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13]第三板块专题四小说类文本阅读学案六分析标题与探究作品意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癖叶志平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净的长衫,黑色礼帽。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鼻梁上的一副金丝眼镜。
起初,小城人对陶先生这身装扮很好奇。
后来才知道,陶先生留过洋,在东门街开了这家西医诊所,名号曰“济仁堂”。
陶先生医术如何高明,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
他家的碗筷,隔几天就得用开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差五就在烈日下暴晒;给人看病,嘴上也总是蒙块白布片儿。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龙眠茶馆”喝茶聊天。
却听见有人一声连着一声咳嗽,一路捂着心头,往“济仁堂”走去。
却见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着块白布片儿,手上还举着一个,一言不发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儿往那人嘴上蒙。
那人骇了一跳,更加猛烈地咳嗽起来,边摆手边往后退:“陶,陶,陶医生,咳咳,你想,咳,干啥?”陶先生从白布片儿里传来低沉的声音:“这是口罩,快戴上!”那人一看身后,喝茶的全出来看稀奇了,觉得当众受了奚落,急了:“陶医生,你这,咳咳,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吗?我,我,咳咳,不看了!”人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
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
紫来桥边上的中医刘先生那里,却是人来人往,谈笑风生。
这几天,东门街上来了个老头,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
老头倒也安静,就靠在街边的一堵破墙边,面前放一破碗。
偶尔有人经过,就“咣啷”一声丢下个铜子儿。
……这天,老头突然“轰”地一声,倒在街面上,张着大嘴,双目无神,呼吸不得!周围有不少人,却都是干着急没办法!恰好,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新礼帽,匆匆路过。
一抬眼,陶先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
接着又张开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几十下,老人仍无好转。
人们都屏息紧张地看着,陶先生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
突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的鼻子,右手掰开老人的嘴,接着一弯腰,嘴对着老人露出黄牙的嘴,送了一口气。
看见这一幕,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看病都让人戴布片儿的陶先生,怎么会这样?他不是有洁癖么?如此几下送气吸气,老人渐渐呼吸顺畅,两眼也回了神。
陶先生往人群里瞄了一眼,对“龙眠茶馆”的吴掌柜道:“吴老板,麻烦送碗茶来!”吴掌柜一拍脑袋,“哎!”待吴掌柜亲自端来一碗“桐城小花”,喂老人喝下时,陶先生已走远了,只留下一堆人议论纷纷。
这天晚上,吴掌柜提了一纸包上等的“桐城小花”茶叶,敲响了陶先生的门。
陶先生打开门,淡淡一笑:“吴掌柜,稀客啊!”吴掌柜一摸脑袋,不好意思道:“陶先生好,大家平时都忙,也很少走动。
”陶先生顺手接过茶叶:“吴掌柜请坐,有话请讲。
”吴掌柜又一笑:“我这人好奇心重,有点事弄不明白,我觉都睡不好。
”“今天的事?”“对,对……”陶先生打开雕花木窗,看着天边的那轮明月:“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
其实,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肺结核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
如果不戴口罩,极有可能传染他人。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会传染于您?”“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文章第一段有对陶先生长衫、礼帽、眼镜等衣着打扮的描写,这陶先生“留过洋”的经历与开“西医诊所”的身份很符合。
B.文中通过对比陶先生和紫来桥边的中医刘先生,突出表现了主人公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的特点。
C.在乞丐老头倒地后,文章通过“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等动作描写表现了陶先生救人的急切之心。
D.文中多次写到陶先生戴口罩,其实这本是医生的正常举动,却遭到了眼界不够开阔、卫生知识很少的乡民们的误解。
【解析】“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说法不当,这是人们不了解陶先生时的一种错误认识。
2.文中作者设置乞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6分)答:示例:①有助于塑造陶先生的人物形象,陶先生不顾脏臭的救助行为,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②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陶先生在救助乞丐老头之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不理解甚至嘲讽,变为吴掌柜的“登门拜访”;③营造人心良善的社会氛围。
如:……,乞丐老头晕倒后人们都“干着急没办法”。
【解析】每一点给2 分。
意思相近即可。
有其它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3.小说标题“癖”有何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答:示例:①“癖”指陶医生的行为在生活于紫来桥边那些乡民的眼中,是洁癖;②其实,这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③“癖”还指“救人癖”,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
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
【解析】每一点给2 分。
意思相近即可。
有其它答案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花图刘刈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没等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二人不再说话。
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
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
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
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
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
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
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
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幡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
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陶章甫点了点头:“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陶章甫瞠目结舌:“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尽己所能鼎力帮助。
韩闻轩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的画。
韩闻轩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
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陶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闻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
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
”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
年老板听说了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
画如其人,自然也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韩先生好自为之!”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
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
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
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
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死前所绘。
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
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A.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解析】这一系列动作体现的是陶章甫对韩闻轩的同情与尊重。
5.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6分)答:示例:荷花图是小说的线索,由它引发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
(2分)荷花图映衬出韩闻轩高超的画技,烘托了人物形象。
(2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主人公韩闻轩虽深陷生活泥淖、却用生命追求艺术的个性与人生经历,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2分)6.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6分)答:示例:陶章甫宽容大度不计前嫌,同情韩闻轩的遭遇,看重其画艺为人,是真正懂得欣赏荷花品格的人;(2分)年启庚鄙夷苟且造假之徒,但仅凭韩闻轩过往经历武断地评价其画艺为人,并不懂得荷花品格真正的神韵;(2分)启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宽容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