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白酒市场将何去何从——论白酒消费税改革的影响目录前言………………………………………………………………P1一、白酒消费税改革的初衷………………………………P1—P2 (一)税收的角度(二)经济与社会的角度二、白酒消费税改革对市场的影响………………………P2—P4三、针对相关问题的建议…………………………………P4—P6(一)应完善税收制度(二)应加强用法执法力度(三)应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四)国家政府部门要开源也要节流(五)白酒厂家应正确领会国家这项新规的实质中文摘要:从2009年8月1日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制订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对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的白酒企业,由税务机关核定其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通过税收的角度、经济与社会的角度,了解国家消费税改革的初衷,分析此次改革对市场的影响,针对这次消费税改革产生的种种弊端,提出了相关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白酒消费税改革影响建议【Abstrat】From 2009 August 1st,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for the lowest price approved liq uor consumption tax management measures (try out) officially imp lemented, the price lower consumption tax on foreign sales price sale, 70% of liq uor consumption tax authority for approval by the lowest price of tax. Through taxation angl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ational tax reform, understand ing, analysis of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tax reform of malpractices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feasib ility suggestions.【Key Words】liquor consumption; reform; influence; suggestions前言长期以来,我国白酒消费税计税价格包括20%的从价税和0.5元/公斤的从量税。
但是,白酒消费税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操作空间。
由于酒类消费税主要是在生产环节从价征收,大型白酒企业为了避税,都会设立自己的销售公司,一般先将生产出的白酒低价出售给销售公司逃避税收,然后销售公司高价出售给经销商获取利润。
针对设立销售公司的白酒企业,国家税务总局制订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对计税价格偏低的白酒核定消费税计税价格,并从2009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
该《办法》规定,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的,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机关核定。
相对于以往的消费税征收办法,新规定的税率没变,但征税税基提高了。
专家表示,白酒业消费税征管新政将有效解决白酒生产企业利用关联销售公司转移定价手段而规避生产环节消费税的问题,对一些过去已经利用转移定价策略获利的公司无疑会产生较大影响。
然而,这些变化又会不会影响到白酒的销售呢?一、白酒消费税改革的初衷(一)税收的角度8月1日,该《办法》正式实施,引起各种猜测,乃至被广泛理解为“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进而与白酒涨价联系起来。
很显然,这是一种误读。
权威人士表示,相关《办法》并非调整白酒消费税税率,更不是调整白酒消费税税制,而是税务部门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对白酒消费税进行计税价格核定,是为了加强白酒消费税征管,堵塞漏洞,减少偷漏税现象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此前有媒体报道这是对消费税政策进行调整,并称国家调整白酒消费税税率,是一种加税行为。
所谓的“加税”,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税率;二是加大税基。
很显然,这次核定计税价格并不涉及这两方面内容。
它只是针对一些白酒企业逃税而采取的核定计税价格措施,是强化税收征管,制止一些偷漏税行为,把该征的税征回来。
事实上,核定计税价格是税务机关的正常征管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纳税人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计税价格”。
该《办法》规定,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70%以下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而对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高于对外销售价格70%(含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
这就意味着,《办法》的核心是在原有白酒消费税政策基础上核定最低计税价格,防止一些白酒生产企业利用关联单位偷漏税,不存在对消费税的政策调整。
对于依法纳税的企业来说,并无任何影响。
(二)经济与社会的角度白酒消费税的提高,其直接因素是国家财政收支的压力。
今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下滑的速度超过了预期。
预算规定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没有完成,反而出现负增长。
财政支出增加,收入下滑,中国财政面临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并且,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减税在内的很多积极性财政政策。
此次通过消费税制度的调整,所增加的财政收入,正好弥补了之前大量减税所产生的缺口。
因此,这次调整的动力是迫于国家财政的压力。
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因素,则是社会的贫富不公,以及税收在国家二次分配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5%的富人聚集了中国整个财富的8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和爆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此,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比重,利用税收缩小贫富差距,是国家必须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
对于白酒等这类高档消费品,大部分消费者是富人,或者是公务层面的消费。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对烟酒课以消费重税,是对富人财富的再次分配,即使是公务消费,也不伤及穷人的基本生活情况。
二、白酒消费税改革对市场的影响白酒消费税新规8月1日起实施,各地白酒涨价消息顿时不绝于耳。
沱牌曲酒成为明确提价的第一家白酒企业。
沱牌曲酒公告称,对旗下高端产品“舍得”提价最高10%。
部分超市五粮液也开始提价,其他高档白酒要么货源紧张,要么已有提价迹象。
“白酒将集体涨价”的传闻在白酒消费税新规实施第一天已经迈出事实“第一步”。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决定价格上涨还是下降的基本因素是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中国随着经济发展,白酒需求的总量在持续地攀升。
需求的刚性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价格制定是企业的行为,目前酒业是一个竞争比较强的行业,厂家它有涨价的权利。
早从7月份以来,因为价格调整,茅台酒就经常出现缺货。
而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品牌的白酒价格在批发市场领域均出现了上涨,幅度在2%—9%不等。
酒业人士表示,名优白酒的提价一直是最近几年来的常规动作,只不过今年刚好遇到了消费税的调整,实际上茅台、五粮液从未停止过涨价脚步。
国内名优白酒非常优质,但价格与顶级洋酒相差甚远,逐步提价与之看齐的战略会一直持续下去。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杨志清教授认为,消费税的调整,必然会使得大型白酒企业的缴税成本增加,而这些企业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提高白酒的价格。
因此,原本是收紧企业避税通道的公共政策,如今却变成引爆白酒涨价的导火索。
增税的压力以涨价的形式转嫁给消费者,这种情况下,国家增加税收,企业增加利润,受到伤害最严重的是普通老百姓。
白酒消费税在理论上本应直接由消费者在购买时缴纳,但由于我国税收征管技术并不完善,倘若在零售环节征收,必定会造成大量的税款流失。
于是改在生产环节提前缴纳,并将其计入到零售价格中转嫁给消费者。
但很多企业通过关联交易方式减少应纳税款,同样造成了国家税收的重大流失。
白酒消费税新规,只是通过在征收环节加强监管的方式来拿回本应属于国库,却被酒企长期通过关联交易和避税潜规则据为企业利润的那一部分税收收入。
现在的白酒集体涨价,并非合理转嫁白酒消费税,而是在转嫁被酒企长期以利润形式违法据为己有、并未如数上缴国库的国家税款。
那么,酒企为何能够如此轻松地再度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呢?理性地分析,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白酒消费税新规在技术上仍显粗糙;二是白酒市场特别是高档白酒市场的非理性消费现状。
在第一个问题上,白酒消费税新规固然可以挽回很多流失的税收收入,但仍然算不上彻底,因为在核定完最低计税价格之后,生产企业仍可通过提价方式来转嫁税负,而这部分提高的价格原本同样是应该征税的。
在第二个问题上,一些高档白酒之所以毫不担心涨价会影响销售额,主要是因为存在着一个同样不关心价格上涨的畸形公务用酒消费市场。
换言之,通过加强征收而增加的白酒消费税,很快就会通过公务消费以涨价方式送还给白酒企业。
有人认为,国家通过规范税收政策,防范白酒厂商的恶意避税行为,这会给国家带来更多税收,从而惠及于民。
与此同时,由于白酒税收的更规范,白酒厂商被迫提高销售价格,能遏制白酒的消费,减少社会上的涉酒浪费和酒后违法行为。
不过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想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事实上,国家此番改革白酒消费税的政策,真正高兴的只是白酒厂家,而受到更多损害的可能还是公共利益。
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一项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必然会抑制消费,从而减少生产,最终达到供求的新一轮平衡。
但在中国,特别是对于白酒一类的奢侈消费品,这一规律恰恰不管用,原因在于其消费的特殊性——公款消费和腐败性消费。
这类消费品往往存在“买者不用,用者不买”的普遍现象,皆因真正的消费者不需要自己掏钱,要么公款消费,要么是别人供奉。
所以,原本是国家完善消费税制、有利于酒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政策,如今却被有些企业当成提升产品价格“名正言顺”的理由,这不仅与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背离,也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
收紧企业的避税通道,有些企业就视同增加了税负,并将产品价格提高,这无疑意味着将税负转嫁给了普通消费者,普通消费者的利益就会无端受到损害。
因此,当很多人在为国家规范白酒消费税的政策叫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理智地看到,白酒消费税这种“羊毛”,毕竟是要长在“羊”身上的,只不过,这只羊并非喝酒的人,而是藏在酒背后的那些利益受损的大众。
三、针对相关问题的建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国家相继调整了烟草和白酒消费税,目的就是希望堵住熟手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打击关联交易和避税行为,使我国消费税税制更加完善,同时也能针对目前我国烟酒消费税较低的现状进行调整,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