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合集5篇]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合集5篇]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合集5篇]第一篇: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简介一、《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的课程体系《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是萧桂波先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总结了众多快速识字法的成功经验并扬长避短独编而成的一套很有特色的识字教材。

全套教材共分为春、夏、秋、冬四册;每册六单元;每单元五课,全套教材120课,共6879个字,平均每课不到58个字。

其中包含了2500个常用汉字、418个次常用汉字与133个非常用字,共3051个生字,生字密度为44、35%。

课文内容包括两首天下第一长联;三首编创的七言诗歌;七言经典集句224句;六言经典集句32句;五言经典集句72句;四字成语736条;三字词384个。

每单元的五课中,同篇课文句式长短相同(对联除外),每篇四组,每组四句;不同篇课文句式长短不一,有七言诗、六言诗、五言诗、四字成语、三字词、对联等等,富于变化,以免孩子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疲劳,适合儿童活泼多变的特性。

二、儿童提前识字的必要性在幼儿启蒙阶段,如果能够尽早识读三千左右的常用汉字,让儿童尽快具备阅读能力,并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无疑将在其学习生涯中以及人生发展过程中抢到先机,获得优势。

许多我们熟知的名人都是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识字、阅读的,胡适两岁开始识字,3岁入私塾时已识字过千;杨振宁四岁认识三千多字;郭沫若五岁能读四书五经;在我国现代史上,还有很多伟人、名人、大师、泰斗都是在幼儿期就学会识字、阅读的,比如毛泽东、叶圣陶、鲁迅、朱自清、钱钟书、齐白石、陶行知等等,早期识读使他们比同龄儿童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宽广的视野、更远大的抱负,奠定了一生成功的基础。

三、传统识字法的优点与缺点识字法首先分为两大类:传统识字法与快速识字法。

传统识字法主要是指现在小学生正在使用的分散识字法,也叫随课文识字法。

这种识字法最大的优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并且生字密度小,一篇课文只有几个生字,一个生字的听、读、写、用同步完成。

学生容易理解,学习压力小。

其最大缺点是识字效率太低,小学六年时间才学2500多字,比快速识字法一年认读的字还少,真的是少、慢、差、废。

小学阶段的功课压力明显比中学阶段小得多,本应在这个阶段让孩子们接触更多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但是在此阶段孩子们认字太少太迟,没有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浪费了最佳的阅读时间,直接影响了他们文化底蕴的形成,造就了无数有知识没文化的读书人,被有些激进的教育改革者称之为“犯罪”。

四、快速识字法的分类快速识字法就是为了改变传统识字法低效的问题应运而生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分为形识类、音识类、义识类、形义类、音义类、、形音义类等;各类快速识字法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归纳起来,一般都具有快速性、集中性、趣味性等共性。

1、快速性:快速识字法理所当然追求快速性,即用最少的时间认识最多的汉字。

为此,大家都追求教材的高生字密度,生字密度是总生字数除以课文总字数所得的商。

生字密度越高,在相同生字量的前提下课文总量越少,学习所需的时间越少,识字速度越快。

一般情况下生字密度在50%左右,韵语识字法、歌谣识字法的生字密度在70%左右,有些识字法甚至做到了极点,生字密度达到100%,即字不重复。

比如炳人识字法、中华字经等。

2、集中性:把汉字按照不同的方法分类集中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认字,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字根识字法象五笔打字法一样把相同字根构成的字集中教学;部件识字法把含有相同部件的汉字集中教学;成群分级识字法把在简单象形的母字基础上加上不同的偏旁形成的一代、二代派生字集中教学,生活教育科学分类识字法把生活中不同的物质、物体、物品对应的汉字集中教学;字族文识字法把形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编成韵文集中教学。

3、趣味性:识字教学主要是面对儿童进行的,所以要强调趣味性,趣味性越强,孩子越喜欢学,学习效果就越好。

韵语识字法、歌谣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以朗朗上口的儿歌体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字理识字法、奇特联想识字法、猜认识字法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拼玩识字法、词牌识字法更是鲜明地突出了玩的特性。

五、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的重大突破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与以上各类快速识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设计理念上有本质的不同。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也追求快速,但其着力点不在快速上,而在高效上,高效的效字;包含两个含义:效率与效果。

快速识字法追求快速是没有错的,但是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阅读能力,从而通过广泛阅读获得丰富的知识,并同步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评价一个快速识字法优劣的标准不仅仅是识字速度,还有识字的同时对词汇量的增加,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这才是大语文。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的课文内容大部分是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成语以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三字词,这样孩子通过学习不但快速认识了三千多汉字,还直接学到了国学精髓,并引导学生进入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领悟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新创的任何识字教材,其内容都是无法超越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的,就算你新创的内容也同样优秀,它也无法成为整个社会妇孺皆知的共同语言,也就是说它的使用范围是很小的,出了校门口就没有用了,而国学经典则能通行四海,伴随终身,万世不朽。

这是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的魅力所在。

六、《论语》是中国人应该读的第一本书。

海峡两岸经典诵读活动首倡者王财贵教授认为:语文学习不能象数理化这些科学学科那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语文、音乐、美术等这些非科学学科的学习宜用直升机空降的方法,一步登上学科的巅峰,然后沿路下山,一路饱览极目风光。

具体说,就是学语文应该先学《论语》、《道德经》这些万世不朽的经典名著,熟读百遍,不求甚解,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反刍。

现在不理解不要紧,先装在心里,总有一天会理解的。

但是如果小时候不背下来,就一辈子与经典无缘了。

所以王财贵教授认为,《论语》是中国人应该读的第一本书。

七、读《论语》前最好先学《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

正是因为王财贵教授、于丹教授等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诵读经典活动得以如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小学生读经者并不能按照王财贵教授的要求读完经典全文,往往只读了一点点,这与学生的正常功课压力有关,老师既要教经典,又要教现有的指定教材,顾此失彼,经典就成了装点门面的东西了。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经典诵读与识字教学合二为一,既不影响正常的识字教学,同时又学到了经典中的经典,总收益最大化。

那为什么不直接教孩子经典全文而只取其精华部分呢?因为几乎所有的经典其生字密度都不是很高,用了很多时间教经典原文,其覆盖的生字远远不能包含2500个常用字,这样单纯读经就与快速识字没有什么关系了。

所以萧桂林波老师认为,读《论语》之前最好先学《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

学了《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论语》里面的字基本上都认识了,学得也快了,也不影响同时阅读其他各类书籍。

而如果反过来,读《论语》花的时间更多,认识的字却更少,能够直接运用到生活中与学习中的语言素材也更少,不符合教育经济学的原则。

八、《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经典名句的来源《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选择的七言、六言、五言经典名句来自《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三十六计》、《孝经》、《宋词三百首》、《声律启蒙》、《菜根谭》、《诗经》、《世说新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忍经》、《名贤集》、《营生集》、《格言联壁》、《中华圣贤经》、《千字文》等等,选取的大部分都是朗朗上口、家喻户晓的对偶句,保持原生态,是国学殿堂的导引图。

老师、家长可能都学过或者似曾相识,教起来很轻松,学生学起来很容易。

九、《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成语的选用与编排《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选择了736条常用成语,其中包含160条特别成语与576条普通成语。

特别成语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三十条成语、64条叠字成语、32条两句八字连用的成语。

576条普通成语设计了特别的记忆系统,四句一组,共有144组,同组一、二、四句押韵,邻组顶针,即所有的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组第一个字同音或者同韵,最后一个组最后一个字与第一组第一个字也顶针,首尾相继,形成封闭回环,孩子们可以一气呵成,易记难忘。

十、《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三字词的选用与编排《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编入了384个三字词,这些三字词主要是为了解决在经典名句与常用成语中很少出现的字而设的,同时也是为了丰富课文的句式,因为句子越短,孩子越容易学。

要注意的是,我们是选择三字词,不是人为地编三字句。

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经常用到的词汇,而不是绞尽脑汁去编一些老师学生都有点费解的三字句去加重负担。

所有三字词的编排方式与上述普通成语的编排方式完全一样。

四句一组,共有96组,同组一、二、四句押韵,邻组顶针,即所有的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组第一个字同音或者同韵,最后一个组最后一个字与第一组第一个字也顶针,首尾相继,形成封闭回环,孩子们可以一气呵成,易记难忘。

十一、《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其他课文内容《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选择了两首长联,分别是昆明市大观园的“天下第一联”以及四川省成都市唐朝女诗人薛涛故居的长联,除此之外,在课文中采用了大量的对偶句,目的是培训孩子的韵律感,进行声律启蒙,为以后的作文增加一些文采。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中有三篇课文是编者自创的七言诗,其中一首写中国各省区、直辖市名称(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一首写中国历史朝代名称(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一首写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名称(第四册第六单元第一课与第二课),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

十二、《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的效率与效果《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每册教材不用15分钟就可读完,读完全套教材不用一个小时。

按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计算,认读完全套教材只需4个月。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的生字密度虽然只有44、35%,比有些快速识字法的生字密度低,但是由于其内容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与成语,有些孩子们已经读过,因此教学速度不会低,特别是老师备课压力更小。

《国学经典高效识字法》正文内容只有汉字,没有拼音,没有配图,没有其他任何文字,主要是考虑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需要认读的汉字上。

每个字16平方厘米,小了看不清,大了有干扰。

正文内容的背面则有汉语拼音,有配图,有解释文字,有历史典故。

便于学习。

学完本教材,孩子不但认识了3052个汉字,还背下了336 句经典名句、576条成语、384个常见的三字词、两首长联、34个省、区、直辖市名称、56个民族名称以及从夏商周以来各历史朝代的名称,受益匪浅,为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