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详解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详解

第一角画法又称E法,是欧洲人创造并广泛使用的.
第三角画法又称A法,是美国人创造的并为西方广泛使用。

我国使用第一角法。

第一角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的首选表示法。

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法。

采用第三角法时,必须在图样中画出第三角投影的识别符号。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前苏联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而中国台湾(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下面对第三角画法作简要介绍:
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分别称为第Ⅰ角、第Ⅱ角、第Ⅲ角……,如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国内教学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

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

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其余类推,见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方式及视图配置如下图所示.仔细比较两种画法便可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制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
(1) 两种画法都遵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2) 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

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可见两种画法的前后方位关系刚好相反。

(3) 根据前面两条规律,可得出两种画法的相互转化规律:主视图(或前视图)不动,将主视图(或前视图)周围上和下、左和右的视图对调位置(包括后视图),即可将一种画法转化成(或称翻译成)另一种画法。

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
另外,ISO国际标准中规定,应在标题栏附近画出所采用画法的识别符号.第一角画法的识别符号为下图(a)所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为下图(b)所示。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由于我国采用第一角画法,因此,当采用第一角画法时无须标出画法的识别符号.当采用第三角画法时,必须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画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如下图(b)所示)。

(a)第一视角(b)第三视角
最后: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名称很多人容易搞混.
例如左视图。

因为第一视角是在工件的左侧看的,但是工件在右侧,放置的时候在主视图的右侧;而第三视角在左边看完直接就放在工件左侧了.
其它依次类推:
第一视角: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
俯视图放下面,仰视图放上面;主视图在中间。

第三视角: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
俯视图放上面,仰视图放下面。

主视图在中间。

画图之后如何检验图纸是否缺少尺寸?
方法一、必须保证每个特征的长、宽、高三个数据都有。

如果是备注中已要求材料厚度时候,有些特征可以只用标注两个尺寸。

但,即便如此,仍建议把每个特征的长宽高三个尺寸全部标注;
方法二、把自己想象成加工工人,每个特征如何制作出来?先取材,整块材料的长宽高;然后是每个特征的长宽高。

那个特征只要缺少一个尺寸,这个特征就没有办法做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