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教具和学具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一)做一做,说一说“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50-45=5(米)98-93=5(米)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96-16=80(个) 80-38=42(个)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25+5=30(元) 50-30=20(元)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

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

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1.食堂有38筐萝卜。

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

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

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

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

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教师: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助长颈鹿解决了问题。

如果有48只小鸟,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教师板书:48÷6=8(间)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

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

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二、探索新知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1)可以怎样派车?(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1)派4辆面包车;(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5)派9辆小汽车。

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

初步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且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会正确地数三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例1中一、十、百、千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观察下面每组数是怎样数的?(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

2.99是几位数?再添一个是多少?二、揭示课题100是几位数?100以后的三位数该怎样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数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三、教学新课1.教学例1。

(1)教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①多媒体显示一个“正方体”,问:这是什么?几个小方块?教师贴出1个小方块的实物图,并板书:一②逐个显示小方格,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这时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10个小方格靠拢成为一条)。

提问:多少个一是十?十里面有几个一?教师在小方块的实物图左面贴出一个木条实物图,并在下面板书“十”。

③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一是十?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2)教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①提问:现在屏幕上有一个十,我们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数呢?②随着屏幕上木条逐个出现,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当数到九十时,老师提问:几个十了?再添1个十是几个十?是多少?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一百”的木块实物图,并板书:一百。

③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十是一百?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3)教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①现在我们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数呢?(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②谁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数?学生数数时,屏幕上逐层出示木块图,当数到九百时,提问:再添一个百是几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随后贴出“一千”的木块实物图,板书:一千。

③多媒体快速重现从一百数到一千的动态画面,强调“10个一百是一千”,并进行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学过程,贴图形成如下板书:(4)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的含义。

“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挨着的邻居,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

(板书:相邻)想一想:“百”和哪个计数单位也是相邻的?“十”和哪个计数单位相邻?(5)理解“十进关系”。

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

(板书:十进关系)一百里面有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关系?百和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十进关系?以上过程,形成如下板书: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吗?(6)教师简要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