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篇一:年高三生物复习精品教案】绪论考纲要求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教学目的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2.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3.教学疑点: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吗,有反射活动吗?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工程方面绪论生态学方面目的要求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学习方法【注解】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一)共同的基础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反应的过程。
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
即使刺激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决定的。
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例析】.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四)生长、发育和生殖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原因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2.生物影响环境二、生物科学的发展(a)细胞学说物种起源(用实验手段和理化遗传定律知识分析生命活动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集中研究蛋白质和核酸(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1.微观方面: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举例:生物工程成果(1)医药方面: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2.5-3万)(2)农业生产:转基因生物、两系法杂交水稻(3)能源开发:石油草(4)环境保护:超级菌(有益菌)【例析】.试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正负两方面,超级菌是正面例子,另外注意范围,不要把“克隆”也引入。
)2.宏观方面:生态学举例:生态学方面的成果生态农业: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一)学习方法1.学习知识要重理解、勤思考2.重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3.重视观察和实验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二)学习要求1.获取知识精简和网络化,因此强调课堂笔记的记载和完善。
)形成深刻的记忆。
(对自己做题时把握不定的知识,书上一定要留下记号,或者记在笔记本上。
)【针对训练】a.基础训练1.当前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使生物科学的研究集中在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上,以下所列物质不属此类的是()a.蛋白质 b.核酸 c.单糖d.酶2.细胞是生物体()a.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b.繁殖和遗传的基础c.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陈代谢()a.病毒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 b.绿色植物将外界的co2和h2o合成淀粉c.铁棒利用外界氧气形成铁锈d.动物将外界淀粉消化后形成糖元 4.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a.具有严整的结构 b.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对刺激发生反应c.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自我更新d.具有生殖发育和产生后代的特性 5.对生命的维持和延续最重要的是()a.细胞结构和代谢 b.遗传和变异 c.生长发育和应激性 d.新陈代谢和繁殖6.生物体生长的根本原因是()a.细胞分裂 b.物质代谢大于能量代谢c.细胞生长 d.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7.生物体不会由于个体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灭绝,是因为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 b.生殖作用c.遗传性 d.适应性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应激性和适应性 b.新陈代谢c.生殖和生长现象d.遗传和变异9.在生物的基本特征中,哪一项不是维持生物个体生存所必需的()a.应激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d.生殖作用10.一般不说,生物共同具有的生命活动是()a.细胞分裂 b.组织分化c.反射 d.生殖现象11.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能够其他生物得病b.具有细胞结构 c.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d.能产生后代12.从地层里挖出来的千年古莲种子,种在泥塘里仍能长叶开花,但其花色与现代莲稍有不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a.适应性 b.遗传性 c.生长和应激性 d.遗传和变异13.1831年至1836年达尔文环球航行考察时,在南美洲发现的巨大动物化石与现在生存的犰狳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a.适应性 b.遗传性 c.变异性 d.遗传和变异性14.我国种植水稻已有五千年历史,从古至今水稻仍然是水稻,但在品种上有新的发展,这说明了生物体有什么特征()a.生殖和发育 b.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c.遗传和变异 d.生物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15.下面的例子中哪项不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生产实践()a.由腐烂植物体产生混合肥料b.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培育转基因鲤鱼c.利用细菌生产干扰素d.用哺乳动物的细胞生产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b.提高训练1.农民常在夜间使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这主要是利用害虫的()a.适应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变异性2.某些植物的叶子白天展开,夜晚闭合,这种现象生物学上称为()a.生长和发育b.新陈代谢c.遗传和变异 d.应激性3.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下生长,和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
此现象反映了植物根的()a.适应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d.向化性4.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可使自己的部分肋骨延长,保证身体扁平,并使其躯体与太阳光成直角,该种特性及其意义是()a.应激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b.适应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c.适应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d.应激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5.下列植物感应活动中,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是()a.根向着地心方向生长b.茎背着地心方向生长c.含羞草的小叶合拢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6.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上午季节里长出蓬松的长羽饰。
下列各项中,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的是()a.遗传性 b.变异性 c.应激性 d.多样性7.生活在海洋里的乌贼具墨囊,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染黑海水,乘机逃遁。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a.适应性 b.遗传变异的特性c.应激性 d.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8.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响尾蛇尾部能发出响声,蝙蝠有“翅膀”、指猴有“手指”,这些现象说明()a.生物具有变异性 b.生存斗争c.生物的适应性 d.地理隔离9.原产于干旱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而茎膨大成柱状或厚“叶状”,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a.应激性 b.生长现象c.遗传性 d.适应性10.澳洲大陆原来没有仙人掌植物,当地人曾从美洲引种作篱笆用,结果仙人掌大量繁殖,侵吞农田。
这一实例突出地说明生物的哪一特征()a.遗传和变异 b.生殖发育c.生长和发育 d.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11.陆生植物若长期水淹会造成死亡,但莲和水稻等却可以生长在水中,这是生物的()a.适应性 b.遗传性 c.应激性 d.多样性12.水稻的茎里具有气腔,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这些现象说明生物体都具有()a.应激性 b.多样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13.分布在较高纬度的动物个体一般较大,分布在较低纬度的动物个体一般较小,例如:东北虎比华南虎大。
个体大有利于保温,个体小有利于散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抗寒性 b.适应性 c.应激性 d.遗传性14.在环境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物种一般不会自行绝灭,其原因是生物体都具有()a.遗传性 b.适应性 c.新陈代谢d.生殖作用c.能力训练.1. 生命活动的本质是()a. 应激性b.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c. 新陈代谢d. 遗传性2.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a. 各种化合物b. 各种化学元素c.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d.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3.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4. 某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若目镜不变,物镜由10倍换成20倍,从目镜观察,下列正确的是()a. 细胞面积增大一倍b. 细胞长度和宽度增大一倍c. 细胞数量减少一半d. 细胞的亮度增大5. 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向光生长,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a. 多样性b. 遗传性c. 变异性d. 应激性6.利用磁场处理种子或用磁化水浸泡种子,都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并有利于种子生根,促进作物早熟,最终使作物增产。
该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a.生殖和遗传 b.应激性 c.稳态 d.新陈代谢d.奥赛一瞥1.新陈代谢是指()a.生物体内的同化作用b.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c.生物体内的异化作用d.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篇二:高三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高三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内容分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实验题型也由实验分析题逐渐向实验设计题的方向发展,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材料、实验器具,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实验设计的题型常见的主要有:补充型实验、改错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探究型实验等。
题目考察的知识对象往往是中学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知识要求是低的,但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极高,涉及到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并能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构建一个解释方案或一个模型,而且能够对证据的权衡和对逻辑的检查,决定哪种解释和模型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