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学概论重点

设计学概论重点

《设计学概论复习要点和练习题》注意:名词解释、简单和论述题答题技巧:要简洁,标注清晰要点,评分是按照要点给分的,论述则需要加入实际的举例。

不举例,只论述理论的关系则会扣除相应的分值。

以练习题中的论述和简答为例。

练习题中的选择和填空答案大家自行查书获取这是考前的要点提纲和部分练习题,同学们还是主要以书本为主,预祝考个好成绩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概念的历史演变: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

而早期人类有关设计的经验性总结,如中国古代的《考工记》和以及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都可视作设计学作为一门理论的最初萌芽和起点。

然而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设计的概念:设计一词虽然是西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反映,但其西语词源学上的含义,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早已有了相对应的词义——经营和造物。

用现代汉语中的“设计”这一双音节词来对译西语的Design,从其各自的语源背景及文化背景来看都毫无歧义,这正好说明了“设计”作为人类生活行为的共性特征。

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1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从学科规范的角度来看,由于设计学在西方是近些年从美术学、建筑学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所以我们在此依据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来对设计学作研究方向的划分。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设计是三项艺术的父亲1、设计艺术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研究人的劳动工作能力与极限,以及如何使劳动工具、作业条件、生活道具等与人的解剖结构、生理与心理等特性相适应的学科,是二战之后,新兴的一门学科,充分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效率。

符号学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设计界的一种科学方法论,是一种极具启发意义的隐喻式的视觉分析方法,符号学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离不开符号,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的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是信息的储存工具,是表情达意的物质手段。

设计界将符号学引入设计的过程,涉及到设计的物质性、功能性、审美状态、设计对象的使用和设计作品的传播功能,意大利哲学家埃科用之分析建筑,法国哲学家巴特用之分析摄影,它是现代设计界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本塞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做了开拓性的研究。

结构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方法,目的在于给人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即先验结构的存在,对设计中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做出了贡献。

罗兰巴特在《神话》一书中讨论了图像与形式的关系,将设计看做是可形式分析的文化符号。

由此英国设计史家福迪《欲望的对象物:设计与社会》一书中讨论了设计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同样也是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这是现代设计界常用的研究和表现方法之一。

解构方法:是从符号学中引申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分析图形,并分别表达图形当中视觉的、文化的、语言的意义,通过这种解码行为,对图形做详细的全面阐释。

这种方法也成为了设计的分析方法,启发了创新的设计手法,如法国鲍德里亚教授提出“挪借”手法,打破了设计永远是原创的观念,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提出了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的区别。

解构主义风格大师有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和视觉设计师保罗.兰德。

混沌理论:混沌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运用到设计领域,“创造性的混沌”将设计看做是多元化和无次序的,混沌理论是一种自然科学视角,在设计领域中混沌理论是后现代提出的多元化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具体的混沌理论实践有日本的黑川纪章、英国的扎哈哈迪德,意大利设计群体孟菲斯和阿基米亚的作品。

荷加斯《美的分析》英国画家荷加斯所著《美的分析》是西方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他意识到洛可可风格的意义,并提出线条曲线美的特征,对线条的组合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使用的理性美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要为目的,继他之后,18世纪有关设计的出版物多数都是关于图案的著作。

其书中的理论影响深远。

第二章知识点设计是一种产品生产,设计是一种艺术活动设计的艺术手法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借用是直接借用艺术的力量达到设计的需要,解构是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然后进行重构,装饰是解决设计艺术品质中最传统最常用的手法,参照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而遇到开创性课题时,就需要用到了创造这一手法。

设计是一种经济行为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奥地利美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于1893年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第三章中国设计概观知识点青铜器设计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饕餮纹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学者曾作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饕餮是由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鸡羊谐音,有“吉祥”之意;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有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还有人认为是“祭神”等等。

夔纹。

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失蜡法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也称蜡模法。

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是用蜡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成为泥范,再制为陶范,最后再浇入铜熔液进行铸造,蜡则熔化流失。

蜡模比起泥模,可以进一步精雕细刻,失蜡法可以制造极为精细或镂空和各种造型的装饰。

甚至鸟兽象形的容器也铸造得十分准确生动。

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所以用失蜡法制造的铜器,层次丰富,精巧细致,具有特殊的立体装饰效果。

宋代瓷器宋代瓷器设计高度发展,突出表现在全国各地名窑众多,著名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和钧窑等。

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产品各具特色。

例如定窑,此地古属定州,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故名,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

刻花的线条洗练流畅。

例如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图404〕。

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以各种名称。

例如,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百圾碎。

明式家具——以此为例,示例答题评分标准,答清要点即可明代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辉煌时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设计特色,是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的家具设计风格,被称为“明式家具”(1分),主要有椅凳、几案、橱柜、床榻、台桌、屏座六大类(1分),设计特色是:1,结构美,为榫卯解构,2是材质美,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纹理,选用优质硬木(1分),3是造型美,造型浑厚洗练,比例适度,4是装饰美,装饰简洁,朴实无华,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1分)《营造法式》宋代《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监丞李诫。

《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斗拱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传递到柱上。

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天工开物》:详见书上知识点《园冶》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

大门方位一般南向,位于住宅东南。

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独立如屏风,轴线上增加平行几组纵轴,称为跨院,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

前院外人可到,内院非请勿人,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

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

无论多少进,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

垂花门,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联珠等富丽木雕。

界分内外,形体华美,为全宅突出醒目之处。

大的住宅先是纵深增加院落,再次横向发展。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赵州桥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