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岷山)至楚雄(广通)高速公路扩建工程(TJ6)标段盖梁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楚高速公路土建TJ-6标项目经理部二0一九年十月目录一、编制依据、范围 (1)1.1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二、工程概况 (1)2.1 工程简介 (1)2.2 自然条件 (1)2.2.1 地形、地貌 (2)2.2.2 地层岩性 (2)2.2.3 地质构造 (2)三、施工计划 (2)3.1 工期目标 (2)3.2人员配置 (3)3.2.1管理人员 (3)3.2.2施工人员 (3)3.2 机械配置 (3)四、施工准备 (4)4.1技术准备 (4)4.2材料准备 (4)4.3机械设备准备 (4)五、施工工艺要点 (4)5.1盖梁施工工艺 (4)5.2搭设爬梯 (5)5.3测量放样 (5)5.4墩顶凿毛 (6)5.5穿心棒的安装 (6)5.6架设底模 (7)5.7钢筋制作安装 (7)5.8安装盖梁侧模、端模 (8)5.9支座垫石、挡块 (9)5.10砼浇注 (9)5.11养生及拆模 (9)六、质量检验标准 (10)七、安全保证措施 (10)7.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0)7.2安全管理职责 (11)7.3安全保证体系 (12)7.4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3)7.5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5)7.6高空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5)7.8应急措施 (17)八、施工现场质量保障措施 (19)九、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保障措施 (20)十、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22)十一、计算书 (22)11.1受力计算 (22)11.2荷载计算 (23)11.3荷载验算 (24)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楚高速TJ6标项目经理部桥梁盖梁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范围1.1编制依据(1)昆明(岷山)至楚雄(广通)高速公路扩建工程TJ-6标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六册);(2)现场调查、踏勘、采集、咨询所取得的各种资料;(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8)云南省政府部门有关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文件;(9)《中铁建云南投资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
1.2 编制范围本盖梁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范围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昆楚高速TJ6标段桥梁盖梁施工。
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合同段为昆明(岷山)至楚雄(广通)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土建TJ-6标K73+000~K84+925,主线路长度11.925km,禄丰立交连接线LK0+000~LK3+940长度3.94km。
设计速度采用100km/h,桥梁宽度采用33.5m。
全线共计各类桥梁11座,(其中主线1号桥331m、乱石霸大桥696m、何家村特大桥左幅:1301.58m;右幅:1349.58m(上跨铁路)、B匝道桥62m、连接线大冲大桥346m、连接线匝道桥1座、连接线秦家营大桥106.8m,三进山大桥左幅:275m;右幅:180.48m、响水河大桥左幅:183.5m;右幅:220m、海子营1号大桥左幅:277m;右幅:222m、海子营2号大桥左幅:223m;右幅:457m),桥墩为双柱式矩形桥墩,最高墩为54m。
钢筋砼等截面实心墩,其中有截面 1.5m×1.5m的桩径为φ1.8m,承台为2.6m×2.6m×2.0m;截面1.8m×1.8m的桩径为φ2.2m,承台为3m×3m×2.0m;钢筋砼变截面实心墩,承台群桩基础,桩径φ1.6m,承台为2.8m×6.6m×2.5m,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2.2 自然条件2.2.1 地形、地貌桥梁建设场地附近迎水河常年有地表水体径流。
迎水河自北向南径流。
迎水河底高程1579.94-1580.94,宽约6m,水深约0.4m,流速0.3m/s。
雨季河水位及流量易暴涨,根据调查最高洪水位较现水位高1.5m左右。
路线K75+180以桥梁形式横跨迎水河。
桥面设计高程较迎水河最高洪水位高40m以上,因此迎水河对拟建桥梁无影响。
2.2.2 地层岩性桥梁建设场地内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堆积物和昆阳群因民组(Ptly)基岩。
(1)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粉质黏土:棕褐色,湿,可塑,混圆砾。
(2)第四系残坡积(Q4el+dl)含砾粉质黏土:褐黄色,稍湿,硬塑,混较多强风化板岩角砾。
(3)昆阳群因民组(Pt1y)板岩:黄色,泥质结构,板状构造,总体产状为305°∠41°,建设场地内广泛分布。
风化线之上为全风化,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
钻孔揭露层顶埋深约1.5~14m,层厚约12.1~27m。
风化线之下为强风化,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钻孔揭露层顶埋深约26.8~34m.(4)昆阳群因民组(Pt1y)砂岩:黄色,灰黄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总体产状为305°∠41°。
风化线之上为全风化,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
风化线之下为强风化,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2.2.3 地质构造桥址地处川滇南北构造带,历经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而复杂化,并深刻地控制了区域地质构造的发生和发展。
第四系土层厚度变化大,厚约0~8m,于附近测得基岩产状36~65°∠17°~47°;节理1:167°∠70°,5~8条/m,延伸1~2m,闭合;节理2:240°∠78°,8~10条/m,延伸1~2m,闭合。
三、施工计划3.1 工期目标单个盖梁施工周期为7天(含施工准备),实际开工日期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日期为准。
3.2人员配置3.2.1管理人员序号姓名性别职务备注1 毛刚男项目经理2 柏明男项目总工3 李军男安全总监4 袁新鹏男项目副经理5 马亮亮男安质部长6 张朝振男质检员7 星万丞男技术员8 杨博男测量队长9 王兴刚男试验员3.2.2施工人员序号岗位人数备注1 吊车司机 12 钢筋工 33 电焊工 24 砼工 35 罐车司机 46 模板工 43.2 机械配置序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 吊车台 12 电焊机台 33 混凝土罐车台 44 振捣棒台 25 水泵台 16 汽车泵台 1四、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建立健全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做好技术及安全交底,组织现场技术和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施工方法,高空作业人员施工前做好上岗培训。
同时项目部将派出精干管理人员全程监控施工过程,进场人员详见《进场管理人员表》。
4.2材料准备进场水泥、砂、碎石、钢筋使用经过业主及监理认可的厂商供料,并对其进行现场抽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已确定并报送监理工程审批。
4.3机械设备准备落实盖梁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进场,并对进场机械设备、工具进行运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进场设备详见表《进场机械设备数量表》。
五、施工工艺要点5.1盖梁施工工艺5.2搭设爬梯在两墩柱之间搭设便携式安全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用。
安装安全爬梯的位置必须夯实、平整。
四周要按要求布设安全网。
安全爬梯示意图5.3测量放样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墩顶凿毛 穿心棒安装 架设底模盖梁钢筋安装 架设侧模、端模砼浇注 养生及拆模钢筋骨架制作在盖梁施工前,使用全站仪对在矩形墩内放出墩的中心线及方向线便于底模的安装、水准仪测出墩顶的四角高程以便于底模的标高控制。
5.4墩顶凿毛对墩顶进行凿毛处理,凿除顶部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至露出混凝土粗骨料为准,并用水冲洗干净。
标高控制在比设计标高高1cm 左右,以便于安装盖梁底模。
5.5穿心棒的安装1、预留孔:立柱施工时测好预留孔的标高位置,预埋直径110mm 硬质PVC管,较高立柱根据高差来进行标高调整,保证两预留孔处于同一个标高,施工时把有关主筋间距和上下层箍筋间距作微调;2、插入钢棒:柱顶插入一根直径为10cm,长度为300cm的钢棒,作为主梁工字钢支撑点,钢棒外伸长度一致;3、安装固定装置和机械式千斤顶(或砂箱)。
4、吊装主梁工字钢,利用φ25精轧螺纹钢,夹紧主梁工字钢,上铺I14工字钢作为分配梁;5、拆除钢棒,封堵预留孔:盖梁施工完成后把预留孔用细石混凝土封堵。
盖梁穿心棒示意图5.6架设底模模板采用工厂预制的组合式钢模,使用前应进行调校并除锈,待穿心棒安装完毕后开始架设底模,用吊车把拼装好的底模安装就位,待测量人员对底模高程复测后调整底模至设计标高,调整好后对底模进行固定。
盖梁底模标高安装施工误差不应大于±5mm, 轴线偏位误差不应大于±10mm, 模板接缝间要垫3mm厚的橡胶条,防止接缝漏浆造成砼面色差或麻面。
底模架设完成后,经现场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7钢筋制作安装钢筋采用钢筋场加工,用吊车安装成型的方式进行。
钢筋进场出厂质量合格证齐全,并按规范规定进行抽样试验,试验合格后再加工使用。
使用前应将表面油腻、漆皮等清除干净,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
钢筋骨架预先加工半成品,再用吊车吊装至盖梁底模上安装。
安装好的钢筋骨架要顺直,主筋及弯起筋的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用Ⅰ级钢筋制作时,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长度应大于受力主筋直径,且不小于其直径的2.5倍。
钢筋笼绑扎时接头错开布置,同一断面的接头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数的50%,接头断面距离不小于35倍的主筋直径。
钢筋焊接采接焊时,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倍的钢筋直径,单面焊接度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
吊装至盖梁底模上后需交错放置混凝土垫块,以确保达到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安装完成后要求:主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钢筋骨架长度允许偏差±10mm,宽度高度允许偏差±5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10mm。
5.8安装盖梁侧模、端模侧模、端模采用工厂预制的组合式钢模,使用前应进行调校并除锈,安装前均匀涂刷脱模剂,侧模整体拼装后,模板外侧分上、中、下布置3道横梁,竖向布置间距80cm双排钢管,采用ф16对拉螺杆固定。
模板之间的接缝要紧密,加垫橡胶条防止不漏浆。
模板各部位支撑、拉杆要稳固。
侧模、端模安装完毕后由测量人员测出模板标高,并推算盖梁标高,标识盖梁顶浇筑位置。
完毕后检查几何尺寸、轴线位置、顶面高程、模板牢固,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做到不跑模、不漏浆、不错位。
并请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