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征

长征

主备人:尤春义讲课人:尤春义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②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③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
④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我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②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③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④欣赏毛泽东诗词《长征》,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2、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30秒的时间能击掌多少下呢?带着心中预估的数字,让我们试试吧!
(学生活动)
看来大家实际做到的数字远远超过自己的预估,相当的有潜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一支军队的潜力。

(播放革命歌曲《过雪山草地》)
(师)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曾经有一支军队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师)大家知道这支创造奇迹的军队叫什么名字吗?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生)红军长征。

(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在长征过程中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呢?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呢?下面让我们走进长征。

博古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倾”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
(师)请大家结合图表和教材第一个指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②根据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结果,说说你认为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③请用一句话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第一个问题: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失败。

学生:第二个问题: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

学生:第三个问题: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使得红军被迫开始了25000里长征。

下面请大家看书第二个指目和第三个指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请根据红军长征过程,制作一张红军长征路线的简图(每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②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出发点在哪里?
③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⑤请大家讲讲长征路上让你感动的故事吧!
(师):下面让我们跟随红军的脚步一起去重温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出发点在哪里?
(生):1934、10 江西瑞金
(师):接下来的是?
(生):突破四道封锁线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突破四道封锁线
红军开始长征后,敌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派重兵设下了四道封锁线,被称为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王明、博古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指挥红军拼命突围,红军损失惨重,付出惨重代价,由8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

此时蒋介石在红军通往湘西的路上,布置新的防线。

如果红军此时决定去和红2、6军团会合,等于户口偷食。

在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接着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并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师)谢谢这位同学。

那么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1935、1;内容是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师)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师)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足迹到了哪里呢?
(生):四渡赤水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

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师):在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之后,红军接下来去了哪里?
(生):巧渡金沙江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巧渡金沙江
(师):巧渡金沙江之后的红军下一站会师哪里呢?
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飞夺泸定桥
(师)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军会在遭遇怎样的险阻呢?
(生)爬雪山、过草地。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爬雪山
夹金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寒冷还缺氧。

朱德总司令通报全军:必须在山下吃一顿饱饭,喝一些辣椒汤,尽可能多带一些干姜、辣椒,在攀越峰顶体力不支时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

还要求:每人都要将破衣、破毡子剪成条,牢牢包在脚上,以免冻伤脚。

穿着单衣的红军翻越雪山时,越走越冷,指战员们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有力的政治动员下爬山。

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指战员们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此时红红的辣椒也成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救命之果。

靠着顽强的毅力,穿着夏装的红军终于战胜了雪山。

(师)过草地之后,红军继续北上,在哪里与陕北红军会师呢?
(生)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会师。

(师)那红军三大主力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会师的呢?
(生)936年10月,红四军、红二军、红一军,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师)会师之后的毛泽东欣喜若狂,写下了著名的《七律.长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感受红军的喜悦。

学生活动——全班齐声朗读《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长征胜利了之后,毛泽东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为何会如此高度的赞扬红军长征呢?请大家看书最后一个指目回答。

(生)①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关荣的革命传统。

②极大地鼓励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95年,凤凰网报道有位英国人李爱德重走长征路,也有中国人李建设夫妇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在采访他们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他们只说为了回顾艰难历程,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师)红军长征固然雄壮而热血沸腾,留下的长征精神也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下面让我们进入到实战演练阶段,看看大家能否像红军一样克服一个个的难题。

巩固新课
1、红军长征的时间是( )
A.1935.1
B.1934.10
C.1930.10
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A.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
B.革命根据地力量强大
C.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严重
3、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小结:(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下面让我们在当下最著名的沙画表演中去细细品味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

(播放视频——沙画《十送红军》)
板书设计
一、长征开始1934年10月
二、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
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