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性皮炎中医效验良方(含内服、外洗及外敷方)

接触性皮炎中医效验良方(含内服、外洗及外敷方)

接触性皮炎中医效验良方(含内服、外洗及外敷方)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畸形或慢性炎症反应,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将病因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

中医学无接触性皮炎名称,常按接触物加以命名,如'“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等。

中医认为本症发生主要由于人体禀性不耐,皮毛腠理不密,外受辛热之毒,毒热蕴于肌肤而发病。

方一消风散【主治】: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症见瘙痒,红斑,渗液等。

【方药】:当归6g,生地黄15g,防风10g,蝉蜕(后下)6g,知母12g,苦参10g,荆芥10g,苍术6g,牛蒡子10g,胡麻仁10g,石膏10g,木通6g,生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冷水浸泡20分钟,煮沸后文火煎20分钟,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内服及外用治疗该类皮肤病的相关药物。

【编按】:消风散为《外科正宗》方,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的功效,临床主治因风、湿、热、毒之邪郁于肌肤而发生的皮肤病。

方中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开发腠理,疏散风邪以止痒;配伍苍术散风祛湿,苦参清热燥湿, 木通利水渗湿,当归和血,生地凉血,胡麻仁养血,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使血脉调和,外邪得去,则瘙痒自止。

30例患者经过治理痊愈14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

[周萌,高宁,陈棽.消风散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1,34(04):20-22]方二雷公藤煎剂湿敷【主治】:面部接触性皮炎【方药】:雷公藤生药20g【制用法】:加水1000mL,浸泡20分钟,文火煎20分钟,将煎好的药液(不少于500mL)倒入非铁制容器中,冷却后灌装医用无菌塑料瓶内,可置于冰箱内冷藏1周。

治疗时,取医用纱布,将其折叠4~6层,面积以覆盖皮损为宜,用药液浸透纱布,挤压后以不滴水为度,敷于皮损上,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疗程6天,皮损干燥或结痂后,根据病因外用相应的霜剂或软膏。

【编按】:雷公藤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药用部位为去皮的根木质部,《本草纲目》记载,其性苦辛温,有大毒,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

雷公藤类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变态反应皮肤病等的治疗,如接触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荨麻疹类、丘疹性荨麻疹等,多篇报道均获得良好的疗效。

28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6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

[欧阳忠辉.雷公藤煎剂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J].江西中医药,2007,(08):35] 方三复方三黄汤湿敷【主治】: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方药】:黄连6g,黄柏12g,黄芩9g,地肤子15g,滑石12g,蒲公英15g,苍术10g,苦参15g。

【用法】:上药加清水500ml,中火煎20~25分钟,取汁200ml,冷却后放冰箱冷藏,使用时用4~6层纱布浸透药液后湿敷,30分钟/次,2次/天,并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次l天, 5mg/次,1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编按】: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滑石清热收湿敛疮,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而苦参主要成分为苦参生物碱有学者认为苦参生物碱具有较好的抗过敏和抗炎作用。

该方组合后具有清热燥湿敛疮,杀菌消炎止痒作用,能快速消退红肿,水疱,渗出等症状,使用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的面部不适,依从性好。

43例患者经过2周的治疗,痊愈34例,显效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季梅,付英华,蒋寒芳,徐瑛,张丹露.复方三黄汤湿敷治疗化妆品接触性皮炎4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04):338-339]方四加味三仁汤【主治】:接触性皮炎【方药】:杏仁(去皮尖)、净苡仁、半夏(久煎)各15g,白蔻(后下)、厚朴、竹叶、汉防己、紫草皮各10g,通草5g,茵陈、士茯苓各20g,滑石(布包煎)30g。

【用法】:水煎频服,1日1剂,5日为一疗程。

【编按】:三仁汤有宣肺化气,运化水湿,淡渗利湿之功效,肺气得以宣化,脾湿得以健运,湿气宣化,毒无依附,方证合拍,故效果明显。

21例患者经过2~3个疗程治疗,痊愈14例,3~4个疗程痊愈4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

[陈方林,陈昌仁.加味三仁汤治疗接触性皮炎2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07):356]方五皮炎冷敷方【主治】: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临床上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液及结痂、毛细血管扩张,伴有瘙痒、灼热、紧绷、疼痛等。

【方药】:马齿苋30g,大青叶20g,白鲜皮30g,菊花30g,生地30g。

【用法】:上药以水1500mL将以上诸药共煎,去渣取液置凉至常温,将4~6层纱布浸渍药液后冷湿敷患处15~20分钟,每天2次,连续治疗4周。

【编按】:方中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为君药;大青叶、菊花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臣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共为佐使药。

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大青叶、菊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菌有抑制作用。

生地具有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

以上几味药物配伍,从病因病机及症候方面发挥了事半功倍、标本同治的疗效。

33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愈显率91.3%。

[杜凡,罗艳玲,马拴全.皮炎冷敷方冷敷治疗化妆品接触性皮炎33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1):42-43]方六龙胆泻肝汤【主治】:接触性皮炎,患者均有明确的接触病史,自觉局部瘙痒,轻者局部仅有充血,表现为轻重不等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斑,重者在红斑基础上发生丘疹,小疱或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

【方药】:龙胆草、木通、甘草各5g,黄岑、泽泻、栀子、当归、生地、柴胡各10g,车前子15g。

【加减】:发热者加生石膏20g,发于上者加菊花、桑叶、蝉衣各10g,便秘者加生大黄5g,水疱渗出者加萆薢10g、茵陈20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5剂为一疗程,如未治愈,再服药一疗程,一般不超过二个疗程。

【编按】: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岑、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十味药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作用。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

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可相应而愈。

39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32例,好转6例,无效1例。

[卢勇.龙胆泻肝汤治疗接触性皮炎39例[J].四川中医,2001,(04):65]方七朱仁康皮炎经验方-皮炎汤【主治】: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包括漆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等由于血热蕴毒,外发肌肤,或外受风热毒邪,热毒相搏充斥腠理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方药】:生地黄和生石膏各30g,丹皮、赤芍、知母、银花、连翘和竹叶各10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2~3次于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次100~200mL,疗程3~7天,视具体病情而定,服药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腥发之品。

【编按】:方中生地黄、丹皮、赤芍清营凉血;知母、生石膏清解肌热;竹叶轻清风热;银花、连翘、生甘草重在解毒。

全方功能清营凉血,泄热化毒。

[丁旭.皮炎汤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7,34(02):174-178+4]方八中药外洗方【主治】:头皮接触性皮炎,头皮损害主要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方药】:土茯苓30g、黄柏30g、苦参30g、白鲜皮30g、大黄30g、龙胆草30g、蛇床子30g、百部30g、明矾35g。

【用法】:水煎,煎后取汁外洗,中药煎汁外洗头皮,一日三次。

【编按】:头皮接触性皮炎是因染发、烫发剂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笔者采用中药外洗治疗接触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方有消炎、抗感染、收敛的作用,从而达到红斑、丘疹、水疱消退、糜烂、渗出、结痂而痊愈的功效。

68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38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82%。

[龚家才,梁莉苹,邓勇.中药外洗治疗头皮接触性皮炎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2,(01):76-77]方九中药内服外用【主治】:接触性皮炎【方药】:当归10g,生地10g,防风10g,蝉蜕10g,知母10g,苦参8g,荆芥10g,苍术8g,牛蒡子10g,石膏15g,甘草6g,木通10g。

【加减】: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等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盛,五心烦热,舌红绛,加赤芍、丹皮、紫草等以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服1周(7剂)为1个疗程。

原药渣再煎放凉后外洗或湿敷,视其皮损部位、范围大小酌情使用,每日3~4次,1周为1个疗程。

治疗用药期间,对未找到致敏物的,应积极寻找,避免再次接触。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鱼腥发物。

【编按】:63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56例,好转5例,效果欠佳2例,总有效率为96.83%。

其中服药时间最长者(好转)21剂,最短2剂。

药用荆芥、蝉蜕、防风等透邪解表,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生地、当归等凉血活血,车前子、木通等渗利湿热,再结合临床,临证加减,使得风湿热毒之邪透达外出,邪去则病除。

文中木通用量为笔者日常用量,尚未有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出现。

[熊晓荣,万群.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接触性皮炎63例[J].江苏中医药,2011,43(03):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