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管癌放疗的发展与演变
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由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占食管肿
瘤的绝大多数。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噎隔。
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难于发现,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
我国食管癌流行
的特点是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阻断早期食管癌发展成为中晚期食管癌是提高食管癌生
存效果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出路。
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主要依据食管癌的分
期早晚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我国70%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根
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而我国食管癌病理95%以上均为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相
对敏感[1]。
因此,需要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来改善
患者生存。
目前对于中、晚期的可手术、不可手术或拒绝手术的食管癌,术前同
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或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重要的治疗原则。
然而,由于食管周围
重要器官的放射耐受性,容易导致食管癌放射治疗失败。
近年来,通过物理手段
改善病变与周围器官的剂量分布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剂量正成为食管癌放疗的热门
研究方向[2]。
为了提高大众对食管癌治疗的认知,本文对食管癌放疗方法的演变、发展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放疗定位方法的演变。
放疗的位置直接影响着放疗的疗效。
目前常见
的放疗定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常规模拟定位:用模拟机定位,模拟机下钡
剂显示病变,可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黏膜改变、食管动力学改变及癌长度。
但
是食管癌患者食管腔与肿瘤的关系大部分为偏心性生长,如以食管钡剂显示的管
腔为放射中心,将有部分患者的部分肿瘤漏照或处于低剂量区,x线钡剂定位存
在中心不准的问题,只依据食管钡剂影像以食管腔为照射野中心的定位方法,盲
目性较大。
②CT模拟定位:食管癌CT扫描不仅是为了确认主病灶的大小及状态,更重要的是通过检查能够有效了解食管癌是否对周边脏器浸润,是否发生淋巴结
转移,是否发生向肝、肺等离食道较远脏器的转移等情况。
CT的横断面图像能观
察肿瘤造成的食管壁不规则增厚,肿块可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可全周或偏心生长,
食管腔受压变小不规则,偏于一侧或完全闭塞。
肿瘤与周围纵隔内组织、器官的脂肪间隙是否清晰则可提示肿瘤有无外侵[3]。
第二,放疗方法的变化及设野方式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前,食管癌的放疗方法主要是利用普通x线模拟机定位的常规放疗。
常规放疗照射野常采用前正中垂直野和左、右后斜野的三野交叉照射模式或采用两阶段照射,即先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后三野交叉照射。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了以CT模拟定位为依托的三维适形放疗,简称适形放疗[4]。
适形放疗利用CT 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构,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5]。
它的治疗优势已在在脑肿瘤、头颈部肿瘤(包括喉癌、上颌窦癌、口腔癌等)、肺癌、纵隔肿瘤、肝肿瘤、前列腺癌等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研究比较中得到证实。
胸上段食管由于其位置距体表的距离在纵轴方向自上而下变化很大,且靶区与脊髓的关系密切,应用照射野强度均匀的适形放疗技术难以达到对放疗靶区剂量均匀性的要求。
调强放疗是在适形放疗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
它是在各处辐射野与靶区外形一致的条件下,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具体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进行调节,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三维适形治疗更均匀。
严格地说,使用楔形板和常规的表面弯曲补偿器也是调强。
但这里我们所说的调强放射治疗是指一种形式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它使用计算机辅助优化程序不获取单个放射野内非均匀的强度分布以达到某种确定的临床目的,除了完全具备适形放疗的优点外,照射野内的剂量强度可以按治疗肿瘤的需要调节,放疗在给整个肿瘤照射的同时可以对容易复发的部位更强照射。
第三,放疗分割方式和剂量的演变。
常规分割方案对食管周围正常组织及癌细胞周期时相的依赖性较大,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表明疗效无明显提高[6]。
为有效控制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非常规的分割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应用的非常规分割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超分割放疗和加速超分割放疗。
超分割放疗,是指对放疗分割次数和分割剂量大小进行调整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既可提高对高增殖肿瘤细胞的杀伤,又保护正常组织,是一种很好治疗食管癌的方案。
超分割
放疗与常规分割相比,每次剂量降低,分割次数增加,总剂量增加,总疗程基本
不变[7]。
展望食管癌的治疗,除了通过放射物理学的发展改善放疗技术和方法以有望
提高食管癌的局控率外,综合治疗将在提高食管癌的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期望能通过对某些化疗药物的放射增敏作用、放射
生物学角度的放疗分次剂量的改变对疗效的影响和热疗增敏以及病因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多方面的研究,获得食管癌治疗的更新、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茂胜.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
养,2019,17(17):63-64.
[2]陈晨,李超,吴翠娥,陈振东.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再程调强放疗的疗效
和安全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9,40(4):399-402.
[3]陈赟,赵快乐.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规范与进展[J].食管疾
病,2020,2(2):81-85.
[4]屈艳艳,曾宝珠,孙志刚.食管癌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挽救性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0):53-54.
[5]党志成.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2):318-320.
[6]凌毅.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志,2018,5(99):191-192.
[7]何慧娟, 胡伟. 放疗对高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4):4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