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小时候的感人故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
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Cai, who is a student in journalism at Tsinghua, could be found at Beijing’s Wudaokou Light Railway Station that special evening. When she saw an old beggar, she took the cold, rough hands of the woman with her warm, clean hands, and gave the woman some warm bread and helped her put on a pair of new gloves(手套).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上小学三个月就退学了,而且是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怎么成长为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了呢?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母亲南希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南希没有高深的文化背景,在当时也没有什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但是南希是怎样对爱迪生进行教育的呢?其中的详情无人知晓,所以,我特别注意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条,那就是: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
说起爱迪生的家庭教育,我们还得从爱迪生退学开始。
关于爱迪生退学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因为爱迪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加一是二?”老师说“爱迪生,你拿一支铅笔再加一只铅笔,不就变成两支铅笔了吗?”“可是老师,拿两只杯子里的水放到另一只杯子里,水就集中在一个杯子里了呀,一加一怎么会是二呢?”老师不知如何回答了。
“老师,两块泥巴粘在一起就是一块,为什么一加一是二,也许一加一是一。
”这时老师发火了:“真烦!你自己去想去吧。
”于是老师又继续上课。
爱迪生又举手了,“什么事,爱迪生?”老师强压住火气问。
“老师,为什么会起风?”“老师,鸡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鸡?”老师说:“那是因为母鸡给鸡蛋加温了。
”“老师,为什么给鸡蛋加温就能孵出小鸡?”爱迪生又问了许多为什么,什么“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等等的为什么让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将他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真烦,混蛋,老老实实学你的算数!你是傻瓜吗?像你这样读书也是白读。
爱迪生哭这回家了。
妈妈听了儿子的诉说,拉着爱迪生的手到学校找到老师,质问了老师:你是不是说我儿子是傻瓜笨蛋,读书也是白读?老师无言以对。
“我明白了,儿子有我自己来教育,不用麻烦老师了,再见。
”拉着儿子的手回家了,南希一边走一边想“恩格尔老师强迫孩子把教科书的完整地默记下来,儿子觉的反感,两人才陷入僵局的。
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默记教科书的内容,见鬼去吧!默记教科书长大一点用都没有,活的教材不是遍地都是吗?”南希暗暗发誓:“要给儿子尝试绝不输给其他孩子的教育”。
从此开始了对爱迪生的家庭教育。
这个学校是妈妈和儿子两个人的学校,母亲教他学习算数、英语、文学、理科、社会……什么都在一起学。
但母亲从不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注意身边发生的事。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爱迪生孵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而且有很多种说法。
在我收集的资料里妈妈是这样做的。
妈妈说:“爱迪生,昨天鸭蛋孵出小鸭来了。
”爱迪生好奇地就问:“妈妈,鸭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鸭来?”妈妈说:“是因为鸭妈妈抱着鸭蛋加温的呀。
”爱迪生又问:“为什么给鸭蛋加温就能孵吃小鸭来?”妈妈说“是啊,为什么呢?”“我试试也许就明白了。
”妈妈高兴地说“好啊,你去试试吧。
”于是,爱迪生就把鸭蛋抱在怀里孵蛋了,结果孵了两天也没有动静。
儿子大失所望,妈妈温和地对他说:“很遗憾吧,爱迪生。
”“是啊,妈妈,我也给鸭蛋加温了,为什么孵不出小鸭来呢?”“是啊,你去查查百科全书吧。
”于是,母子两一起查百科全书,爱迪生查蛋项,妈妈查鸟项。
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爱迪生却学到了许许多多关于鸟和蛋的知识。
两个人一起探讨着学校学不到的有关风、花、鱼等许许多多的知识。
南希从不给他答案,而是一起和他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对学科感到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
以知识渊博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的起点就在和妈妈一起学习的百科全书里。
每天晚上,妈妈就睡在儿子的旁边,把名著一本一本地读给他听,以此代替儿歌。
后来,读书这个习惯对爱迪生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
爱迪生的爱读书和快读是著称于世界的。
《名人传》为我介绍了3位知名伟人的故事,让我明白:虽然他们以前都是等闲之人,但他们之所以成为了3个不同领域的伟人,是因为他们拥有崇高的理想、对人类真挚的爱、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决心,如果我们具备这些品德,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爱迪生9岁的时候,妈妈拿到一本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书《自然哲学的学校》,是高中生用的书,里面介绍了许多实验方法,爱迪生不知不觉地迷上化学这个神奇的世界。
爱迪生就说服父母在地窖里开设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
接着,爱迪生又要买实验的材料,家里没有钱,儿子就去找妈妈商量:“妈妈,我想买实验的材料,怎么才能攒够钱呢?”妈妈说“看看咱家有没有什么卖的?”爱迪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回来说“我看咱家后院种的菜可以拿到镇上去卖。
”妈妈说:“好主意,我们试试看。
”.第二天一早,爱迪生就拉了一车菜到镇上去了。
到了傍晚,妈妈看到精疲力竭的爱迪生拉着一车菜回来了,他只卖掉10个西红柿。
据说还是一个老奶奶可怜他才买的,一共才5分钱。
“为什么卖不掉啊?”他问妈妈。
妈妈说:“你带去的都是什么菜啊?”“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玉米。
”妈妈说“这些菜不是每户人家种的有吗?”爱迪生说“是啊,人家都种有这些菜,当然不会再买了。
”妈妈就问他“那怎么办?”爱迪生想想说“我明天到镇上去问问大家想要什么菜。
”于是,爱迪生去镇上挨家挨户地询问想要什么样的蔬菜,结果得知甜瓜、西瓜、樱桃、莴苣、菠菜、卷心菜、洋葱很有市场。
可爱迪生家没有这些菜,他又去找妈妈了。
妈妈告诉他“不用担心,隔壁布朗家的甜瓜、樱桃丰收了,菠菜和莴苣杰索家里最多,卷心菜还不到季节,洋葱,还是道格拉斯家的最好,个大,听说多的快要烂掉了。
”爱迪生立刻来了灵感:“这么说来,镇上人想要的菜,有的家里是多余的,我可以用低价收购,然后拿到镇上去卖掉。
”就这样9岁的爱迪生独立地做起了蔬菜的上门配送生意。
学到了许多他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
14岁时,爱迪生在妈妈的鼓励下创办来《先驱周报》并广受欢迎。
爱迪生通过自己创业经历学到了市场调查和创造力,成了他日后成功的关键。
爱迪生不仅是个发明家而且还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爱迪生一生中完成了1093件发明,而且大部分发明都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产品贡献给了社会。
他为什么会向世界奉献如此之多的优秀发明呢?据他说,其秘密就在于正确洞察市场的需求,扩大新产品的手段上,也就是被称为“自然膨胀”的商业策略。
这些和他早期的创业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南希对爱迪生性质恶劣的淘气,会毫不客气地加以训斥,比如说他在库房里玩火导至火灾时,还有就是再在他偷懒什么也不干时,还有就是刚刚开始就轻而易举地放弃的时候,他的屁股就会遭到妈妈的抽打。
不过,对爱迪生经过努力之后出现的失败,妈妈总是一笑了之。
儿子惨遭失败后感到沮丧的时候,妈妈就会紧紧地抱住儿子,给予他鼓励。
从此,不怕失败的秉性就刻进了爱迪生的内心深处。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丝时,经历1万4千次的失败后而获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爱迪生12岁时,在火车上做水果、报纸、杂志的推销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他的耳朵失去了听力,望着精神萎靡的爱迪生,妈妈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对他说:“稍微有些听不清,没有关系呀!你还有健康的身体,长着漂亮的眼睛和鼻子。
如果振作精神继续学习,前面的道路一定很开阔。
你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啊!”后来,爱迪生在日记里留下这样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母亲为我支撑着,所以才会有我的今天。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只有母亲体谅我任性。
无论在多么痛苦的时候,我都能坚持下来,努力想让母亲高兴。
这都是托母亲的福。
”对爱迪生来说,南希即使妈妈,又是老师,也是朋友,与母亲的交流对爱迪生的人格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爱迪生得到了妈妈无尽的爱,在他的内心深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场合,他都能感到妈妈的宽容、温情和鼓励。
根植在爱迪生内心深处的母爱,支撑着他一生的心灵。
据爱迪生留下的日记记载:24岁失去母亲后,爱迪生的心灵深处还一直与母亲对话,快乐的时候,寂寞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爱迪生都会在心里与母亲交谈,抚慰自己的心灵,尤其是当研究走入绝境,接连遇到挫折而烦恼时,他就会怀念母亲的笑脸,在母亲的笑脸和无言的鼓励中得到安慰。
在爱迪生发明灯丝失败了一万次的时候,助手们想放弃,投资人想撤走剩余资金,他陷入了绝境,他沮丧地快要挺不住了,就在这天晚上,他梦见了妈妈,听到妈妈的笑声,“妈妈”爱迪生扑上去,妈妈紧紧地将他抱在怀里,爱迪生像孩子似地哭个不停。
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再试试看”。
爱迪生又继续废寝忘食地投入实验,仍然是一次接一次的失败,一直到一万四千次实验时,他成功了,用钨制成的灯丝达到了理想中的一千小时。
爱迪生的童年是不幸的。
因为学校里没有赏识他的好老师,更没有适合爱迪生成长的土壤。
于是,要强的母亲担当了培养孩子的重任。
“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我不强制他,我要和他一起享受思考的快乐。
”这样的教育心态给了孩子长足发展的空间,也给了孩子感受成功全过程的机会,为爱迪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 10 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
这部巨著,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虽然远离了同龄孩子,但是,爱迪生的母亲用特殊的母爱和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收获。
她决心“要给儿子尝试绝不输给其他孩子的教育”。
这所只有两个人的学校里,妈妈教爱迪生学习算数、英语、文学、理科、社会……什么都在一起学。
但母亲从不拘泥于教科书,而是注意身边发生的事。
面对孩子的疑问,南希从不给他标准答案,而是一起和孩子翻阅百科全书,和他一起思考,帮助儿子对学科感到好奇,有这样的好奇就会不断学下去。
这是多么聪慧的一位母亲啊。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遇到这样的母亲,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面对孩子们被压弯了的脊柱,面对成天眉头紧锁、作业成堆、烦恼不断的孩子,我们的家长是否从爱迪生的成长经历中借鉴一些东西呢?爱迪生的成长经历很值得我们反思:他的成长始终植根于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