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园林史课件(全)@北林大_部分6
西方园林史课件(全)@北林大_部分6
2. 凡尔赛宫苑
紧握缰绳的太阳神、欢跃奔腾的马匹塑像,都栩栩如生。
2. 凡尔赛宫苑
喷水时池中水花四溅,波涛汹涌,整个雕像笼罩在朦胧的云雾。
2. 凡尔赛宫苑
夕阳西下之时,太阳在西方的天空中渐渐隐没,水面上的太阳神镀金像 放射出万道光芒。天上的太阳与地上的君王在此重叠。
2. 凡尔赛宫苑
2. 凡尔赛宫苑
1651年路易十四13岁时初次来到这里。投石党之乱使 路易十四在巴黎缺少安全感,暴徒们曾经攻入王宫中 国王的卧室。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后在凡尔赛居住。 1682年将宫廷搬到凡尔赛,并作为首都直到1789年法 国大革命爆发。 国王为加强绝对权力并削弱地方权贵势力,将权贵们 集中到凡尔赛宫为他个人服务,并不赋予其政治权力。 贵族们沉湎于各种盛会。此时凡尔赛的居住条件并不 好,不能取暖,卫生设备也很糟糕。 1752年圣西门公爵在《回忆录》中形容凡尔赛是无景、 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认为在这里建造大 型宫苑并不适宜。 在建设初期科贝尔曾竭力反对,并希望对丢勒里宫苑 的改造吸引国王回到巴黎。 路易十四的决定不容更改,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 正是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才能证明我们的能力。
横轴的东头原是座小山丘,依 山就势修筑了三层台地,正中 是宽大的台阶;上层台地的两 边对列着雕像喷泉;台地的挡 墙上装饰着高浮雕群像、壁泉、 跌水和层层下溢的水渠等。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小水渠中密布着大量的小喷泉, 水束相互交织成栅栏般,称为水 晶栅栏。 现以两条草地代替水渠,齿状整 形黄杨镶边,中间点缀一排花钵。
2. 凡尔赛宫苑
1661年起,国王不断要求对宫殿进行修复和扩建,并将当时最优秀的艺 术家请到宫中,包括建筑师勒沃、园林师勒诺特尔、画家勒布朗。 路易十四本人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凡尔赛的建设。此时法国最杰出的设计 师和工程师都曾在凡尔赛工作过。凡尔赛的建造代表当时的法国在文化 艺术和工程技术上的最高成就。在1668年的法荷战争之后更是全身心地 投入。圣西门公爵说这位征服者要在凡尔赛领略征服自然的乐趣。 起初路易十四不愿完全拆毁旧城堡。勒沃的扩建局限在壕沟内,将长仅 50米的旧城堡包裹起来。在举行了1668年的那次盛会后,宫苑的进展已 难以满足大型盛会的要求了。不久小芒萨尔开始扩建勒沃建造的宫殿。
2. 凡尔赛宫苑
勒诺特尔预见这座宫苑必将突破旧城堡的束缚,代之以雄伟壮丽的宫殿。 因此规划的园林具有非凡的气势。
2. 凡尔赛宫苑
1668年宫殿难以满足举行盛会的需要又与花园规模不协调时,才由小芒 萨尔进行第二次扩建。填平了水濠沟,建筑长度达到400米,使宫殿与花 园形成比例协调的整体。
2. 凡尔赛宫苑
2. 凡尔赛宫苑
2. 凡尔赛宫苑
宫殿坐东朝西,坐落在人工堆起的高地上;南北长400米,中部向西凸出 90米,长100米。从宫殿中引伸出东西向中轴,形成统领全园的主线。
2. 凡尔赛宫苑
东面以主 座和厢房 围合出前 庭,正中 是面对着 东方的路 易十四骑 像。再向 东是军队 广场,从 中放射出 三条林荫 大道。 花园布置 在宫殿的 西面,围 绕着高大 的林木。
沃园的独到之处在于处处显得宽敞辽阔,又并非巨大无垠。空间划分和 各个花园的变化统一,精确得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园要素井然 有序,避免互相冲突与干扰。刺绣花坛占地很大,配以富丽堂皇的喷泉 在中轴上具有主导作用。地形处理精心形成不易察觉的变化。水景起着 联系与贯穿全园的作用,并在中轴上依次展开。围绕花园的绿墙布置得 美观大方。序列、尺度、规则等时代特征经勒诺特尔的处理达到不可逾 越的高度。 1661年夏沃园基本建成时,福凯在园中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庆祝会。 路易十四未能亲临现场但听到种种传闻,便要求再为他举行一次盛会。 1661 年8月17日福凯在沃园举行的盛会名为国王的消遣。豪华的宴会, 各种娱乐活动,1200束喷泉营的欢快气氛,夜幕降临时五彩缤纷的焰火 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1661年9月5日福凯被火枪手们逮捕。在狱中度过了19个年头后,死于皮 涅罗尔要塞监狱。随后,路易十四筹划建造凡尔赛宫苑。三位艺术家连 同园中大量的雕塑以及数千盆柑橘,都被路易十四请到凡尔赛。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在此向北眺望,府邸与花园景色尽收眼底。半圆形的绿荫剧场与府邸的 穹顶,遥相呼应。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花园的三段落各具鲜明的特色,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第一段围绕府邸, 以刺绣花坛为主,强调人工装饰性;第二段以草坪花坛结合水景,重点 是喷泉和水镜面等水景;第三段以树林草地为主,点缀喷泉与雕像,自 然情趣浓郁,使花园得以延伸。
2. 凡尔赛宫苑
1653年投石党叛乱结束后,路易十四亲掌大权,重新召回马扎然,他帮 助路易十四确立了法国的强大地位,成为法国史上最能干的首相。 马扎然临终前建议不再设立首相,实行国王大权独揽的政策。1661年马 扎然去世后,路易十四开始真正的亲政。他吸取投石党之乱的教训并接 受马扎然的建议,逐渐树立了绝对君主的权威。 1661年夏天福凯在沃园举行的豪华盛会,被年仅23岁的国王看作是挑战。 为此,他要不惜一切代价营造适宜举行前所未有的盛会的场所。
第二段以称做水镜面的方形水池结束,南边的洞府或北边的府邸倒映在 水面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由此南望, 250米开外 的洞府近在 眼前,使二、 三段落之间 衔接更紧密。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到第二段边缘,壮观的大运河突现眼前。引来的河水形成长近千米,宽 40米的大运河,两岸是开阔的草地和高大的丛林,空间显得更加宽阔。
大运河平面呈十字型,中轴长1650米,宽62米,横臂长1013米;在交点 上拓宽成轮廓优美的水池。路易十四喜欢乘坐御舟在水面上欢宴群臣。 宫苑的尽端皇家广场,从中放射出十条林阴大道向密林深处延伸。
2. 凡尔赛宫苑
不仅壮观的中轴线,而且横轴、 尤其是宫殿西侧的南北向横轴的 处理也十分精心。一南一北,一 开一合的空间,表现出统一中求 变化的手法。 水花坛的两边分别有一座花坛, 称为南花坛和北花坛。
2. 凡尔赛宫苑
从台地边向南望去,低处是柑橘园花坛,远处是瑞士人湖和林木繁茂的 山岗。
2. 凡尔赛宫苑
路易十四喜爱柑橘,勒沃 原先在旧城堡南边兴建了 一处柑橘园,1250盆柑橘 来自沃园。 小芒萨尔扩建宫殿南翼时 将旧柑橘园拆毁,又建造 了新柑橘园,面积也扩大 了一倍。园内摆放盆栽柑 橘、石榴、棕榈等,有着 强烈的亚热带情调。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中轴两边各有一块草坪花坛,中央是矩形抹角的泉池。外侧园路在丛林 树木的笼罩之下,形成适宜散步观景的甬道;尽端各有一处观景台,下 方利用地形开挖进去,是用于祈祷的小洞府。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规则式花园从侧面观赏,构图显得不那么机械,景色也显得更加活泼一 些。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东侧地形原先略低于西侧,勒诺特尔有意抬高东边台地的园路,使得中 轴左右保持平衡,由此望去府邸更加稳定。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第一段以圆形水池结束。台地下方有东西向小水渠,长约120米。它与园 路一起,形成花园中第一条重要的横轴,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花园的两侧。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全园的横向空间处理也是由低渐高逐步过渡。花园中没有大树,低矮的 整形植物和花草构成的图案,使空间开朗明亮;抬高的园路和绿篱、绿 墙,形成尺度宜人的散步和休憩角落;高大的林木形成的荫蔽空间,是 相对亲切私密的游乐场所。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2. 凡尔赛宫苑
真正使勒诺特尔名垂青史的作品是凡尔赛宫苑。它规模宏大,风格突 出,内容丰富,手法多变,最完整的体现出古典主义艺术的造园原则。
2. 凡尔赛宫苑
路易十四执政初期由皇后安娜担 任摄政,马扎然掌控了大权。 马扎然致力集权的做法引起巴黎 高等法院不满,后者要求实行君 主立宪制,削弱国王和首相的权 力。在遭到皇后镇压后激起更大 规模的群众运动,史称第一次投 石党之乱。 路易十四被迫与母后一起逃往圣 日耳曼昂莱。在国家岌岌可危之 时,幸亏孔代亲王率军护驾,才 使国王和皇后度过危机。 居功自傲的孔代亲王因与马扎然 争夺地位而再度起兵反叛,爆发 了第二次投石党之乱。孔代占领 巴黎,路易十四和皇后再次逃亡。 后因孔代无法收拾残局,国王和 皇后才得以再度入主巴黎。
2. 凡尔赛宫苑
2. 凡尔赛宫苑
朝西的位置原是观景台,后改成著名的镜廊。
2. 凡尔赛宫苑
2. 凡尔赛宫苑
建筑如同伸进花园中的半岛,构成花园中轴的视觉焦点。
2. 凡尔赛宫苑
最先兴建的是宫殿西面的一对刺绣花 坛,后改为水花坛,五座泉池以缤纷 的水束组成花坛般的景象。 最终建成一对矩形抹角的水镜面。
2. 凡尔赛宫苑
再向西是330米长、45米宽的 国王林阴道,两侧分列10米宽的甬道,中 间是草坪。
2. 凡尔赛宫苑
24座大理石雕像与瓶饰间隔30米,交替排列在林阴大道的两侧,在高大 的七叶树及绿墙的忖托下,典雅素净。
2. 凡尔赛宫苑
国王林阴道的西端便是阿波罗泉池。近似卵形的池中,阿波罗驾着巡天 车迎着朝阳破水而出。
1. 沃-勒-维贡特庄园
第三段花园在洞府背后的山坡上,并在山脚开辟出数层大台阶,中轴上 的圆形泉池简洁朴实,花篮般的喷水绿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1. 沃-勒-维贡特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