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具有无创、简便、安全、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的诊断和治疗。

超声造影是在超声检查基础上,注入一种超声造影剂后进行的检查,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其诊断价值。

本文旨在对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进行指南,包括适应症、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等方面,以便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一、超声造影剂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超声造影剂主要包括微泡型和颗粒型两种。

微泡型超声造影剂主要由气体泡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注射后在血液中形成稳定的气体泡群,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心脏、肝脏、肾脏、卵巢等多种器官的检查。

颗粒型超声造影剂则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也能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检查。

在选择超声造影剂时,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需要增强的病变类型进行选用,并注意其使用的禁忌症和限制。

二、超声造影的适应症
1.肝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包括
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肝炎等。

2.肾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包括肾癌、肾结石、肾囊肿、肾动脉狭窄等。

3.妇科疾病: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腔积血、宫颈癌等。

4.心脏疾病: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瓣膜病变等。

5.其他: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乳腺、胃肠道、淋巴结等部位的诊断。

三、超声造影的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患者应空腹或进食清淡食物,术前建议禁食4-6小时。

操作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和过敏史。

2.设备准备:超声检查仪器应选用超声造影检查模式,并选择适宜的超声探头。

3.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将超声造影剂注入导管后,通过引流管或静脉滴注管,呼气患者输入体内。

注入速率应适中,过快的注入速率会导致微泡过度扩散或破裂,过慢的注入速率又会影响造影效果。

4.图像观察:在进行超声造影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逐层观察和记录病变区域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超声造影剂过度扩散、微泡破裂、出血等情况。

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应维持一定
的扫描时间,以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四、超声造影的风险和常见并发症
尽管超声造影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1.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对超声造影剂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2.微泡过度扩散或破裂:在注入超声造影剂时,如速度过快或过量注入,微泡过度扩散或破裂,会影响成像效果并导致不良反应。

3.出血:在一些高危患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良等,超声造影可能会引起出血。

4.其他:超声造影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五、超声造影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超声造影剂:在选择超声造影剂时,应根据确切的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注意禁忌症和限制。

2.细心观察病变区域:在进行造影检查时,应细心观察病变区域的变化情况,及时记录图像信息,以便进行准确诊断。

3.遵守操作规范:超声造影操作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注意注
入速率、剂量和时间。

不适当操作或大剂量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引发风险和并发症。

4.注意禁忌症和限制:部分患者存在禁忌症和限制,如孕妇、乳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等,应在严格遵守医师指示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总之,超声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部位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医师应在高度重视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的前提下,合理、安全地使用超声造影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