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球墨铸铁验收标准

球墨铸铁验收标准

球墨铸铁件的理化检验
本标准由以下部分组成:
1、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检验设备
4、理化检验
5、偏差处理
球墨铸铁件的理化检验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球铁件的理化检验;
本标准规定了球铁件进货硬度和组织检验部位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球铁件球化不良和表面球化衰退缺陷的判断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48 球墨铸铁件
3 检验设备
布氏硬度计检验零件的硬度
显微镜检验零件的组织和夹杂缺陷
直读光谱仪用于浇注成白口试样的成分检验
碳硫分析仪用于铸铁碳和硫的成分检验
元素分析仪器用于合金元素的成分检验
4 理化检验
4.1 化学成分
需要检验化学成分时,以化学方法为准;在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化学成分可以不作为验收依据;进货检验没有特殊要求,可以不检验化学成分.
4.2硬度
硬度是进货检验的主要项目,但由于浇注后,零件的不同部位冷却速度不同,硬度有一定的差异,检验时,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检验结果按表1 规定(有特殊规定按图纸要求)。

表1 球铁件硬度要求
4.2.1 检验位置
硬度可以在铸件的表面或横截面检验,表面检验时候,按4.2.1中的要求,去掉表层1.0mm,检验表层1/3横截面厚度区域,避免心部位(1/3区域)的疏松对硬度检验结果的
影响。

检验表面:去掉1mm左右
检验区域:表层1/3截面厚度区
疏松缺陷区:中间1/3区影响较大
横截面区域:表层1/3截面厚度区
检验表面:去掉1mm左右
图1 试样硬度检验部位示意图
4.2.1 取样和试样制备
(1)取样部位:取样部位能代表零件整体的性能,避免在筋板、薄壁或特别厚实的部位取样;
(2)去掉表层不规则层:检验截面或去掉铸造表层1mm,避免表层的石墨形态和组织与基体不一致带来的硬度误差。

(3)试样的制备:试样表面经过磨削并打磨处理,表面粗糙度或留下的纹路不影响测量边界的清晰分辨(粗糙度不低于Ra0.8),检验面和支撑面要保持平行,用游标卡尺
卡口或专门的压平器检验平行状况,没有肉眼可见的不平行缝隙(不平行度不超过
2°)。

4.2.3检验方法
硬度采用布氏硬度检验,检验中应注意:
(1)试样的厚度和宽度(或直径):试样的厚度不小于压痕深度的10倍,避免压痕的变形区域透过底面,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试样的宽度或直径要保证压痕中心距离边沿的距
离至少是压痕直径的2.5倍。

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试样的直径或边长以15-50mm为
宜。

(2)硬度试验载荷选择:采用布氏硬度检验,根据试样大小可以采用2.5,5和10mm的压头,载荷分别是187.5,750和3000kg。

布氏硬度压头有两种材料,淬火钢球和硬质合金,
淬火钢球压头只能用于450HB以下的硬度测量,350HB以下两种压头的测量结果相同,
超过350HB,钢球会产生变形,测量的结果低于硬质合金压头的测量结果,需要对检验
结果进行修正补偿。

(3)压痕的测量:压痕的直径可以在硬度计附带的专用压痕测量装置上测量,但要零位校
准;采用金相显微镜测量时,要对刻度尺校准,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补偿修正。

4.3 力学性能
进货检验没有特殊要求,不作拉伸试验,需要做拉伸试验时候,参考表3的要求。

零件取样检验受缺陷的影响,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为较少缺陷的影响,取样部位应避免截面中心区域,如图2所示,截面厚度允许,尽量靠表层取样加工试样,对于壁薄的截面,尽量在边缘取样,避开疏松区。

厚实截面取样部位:避开心部疏松区(1/3区域)
薄截面应从边缘部位取样,避开中心疏松区。

图2 拉伸试样取样部位示意图
表3 力学性能
4.3 石墨球化率和大小
球铁的石墨球化率是衡量球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是主要的金相检验项目。

检验的时候,观察试样的整个受检验面,然后从最差的视场开始,连续观察五个视场,以其中三个差的视场的多数作为评定或计算球化率的视场,放大倍数为100×;球铁件要求球化率1-3级。

按国标GB9441球化率图片(图谱1)进行评定,也可以参照美国德纳用评价图(图谱2)。

石墨的大小与检验的部位有关系,表层冷却速度快,石墨较小,心部冷却慢,石墨尺寸增大;薄壁部位比厚实部位石墨尺寸小;检验代表性的部位,检验截面1/4深度处,正常尺寸5-7级。

石墨开花是石墨球化的一种典型缺陷,常常出现在较大的石墨上,少部分的大颗粒石墨出现开花,可评定为3级,50%的大颗粒石墨出现开花可评4级,大部分的大颗粒石墨出现了开花现象,属于不合格,可评5级,参照图谱3进行评定。

图谱1 石墨球化率评级图 100×
牌号 抗拉强度Rm/MPa(min)
屈服强度 Rp0.2/MPa(min)
延伸率 A/%(min) QT400-15 400 250 15 QT450-10 450 310 10 QT500-7(8~10) 500 320 7(8~10) QT550-5(6~10) 550 350 5(6~10) QT600-3(4~8) 600 370 3(4~8) QT700-2(3~5) 700 420 2(3~5) QT800-2(3~5) 800 480 2(3~5) QT900-2(3~5) 900 600 2(3~5) ADI900-650-09 (QTD900-8) 900 650 9(8) ADI1050-750-07 (QTD1050-6)
1050
750
7(6)
图谱2 石墨大小不同或改变放大倍数球化率评级图(DANA)50-100×
1 级:球化率95%
2 级:球化率90%
3 级:球化率80%
4 级:球化率70%
5 级:球化率60%
6 级:球化率50%
图谱3 石墨开花球化率评级图(参考)100×球化率3级:开花石墨,球化率80%。

球化率4级:开花石墨,球化率70%。

球化率5级:开花石墨,球化率60%。

4.4 共晶碳化物和磷共晶
球铁因为冷却速度过快在尖角或表层出现碳化物,最常见的是偏析出现反白口,在最后凝固的中心部位,聚集出现针状碳化物;检验的时候,观察整个检查面,对于心部偶然出现的碳化物可以不考虑。

加工面和表层的碳化物(截面的1/3)不允许超过1%,心部区域(占截面的1/3区域)不允许超过1%,对于极个别的视场,可以不考虑评级。

磷共晶出现的概率小,可以和碳化物一起评级,按国标GB/T9441 标准图片(图谱4)进行评定,也可以参考图谱5。

表3 球铁碳化物和磷共晶要求(合并评价)
牌号表层心部QT400,QT450,QT500,QT550,QT600,QT700,QT800 ≤1% ≤1%
图谱4 球铁碳化物数量分级图100×
碳化物2%
碳化物3%
碳化物10%
碳化物5%
图谱5 球铁共晶碳化物数量分级图(参考)100×
碳化物2% 碳化物4%
碳化物9% 碳化物18%
4.5 基体组织
球铁金相检验评级图片按GB/T 944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在100×下检验,试样经过2-5%硝酸酒精腐蚀,基体组织按珠光体加铁素体为100%进行评定,珠光体含量国标没有量的要求(表4),考虑到铸件的生产特殊性,和检验的偏差,并借鉴国外的检验,实际进货参考表5检验。

奥贝球铁件球铁经过等温淬火处理获得,截面都是均匀的奥铁体组织(针状铁素体加富碳奥氏体),富碳的奥氏体量大约30%,分布在针状铁素之间,如图3。

表4 国标对基体组织的要求
表5 进货检验球铁零件基体组织要求
图3 奥贝球铁组织:针状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 500X
4.6表层石墨化不良缺陷
球铁件表面由于型材中含有过多的硫,消耗了熔体表层的球化元素,有时候会出现球化不良组织,石墨呈现蠕虫或条状,表面不允许超过1.0mm,如图4。

图4 表面出现球化不良组织,不允许超过1.0mm 100X
5 偏差处理
5.1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以化学方法为准,但铸件取样,容易出现石墨脱落的现象,检验的含碳量有可能会低于真实结果,如果石墨的球化状况正常,可以判定含碳量合格。

5.2 硬度
硬度检验按4.2节进行,允许偏差5HB(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5HB)
5.3 珠光体含量
珠光体检验按4.5节进行,偏差参考表5处理。

5.4 碳化物(和磷共晶)
整体出现白口特征即有多量的针状共晶碳化物(超过3%)是不允许,但中心部位允许局部轻微的反白口,区域不超过截面的1/3,碳化物总量不超过5%。

5.5 取样位置偏差
在冒口或浇道口位置,石墨形态,组织以及碳化物等状况因为最后凝固有可能比其它部位状况差,甚至不合格,经过取样位置确认,可以重新取样,对冒口和浇道口部位的检验不作为检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