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cel课程教材(条件格式公式)

excel课程教材(条件格式公式)

Excel条件格式公式应用实例(多图)
一、判别输入是否正确
在输入如身份证等有固定位数的号码,出现位数不正确的情形时,我们希望Excel能够给出提示。

虽然可以使用“数据有效性”设置实现,但是当输入出错时,Excel总会弹出一个提示的对话框,有朋友可能觉得这样“唐突”的提醒有点影响心情,那就让“条件格式”来“温和”的提醒吧。

1、创建“条件格式”的公式
假设我们通过“条件格式”,把符合位数(15位或18位)的号码所在单元格的填充色设置为绿色,输入完成后,通过查看单元格的填充色是否变为绿色,就可以知道输入的正确性了。

由于身份证号码数据是属于“文本”类型的,先选中需要存放身份证号码的A2:A52单元格区域,将它们的数字格式设置为“文本”。

然后在A2:A52单元格区域处于被选中的状态下,选择菜单“格式→条件格式”命令,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单击“条件1”下方的下拉箭头,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公式”(图 1)。

图1
接着在其右边的文本框中输入公式“=OR(LEN(A2)=15,LEN(A2)=18)”,然后单击“格式”按钮,在打开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图案”选项卡,选择绿色作为符合条件的单元格的填充色(图 2)。

图2
设置好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条件格式”对话框,检查无误再次单击“确定”就完成了条件格式的设置(图
3)。

图3
小提示:上面的操作,先选中了一个单元格范围A2:A52,然后为这个单元格范围设置条件格式的公式。

在这种情况下,公式中应使用选择范围中左上单元格的引用,此例中为A2。

公式输入完成后,可以查看一下这个范围中的其它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公式,如A8单元格,为“=OR(LEN(A8)=15,LEN(A8)=18)”,这是由于上面的引用为相对应用,它会根据单元格的实际偏移量自动改变,从而得到适合其它单元格的公式。

2、实现的具体效果
现在来测试一下上面设置可以实现的效果,在A2:A52区域的单元格中输入一些身份证号码,当位数是18位或15位时,所在单元格的填充色自动变为“绿色”,而位数不对的身份证号码,所在单元格的填充色不发生任何改变(图 4),从是否变色我们就可以判断输入的正确性了。

图4
全部输入并确认正确后,如果需要删除单元格条件格式,则先选中A2:A52单元格区域,然后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单击如图3中的“删除”按钮,在打开的“删除条件格式”对话框中勾选“条件1”复选框,单击确定即可(图 5)。

图5
二、找出销售额的前三名
如图6中的B2:B12单元格中存放着销售额数据,要找出其中的前三名,让它们以蓝色字体显示。

先选中B2:B12单元格,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输入公式“=B2>LARGE($B$2:$B$12,4)”然后将符合条件的字体格式设置为蓝色即可。

实现的具体效果如下图(图 6)。

说明:虽然可以对“销售额”数据列排序找出前三名,但是,可能我们希望以日期为顺序排列,这时“条件格式”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了。

三、让符合特殊条件的日期突出显示
有时,我们可能希望符合特殊条件的日期所在的单元格突出显示,比如星期六或星期天。

这时我们可以先选中日期所在的单元格,如图6中的A2:A12,然后打开如图1所示的单元格,输入公式
“=OR(WEEKDAY(A2,2)=6,WEEKDAY(A2,2)=7)”,然后设置符合条件的单元格填充色为阴影即可。

小提示:函数WEEKDAY(serial_number,return_type)的功能为返回某日期为星期几,Serial_number??表示一个顺序的序列号,代表要查找的那一天的日期。

当参数return_type为2时,函数返回数字 1(星期一)到数字 7(星期日)之间的整数。

四、让工作表间隔固定行显示阴影
当单元格数据行较多,我们为了让显示效果更加醒目,可以让工作表间隔固定行显示阴影,效果如下图所示(图 7)。

图7
上面的效果是使用了公式“=MOD(ROW(),2)=0”,如果要间隔两行显示阴影则用公式“=MOD(ROW(),3)=0”,其余
依次类推。

小提示:函数MOD(number,divisor)返回两数相除的余数,其中Number为被除数,Divisor为除数。

函数
ROW(reference)返回引用的行号。

其中Reference??为需要得到其行号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如果省略 reference,则假定是对函数 ROW 所在单元格的引用。

“条件格式”与公式结合还有非常多的应用,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再研究研究哦。

五、不同的条件返回不同的结果
如果对上述例子有了很好的理解后,我们就很容易将IF函数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比如,在成绩表中根据不同的成绩区分合格与不合格。

现在我们就以某班级的英语成绩为例具体说明用法。

图8
某班级的成绩如图6所示,为了做出最终的综合评定,我们设定按照平均分判断该学生成绩是否合格的规则。

如果各科平均分超过60分则认为是合格的,否则记作不合格。

根据这一规则,我们在综合评定中写公式(以单元格B12为例):
=IF(B11>60,"合格","不合格")
语法解释为,如果单元格B11的值大于60,则执行第二个参数即在单元格B12中显示合格字样,否则执行第三个参数即在单元格B12中显示不合格字样。

在综合评定栏中可以看到由于C列的同学各科平均分为54分,综合评定为不合格。

其余均为合格。

3、多层嵌套函数的应用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只是将成绩简单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在实际应用中,成绩通常是有多个等级的,比如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

有办法一次性区分吗?可以使用多层嵌套的办法来实现。

仍以上例为例,我们设定综合评定的规则为当各科平均分超过90时,评定为优秀。

如图7所示。

图9
说明:为了解释起来比较方便,我们在这里仅做两重嵌套的示例,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更多重的嵌套,但请注意Excel的IF函数最多允许七重嵌套。

根据这一规则,我们在综合评定中写公式(以单元格F12为例):
=IF(F11>60,IF(AND(F11>90),"优秀","合格"),"不合格")
语法解释为,如果单元格F11的值大于60,则执行第二个参数,在这里为嵌套函数,继续判断单元格F11的值是否大于90(为了让大家体会一下AND函数的应用,写成AND(F11>90),实际上可以仅写F11>90),如果满足在单元格F12中显示优秀字样,不满足显示合格字样,如果F11的值以上条件都不满足,则执行第三个参数即在单元格F12中显示不合格字样。

在综合评定栏中可以看到由于F列的同学各科平均分为92分,综合评定为优秀。

(三)根据条件计算值
在了解了IF函数的使用方法后,我们再来看看与之类似的Excel提供的可根据某一条件来分析数据的其他函数。

例如,如果要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某个文本串或数字出现的次数,则可使用COUNTIF 工作表函数。

如果要根据单元格区域中的某一文本串或数字求和,则可使用SUMIF 工作表函数。

关于SUMIF函数在数学与三角函数中以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这里重点介绍COUNTIF的应用。

COUNTIF可以用来计算给定区域内满足特定条件的单元格的数目。

比如在成绩表中计算每位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

在工资表中求出所有基本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员工数。

语法形式为COUNTIF(range,criteria)。

其中Range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

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32、"32"、">32"、"apples"。

1、成绩表
这里仍以上述成绩表的例子说明一些应用方法。

我们需要计算的是:每位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

规则为成绩大于90分记做优秀。

如图8所示
图10
根据这一规则,我们在优秀门数中写公式(以单元格B13为例):
=COUNTIF(B4:B10,">90")
语法解释为,计算B4到B10这个范围,即jarry的各科成绩中有多少个数值大于90的单元格。

在优秀门数栏中可以看到jarry的优秀门数为两门。

其他人也可以依次看到。

六、巧用IF函数
(1).设有一工作表,C1单元格的计算公式为:=A1/B1,当A1、B1单元格没有输入数据时,C1单元格会出现“#DIV/0!”的错误信息。

这不仅破坏了屏幕显示的美观,特别是在报表打印时出现“#DIV/0!”的信息更不是用户所希望的。

此时,可用IF函数将C1单元格的计算公式更改为:=IF(B1=0,″″,A1/B1)。

这样,只有当B1单元格的值是非零时,C1单元格的值才按A1/B1进行计算更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