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建设技术方案2020年10月13日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建设原则 (2)1.3. 建设目标 (4)1.4. 建设标准 (5)1.5. 现状及需求分析 (8)1.5.1. 现状问题 (8)1.5.2. 前端需求分析 (9)1.5.3. 业务需求分析 (10)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15)2.1. 建设思路 (15)2.1.1. 科学规划,合理布建 (15)2.1.2. 实战引领,深化应用 (16)2.1.3. 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16)2.1.4. 统筹兼顾、持续发展 (16)2.1.5. 经济实用、安全可靠 (16)2.2. 设计原则 (17)2.2.1. 统一标准原则 (17)2.2.2. 先进实用原则 (17)2.2.3. 资源共享原则 (17)2.2.4. 全警应用原则 (18)2.3. 总体架构 (18)2.3.1. 总体架构图(关系) (19)2.3.2. 总体联网架构(多级) (20)2.4. 布防原则 (24)2.4.1. 科学布点 (24)2.4.3. 建用结合 (24)2.5. 布防方案 (25)2.5.1. 构筑“封锁圈” (25)2.5.2. 分割“管控块” (26)2.5.3. 落实“单元格” (27)2.5.4. 掌握“轨迹线” (27)2.5.5. 强化”重要点” (27)第三章前端系统设计 (28)3.1. 高清治安监控系统设计 (28)3.1.1. 治安监控选点设计 (28)3.1.2. 治安监控系统建设 (37)3.1.3. 报警接入系统设计 (41)3.1.4. 系统工程设计 (43)3.2. 高清治安卡口系统建设 (46)3.2.1. 治安卡口选型要求 (46)3.2.2. 治安卡口工作原理 (47)3.2.3. 治安卡口前端组成结构 (56)3.2.4. 工程方案设计 (59)3.3. 电子警察系统建设 (66)3.3.1. 电警单元组成 (66)3.3.2. 电警设备工作原理 (69)3.3.3. 前端系统功能要求 (70)3.3.4. 工程方案设计 (77)3.4. 违停抓拍系统建设 (78)3.5. 天网卡口系统设计 (79)3.5.1. 设计思路 (80)3.5.2. 前端设计 (83)3.6. 人脸卡口系统设计 (87)3.6.1. 需求分析 (87)3.6.2. 技术架构 (89)3.6.3. 技术方案设计 (90)3.6.4. 人脸卡口系统功能 (92)第四章网络传输系统设计 (94)4.1. 网络传输系统设计 (94)4.1.1. 核心层 (95)4.1.2. 汇聚层 (95)4.1.3. 接入层 (96)4.1.4. 光缆网络 (97)4.1.5. IP地址规划 (98)4.2. 社会视频资源联网 (99)4.2.1. 系统总体架构 (99)4.2.2. 网络规划方案 (100)4.2.3. 图像资源接入方式 (105)4.2.4. 社会资源编码规则 (106)4.2.5. 编码管理规定 (106)第五章云存储中心 (107)5.1. 需求概述 (107)5.2. 技术概述 (108)5.3. 总体设计 (109)5.4. 容量计算 (111)5.4.1. 监控点存储空间计算 (111)5.4.2. 卡口图片空间计算 (112)5.5. 详细设计 (113)5.5.1. 视频流直存 (113)5.5.2. 图片流直存 (113)5.5.3. 云存储系统 (114)第六章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设计 (116)6.1. 公安内网实战平台组成及部署 (116)6.1.1. 实战平台的构成 (116)6.1.2. 平台部署 (117)6.2. 视频专网共享平台组成及部署 (119)6.2.1. 管理平台的构成 (119)6.2.2. 系统管理平台的部署 (120)6.2.3. 手持单兵设备图像业务调度 (121)6.3. 社会资源接入平台组成及部署 (121)6.3.1. 管理平台的构成 (121)6.3.2. 系统管理平台的部署 (122)6.3.3. 社会图像资源接入方案 (122)6.4. 系统功能 (123)6.4.1. 基础视频业务 (123)6.4.2. 增强业务 (130)6.4.3. 车辆管控 (133)6.4.4. 人员管控 (136)6.4.5. 移动/无线监控 (138)6.4.6. 系统运维 (142)6.4.7. 图侦业务 (147)6.4.8. 指挥调度业务 (152)6.4.9. 海量信息检索 (158)6.5. 基于大数据系统公安实战业务功能设计 (158)6.5.1. 套牌分析 (158)6.5.2. 区间测速 (159)6.5.3. 车辆轨迹分析 (159)6.5.4. 结合GIS地图的设备显示 (159)6.5.5. 流量显示及报表 (160)6.5.6. 车辆布控 (160)6.5.7. 布控车辆关联案件分析 (160)6.5.8. 跟车关联性分析 (160)6.5.9. 嫌疑车辆报警 (161)6.5.10. 交通流量检测 (161)6.5.11. 车道占有率统计 (161)6.5.12. 轨迹跟踪 (162)6.5.13. 海量日志分析 (162)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平安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对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有着重大作用。
2015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努力使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综治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共九大部委联合发表《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改高技[2015]996号)。
强调视频监控作为城市基础建设设施一部分应在严格依法、严格审批、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016年2月,中央综治办、发改委、公安部三部委联合再次发文《关于抓紧报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九部委发文工作任务从组织协调、体系建设、应用共享目录、技术支撑能力、强化应用监督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进度分解安排,要求各省公安厅按照进度完成建设任务。
陆良县平安城市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陆良县“天网”工程),以服务“一看三打造”主战略、打造平安祥云、增强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按照“政府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的原则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全力推进“天网”工程扩容建设,切实发挥科技在预防、发现、制止、打击刑事犯罪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暨同步小康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1.2.建设原则1、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公安局负责统一统筹规划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和建设运用、联网整合等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视频监控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开辟绿色通道,对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2、统一标准、统筹规划系统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部署,在符合国内外一流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平台架构,整合治安监控资源、道路监控资源、市政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和已建视频资源,在统一标准框架下实现统一部署、资源共享、平台共用。
3、全面覆盖、资源共享以实现对“人、车、物”的轨迹覆盖为重点,以“点、线、面”的覆盖为手段,通过在重点场所、重要部位、热点地区设置监控“点”,将出入市口、公交线路、铁路沿线监控点连成“线”,将每个监控中心的覆盖区域设置为“面”,实现网格化、层次化监控和管理,尽量满足各部门、各应用系统对监控图像共享的需求,为监控资源数字化整合共享提供接口支持,实现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打防控系统的有机结合.4、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广,投资巨大,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维护和应用机制,在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应用保障等方面合理划分各级、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确保系统能有效服务于城市管理和打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5、立足实战、深化应用加强视频应用和管理队伍建设,充分挖掘视频监控系统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巡逻、现场指挥、证据摸排和锁定等功能,引入智能化监控技术,摸索、总结、推广视频应用技战法。
6、稳定可靠、创新发展系统建设涉及公安局、派出所多级的多个部门和众多社会单位,要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稳定性和应急备份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法,充分考虑扩展性,采用标准化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联互通,并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连接。
1.3.建设目标天网工程建设项目,是提升陆良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落实陆良平安建设的重要项目,该项目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公共安全管控模型对城市范围内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预防、精确发现、高清还原、快速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构建应急处置应用模型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指挥、调度、协同的实战需要。
3、构建城市管理综合应用模型为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系统整合和相关政府部门资源共享提供支撑,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行政效能,提高服务质量。
1.4.建设标准平安城市建设以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为设计标准及依据,具体如下:1、城市联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面:(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2、安防视频监控报警系统设计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5)《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5-2000)(6)《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7)《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2009)(8)《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9)《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T16572—1996(10)《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GB15211—1994(11)《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12)公安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系列标准规范》3、视频监控图像质量方面:(1)《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2)《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4、监控专用网络信息系统及平台设计方面:(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4)《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5)《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5、视频系统工程建设方面:(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6、视频系统工程验收方面:(1)《公安交通电视监视系统验收规范》(GA/T509)(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3)《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7、卡口、卡式电子警察系统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3)《公路交通安全实施设计技术规范》 (JTJ074-2003)(4)《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5)《闯红灯违法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6)《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7)《道路违章管理管理信息代码》(GA 408,2-2003)(8)《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GA 329,3-2003)(9)《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格式》(GA 409,3-2003)(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92)(12)《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13)《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1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5)《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1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17)《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GA 267-2000)1.5.现状及需求分析1.5.1.现状问题1.5.1.1.前端点位现状原天网工程前端监控点位已建10**路及一个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