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不断的发展,铜多金属矿找矿越来越受重视。

在绿
泥石英千枚岩与含炭泥灰岩中较发育的石英细脉是寻找金及其它成矿元素的直接
找矿标志;层间断裂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空间;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以及呈明显红褐色的褐铁矿化带,是矿化存在的直接
找矿标志。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
引言
在多种作用下,铜银矿床和矽卡岩铜钼矿床逐渐形成。

不同类型的铜矿床具
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这些特征明显反映了不同地块相
互作用过程中增生碰撞构造的建立。

1矿区地质特征
1.1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区域银、金、铜、铅、锌、砷、锑、铋及稀土元素等异常规模大、强度高、
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分带好。

异常主要分布在三类地段,以A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燕山晚期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脉岩出露地段,由接触带围岩蚀变及矿化
引起;以Ag、Pb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比较发育的地段,
伴有Au、As、Sb、Bi、Zn、Cu等元素,其空间分布受构造带控制,异常多分布
于断裂破碎带发育地段;以C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断
裂发育的地段,伴有Au、Zn、Cr、V、F、P、Th等元素,异常分布受断裂带控制。

1.2蚀变矿化带特征
区内见数条蚀变矿化带,主要位于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上,岩体基本上为闪
长岩侵入体,产状与围岩一致。

围岩为寒武系灰岩、泥灰岩、紫色页岩及含云母
砂岩。

岩体主体为闪长岩,向边部逐渐过渡为闪长玢岩,在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
带上,可见磁铁矿化蚀变带。

磁铁矿体中有浸染状黄铜矿、辉铜矿,内接触带仅
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微弱蚀变,向外出现宽度2~3m的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带。

1.3构造特征
虽然晚期形成的逆冲断层很可能与早期的成矿事件没有关联,但在成矿透镜
体的定位方面,逆冲断层可能会产生影响。

矿化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富
铜矿脉和水力角砾岩,第二类是在构造盆地中分布的层状块状部分区域富集的银
黄铁矿,第三类是锌铜矿化,这些矿化展现出高容量、低品味、细脉状和侵染状
等特征。

相关盆地底部与酸性凝灰岩单元相接触,并且在分布的块状黄铁矿带部
分区域富含锌,还可能存在物质残留。

对于矿石中的金属,可能来自火山杂岩内
部的基底安山岩。

这些安山岩是由热液系统中的浸出所形成的,可以由一个或多
个热源驱动。

1.4岩浆岩特征
主要形成于基底范围内的岛弧环境中的火山杂岩。

这些杂岩的演化过程包含
了长英质岩浆的形成,并且还包括布劳伊兰岩基上的大型火山口构造。

还存在二
级线性和次平行断层、裂谷,这些断层和裂谷可能是由弧后裂谷或伸展所形成的。

相关裂谷的边缘部分在长英质火山作用。

最新的勘探工作发现还有多金属矿床,
并且还存在相应的地质背景和成矿带。

这些矿床具有多样化的成因,主要包括钼
钨铜矿化,以及与沉积物来源相关的黄铁矿铜矿化和斑岩铜矿化。

2成矿条件
2.1地层条件
勘查区出露岩石类型较为复杂,从沉积岩、变质岩到火山岩都有产出。

主要
出露岩性有石英长石砂岩,砂质板岩、含碳泥灰岩、石英砂板岩、硅质板岩、硅
化灰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等。

金、银、铜元素在上述各岩性层中富集,有选择性的赋集于石英砂板与含炭泥灰岩层间破碎蚀变带中,而且破碎蚀变带中石英细脉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异常分布范围,说明后期热液含矿物质,沿破碎蚀变带富集成矿,是引起异常有选择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2.2找矿标志
经地质、化探详实的查证工作,大致了解了勘查区成矿主元素金,主要赋存于绿泥石英千枚岩与含炭泥灰岩层间破碎蚀变带内,沿破碎蚀变带见石英细脉分布。

根据成矿条件及元素异常分布特点,总结找矿标志如下:地层岩性标志:绿泥石英千枚岩与含炭泥灰部位较发育的石英细脉是寻找金及其它成矿元素的直接找矿标志。

构造标志:层间断裂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空间。

3找矿前景
3.1确定致矿因素
(1)在地质信息确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对相应区域的地质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严谨地筛选矿物背景,重点关注矿床地质和成矿背景较好的区域,以确定各个方面的条件是否适合。

例如,在某地区中部偏南的地段中,可以观察到位于两个板块连接核心地带,并受到火山岩的影响。

这一地带呈现出明显的海陆交互特征,其反映的成矿特征较好。

同时,在中部偏南的区域,由于远古时期地理要素的作用,相关地理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此逐渐形成了有色金属铜多金属矿,地表和地层广泛分布着铜多金属矿。

随着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也成为了形成铜多金属矿岩浆的关键地带。

因此,该地区分布的铜多金属矿相对较广泛,同时成矿因素和远古时期的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2)需要考虑当地地域化学对矿产的影响。

在对各项信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该区域中部偏南地带存在明显的异常信息带,并且表现出延伸发展的趋势。

结合相关趋势,可以确定异常带总体分布路线的中心地带有三个,并且该区域的中心部位是主要的强度集中区,拥有非常大的异常面积,大约为1.5万平方公里。

因此,可以初步推断该异常带周边还分布有其他的异常带,形成环绕状分布。

3.2选择找矿靶区
在选择探矿目标区域时,需要充分利用已发现并相对成熟的地质探矿理论,
并结合过去的探矿经验、矿产实际开发情况以及目标区域勘探结果中的地质条件
信息等,优化选取探矿目标区域,以便在相关资料的支持下制定更准确的矿产开
发决策。

同时,要充分考虑地层数据、化学探测数据、物理探测数据和地质构造
数据等,特别是在具备较好成矿地质条件的情况下,会有更大的可能性找到矿床,而且这些条件越好,所找到的矿床规模也会更大,品质也会更高。

3.3成矿
矿体主要赋存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上。

矿区大地构造应
力近东西方向,形成一系列轴部枢纽近南北的倒转褶皱,由西到东依次有松杉坳倒
转背斜、新生村倒转向斜、神仙岭倒转背斜;断裂受大地构造应力影响,发育四组
近南北向的逆断层,两期的断层切割给成矿床来了有利条件,主要表现为早期形成
的矿体在后期断层的改造下,使矿体高就位,同时少量热液的叠加使矿体品位得到
提高,乃至形成小规模热液充填脉型新矿体。

深部低品位矿石在断层运动的抬升下,被风化淋滤二次富集形成次生矿体。

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有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石炭系下统孟公坳组、石凳子组,岩性碱性越高、生物碎屑含量越高与酸性
期后热液接触反应越强烈,交代越充分,常常能形成高品位富矿包。

含泥质越高的
岩层与酸性期后热液接触反应较弱,酸性硅酸盐类物质冷却结晶形成石英、硅质物,宏观上表现成硅化,此类岩层一般形成薄层矿(化)体,但品位一般偏高,矿化不
均匀。

结语
新生铜锡多金属矿床属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岩体与围
岩正接触带、外接触带、内接触带上,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早期花岗岩为铜
锡多金属矿化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石碳系、泥盆系碱性岩层是主要赋矿层位,矿区
内近南北向的一级断裂是岩浆上涌的主要通道,岩浆后期高温汽液作用形成的云
英岩使金属元素再次富集成矿体。

参考文献
[1]延旭东.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兴隆沟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2]雷炼.江西乐平弹岭铜多金属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69-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