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
摘要:加强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
作经验,对建筑学与建筑设计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业;建筑设计
一、建筑学概述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
指导建筑设
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
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
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
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
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
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正如,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罗马建筑的宏伟
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
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
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
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
二、建筑学的发展历程
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
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
拱券技术,哥特式建筑用小块石料砌成的扶壁和飞扶壁,这同罗马建筑用大块石
料建成的厚墙粗柱在形式上大相径庭。
此外,建筑学作为一门艺术,自然受到社
会思想潮流的影响。
这一切说明建筑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
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
的一方面。
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
就工程技术性质而言,建筑
师总是在可行的建筑技术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因为建筑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技
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埃及金字塔如果没有几何知识、测量知识和
运输巨石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建成的。
人们总是可能使用当时可资利用的科学技术
来创造建筑文化。
三、建筑学与建筑业发展水平不相当
以节能环保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节能环保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
建筑节能
迫在眉睫。
据了解,高耗能建筑在我国新建建筑中占95%,全国总能耗近三成是
建筑能耗占用的。
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
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
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
到2020年要
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
电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
监管措施不利,造成节能项目难以落实,这样造成巨大能源浪费。
建筑学与建筑
业发展水平并不相当。
可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建筑学所受的影响是在文化、艺
术层面上的,几乎没能真正在实用一级水平上做研究。
到了建筑学这里,往往一
件非常严谨的学术就变成了做设计的某一“契机”而用作大发理论。
至于这种借鉴
与原版原意有多大差别无人关心,比如,生态建筑的动机据说是为了节约能源,钱,可以客观的衡量节约能源的多少,建筑师们的大胆的设想,出现的对生态节
能有所帮助的形体,经不起衡量。
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建筑在使用
寿命中所节约的钱可能远远不够建筑这些新型提所花费的钱。
建筑师不关心这个。
他们一些真正能带来节约效果的措施,如双层Low-E玻璃,新型保温材料等,不
感兴趣,除非这些措施能带来形体或视觉上的很大不同。
四、当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影响
1、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
深远的建筑思潮。
众流派并存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每个的重点并不一致,每
个都有独到之处。
适应工业时代,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强调建筑师应研究
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倡导新材料、新结构并促进革新;立场坚定
地走出了历史建筑风格的约束。
他们系属功能主义,理性占主导。
现代主义建筑首发于在实用性建筑,如厂房,中小学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和住宅建筑,开创了实用型的先河,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的纪念建筑物也可以实现,如巴西,联合国总部大楼和议
会大厦。
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在世界中占主导地位。
2、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后现代建筑的兴起并不是简单的喜新厌旧。
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隔50年,较70—80年代与20—30年代西方的巨大变化,可见一斑。
文丘里的建筑角
度反映了这一变化,许多人说他道出了真相,把事情讲清楚了,从而促进20世
纪后期的另一个建筑思想的重大转变。
3、新古典主义建筑思潮
古典建筑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新古典建筑领域层出不穷,人们甚至创造出
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以示对新古典主义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
差异。
在20世纪,在世界上,新古典建筑长盛不衰。
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常见的
一种功能结构就是保持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
50年前的也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德国30年代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的前苏联也很受欢迎。
4、新理性主义建筑思潮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酝酿、发源于60年代的意大利,主要成员包
括C.艾莫尼诺、G 格拉西、A 罗西和卢森堡的R 克里尔、L 克里尔等人,其中尤以罗西和克里尔兄弟为代表。
它与诞生在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构成了当今世界建筑思
潮的两大倾向。
基本上,新理性主义继承了20年在意大利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
义的建筑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状,但却是建在深刻的历史内涵的基础之上。
因此,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是抽象的形式和理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一个与现代
主义有很大的区别的东西。
对新理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阿尔
多罗西。
和罗西不同,克里尔兄弟在类型学上,建立了一整套的有关城市形态的
理论。
并生于60年代的新理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都对现代主义已逐渐教条和
僵化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并主张回到传统,学习传统,要找出它的意义。
5、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代表理论。
在哲学、语言学和文
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
作为一个封
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对其予以否定。
不时有一些外国民用或工业建筑喜欢它的工程结构形式,这似乎引起了一些
人的注意。
在巴黎蓬皮杜于1977年建成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后,引起了轰动,因
为这样的炼油厂一样的公共建筑仍是一个在巴黎的旅游热点。
这些著名的高技术
派建筑,是以充分坦露结构为共同特征,显示机械和电气设备品种的原有形状。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当代建筑师、规划师和园林设计师面临的
共同课题,同时也为建筑学开拓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建筑设计和建筑学
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杜咏.浅析建筑学专业的建筑结构教学目的.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期刊】山西建筑,2008-10-10
[2](美)笠兹纳著.杨爱华杨磊王增东等译.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
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