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抓住细节描写

抓住细节描写

抓住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
单元:第三单元
主题: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方法
素材:《唯一的听众》
主题丛书《会上楼的牛仔裤》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并搜集关于小提琴的资料
主题达成策略:
活动一:谈话导入
活动二:带问题“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
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自读
活动三:展示学生找到的词句
活动四:主题阅读进行写法比较
活动五: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后,你还想了解什么?
小结:常言说得好,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就是文章的重点或是难点,或是文章的主旨,所以我们在学习之前,要围绕题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才会更有效率。

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无私帮助下,由没信心学习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二、抓细节,体会人物品质
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词句并做批注(自主学习3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
学生汇报:
心理:沮丧——自信
行为:不敢在家——小树林——回到家里
为什么我的心理和行为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老教授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关心鼓励“我”拉小提琴的?
我(心理):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
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感受到“我”的沮丧的心理,我希望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我自以为我的琴声破坏了林中的和谐,破坏了老人独享的幽静,说明我很自卑、不自信。


教授(语言):“我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她真的聋了吗?从哪儿知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老教授听出我的琴拉的不好,从我想溜走的动作中感受到我的自卑、不自信,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她谎称自己耳朵聋了。


教授(语言):“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这是对我的鼓舞。


我(心理):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我(行为):每天早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

(在老教授的鼓励下,我坚持到树林练琴。


教授(语言):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理):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

(这是被肯定的快乐,而正是这位教授的不断鼓励,不断陪伴,使我找回了自信。


我(行为):我又开始在家练琴了。

(说明“我”急切想把琴练好,为了给他——唯一的听众去听,也说明“我”已经感受到自己比原来更进步了。


你还有那些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可在文章的反复处提问,并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课文三次写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其意义相同吗?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你就是老教授,这三次看作者的眼神一样吗?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在最后写老教授的身份?
突出教授润物无声的教育技巧,不着痕迹,最让人乐于接受;不动声色,才能沁人心脾。

小结:“我”的心理由原来的沮丧、不自信,到后来的自信、成功,都是由于老教授的鼓励、关心。

应该说是在教授的关注和陪伴下“我”找回了自信,在他的陪伴下,“我”快速地成长。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另一条是老教授语言的变化,他们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鼓励,互相变化,促进了事情的发展变化。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会上楼的牛仔裤》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会上楼的牛仔裤》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四、小练笔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透过老人那平静的目光,读懂了什
么?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我
语言变化心理变化
行为变化
鼓励关爱无私奉献……
主题达成预期效果:学生能围绕关键语句,展开表达,表现人物美好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