关于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思考题
出民主新路)
谢谢大家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 从政治传统上来看,古代“民本政治”的传统注重 “廷议”,强调君主要善于接纳大臣和人民的建议 甚至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协商作为中国现代民 主政治的价值偏好选择更具社会可接受性,更有利 于社会性的推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 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 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创世 说 双城 论
基督教
原罪 说
性恶 论
无赖 假设
拯救 资格
救赎 论
自由主义
民主宪政肯定人的权利和尊严,但这恰恰是立足于对人 性的不信任、对人的理性的局限性的觉醒和深切反思。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 (1)基督教义有助于形成西方民主政治的哲学前提。 • 国家起源的性恶论:基督教文化下,认为国家起源于 人的堕落,是对人类之罪的惩罚和补救,它只是俗世 之物,一切道德的、审美的和精神的美好价值都不属 于它。在自由主义,国家植根于人类本性之恶,或人 类固有的缺陷,是人们按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 则所作出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祸害。
• 主张对竞争性选举、政党政 治、舆论自由等问题设定限 制性条件,渐次推行。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高度一 体化的 政治形 民主政治建设 的价值取向,就 态
是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 路和人民民主 专政。
日益多 元化的 社会结 构
经济上确立了社会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和 以 及 以 公 有 制为 主 体 、 多 种 所 有 制经 济 共 同 发展的经济制度。
德、日对待历史的不同政治行为分析
• 在“耻感文化”中,一个人感到羞耻是因为被当众嘲笑 或遭到拒绝,或者自己感到被批评或嘲弄。无论哪一种, 羞耻感都是有效的强制力量。但这要求有外人在场,至 少要当事人感觉到有外人在场。 • 亦即,“耻感文化”中向善的力量主要是依靠外部的促 醒和推动,因此,其中被动的成分是主要的。 • 这样的后果:当人做了恶事后,首先想到的是“千万不 能让人知道”,并会想尽办法隐瞒、掩盖、抵赖所做的 丑行、恶行。日本官方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隐瞒历史 真相和拒绝认错道歉等方式百般抵赖历史上犯下的滔天 罪行正是“耻感文化”的体现。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 当然,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具备竞争性选举制度所必须 的政治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 中国是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长期的专制社会形成 了社会个人顺从型的依附性人格和“安守本分”的臣 民文化。 • 这种政治人格和政治文化时至今日仍有较大的影响力, 导致政治冷淡主义、民主意识的缺失、政治参与内在 自主性诉求的缺乏。 • 这种政治文化的进化规律决定了只能以协商政治来渐 进推动政治民主化心理基础的养成。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化体系,渗透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 基本政治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基本单位政治生活中,主 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协商:
政治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 协商 士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事务进行协商
执政党、人大、政府等国家权力中枢与社会 社会 •公众、社会组织就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 协商 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协商对话
2015年8月12日鸠山由纪夫以“日本前首相和一个日本人”的身份参观 有着“抗日象征”之称的韩国首尔西大门刑务所博物馆并跪拜道歉。
不少日本网民在新闻后发表评论表达对鸠山不满,称“说真的,不能禁 止鸠山由纪夫去海外吗?”“不要再给这人发护照了!”“真让人生气, 羞耻”。
德、日对待历史的不同政治行为分析
•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指出,西方文化 是一种“罪感文化”,原罪的忏悔贯穿着历史与人生;而 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对于污名和失败造成的羞 辱感使他们敏感、谨慎和忧郁。
德、日对待历史的不同政治行为分析
• 在“罪感文化”中,人一旦觉察到自己违背了“绝对 的道德标准”,便会有深重的罪恶感,“在这种情况 下,即使恶行不被他人发现,自己也会受到罪恶折磨, 尽管这种罪恶可以通过忏悔来得到解脱。” • 也就是说,“罪感文化”中的那个向善的力量是以自 发和主动为主的,那迈向善心世界的脚步,无须他人 的催促便在灵魂的深处不停地向前迈进着。 • 在“罪感文化”下,常见的社会现象是人们习惯于忏 悔。人们通过忏悔来获得灵魂上的罪恶感的解脱,尽 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课后思考题
比较东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性, 以及由此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比较项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伦理道德
西方人
注重思辩理 性分析实证 注重以自我为中心 重个人、重竞争 注重个人放任, 创新发展,张扬荣誉 “重利”、“重法” 平等意识较强
中国人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 中国政治发展强调的是民主的效率 ,而不主张政治多 元化;同时,中国的“和合”政治文化与现实的政 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相结合 ,使中国民主发展的协 商取向具备了深厚的政治资源为支撑。 • 从价值层面看,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传统 政治文化的价值相契合 。 • “和”的内在精神就是和而不同,不同却又不相互 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 这种以“和”为依归的政治文化传统为协商政治制 度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背景。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 (3)基督教提倡自由、宽容的思想。 • 基督教政治哲学通过将人的肉体与灵魂、此岸命运与 彼岸命运、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分离,从而突出了 人的精神价值,或作为精神存在物的价值。在人类思 想史上,人的尊严最初就是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个人 价值得到高扬也是以此为基点的。基督教的信仰滋育 着个人意识的成长,独立人格的形成。从这点上说, 它也在孵化着自由主义精神。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 (2)基督教假定政治家都是小人,于是主张有限政府论来限定 其权力。 • 无赖假设:18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休谟指出:在设计任何 政府制度和确定该制度中的若干制约和监控机构时,必须把每 个成员都假定为是一无赖,并设想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谋求 私利,别无其他目的。 • 这是条正确的政治格言。基督教处于对精神生活的彼岸得救命 运的珍重,将世俗权力视为外在的、低级的甚至是罪恶的。出 于这种观念,基督徒以陌生的、不信任的甚至敌意的态度来对 待国家和世俗政府。这并不是说西方的统治者都是恶劣的。
弊端,激发公民良好的意见表
达,保障公民有序、有效的政
治参与,提升法律、制度和公
共政策的政治合法性;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 总之:“我们的民主新路,要和平、稳定的民主政治, 不要暴力连连、社会动荡;要统一、和谐的民主发展, 不要国家分裂、一盘散沙;要繁荣发展的民主建设, 不要经济停滞、生活倒退;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的民主政治,不要官员腐败、政府变质;要 吸收人类民主政治建设共同文明成果,又与本国实际 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 机统一,避免封闭保守、简单照搬。”(叶小文:推进协商民主,走
注重直观整体经验 注重群体、 社会、和谐 注重谦虚谨慎, 不偏不倚 “重义”、“重情” 等级观念较强
行为规范社会关系来自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延伸 到政治文化领域,核心 问题是个人和整体(国 家、社会、集体)的关 系问题。 • 东西方在观念上对此存 在明显的区别。东方文 化传统是偏重整体,而 西方则是偏重个人。
在 此 基 础 上, 出 现 了 日 益 多 元 的社 会 阶 层 和 结 构 的 分化 , 利 益 日 益 多 元,深 刻 改 变 着 中 国 社 会的 权 力 关 系与社会结构。
在此价值导向 下建立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 的政权组织形 式人大制度。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 政治一体化与社会多元化的现实发展历程让中国民主 政治直面一个基本的抉择:“在不得不告别非竞争性 民主的条件下 , 是选择竞争性民主 , 还是选择协商性民 主?” • 这意味着中国的政治发展进入了转型与调整期。 • 对上述抉择的最终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将既取决于中国 民主政治本身的价值发展取向,又取决于中国传统和现 实的政治基础所提供的事实上的文化或制度支撑。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 东方人特有的整体观念中,一方面 注重了整体利益的维护,做到了顾 全大局,另一方面个体却存在过多 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格,从而使 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 西方则恰恰相反,个人的独立地位 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充分的活力和生 机。然而其分散的效应却造成人际 关系上的冷漠和社会的某些混乱。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 依据中国的儒家所推演的政治逻辑 • (1)伦理的而非政治的政治观。 • 强调内心,在“心性”中寻找政治问题的答案。夸大 迷信道德教化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 (2)以性善论和可知论考虑政治。 • 王朝意义上的天命可知论与个人意义上的性善论,假 定存在全知全能、英明的统治者,把希望寄托在少数 圣贤上。 • (3)政治主善论和空想、浪漫主义。
为什么中国采取了协商民主的 制度形式,却难以发展出竞争 性民主的制度形式?
关于协商民主发展的思考
注重民主 形式,主 张激进民 主改革
对中国民 主的讨论
注重政策 绩效,主 张保守民 主进化
• 将民主分解为自由选举、竞 争性的政党政治、舆论自由 和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等, 视之为推进中国民主化的唯 一出路。
东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比较
东方
人性善 道德教化 德治
西方
人性恶 制度约束 法治
对二战后德国和日本对待战争 问题的不同政治态度和行为进 行分析。
德、日对待历史的不同政治行为分析
跪下去的是 勃兰特的双 膝,站起来 的是德意志 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