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环境保护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初稿)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上半年来,我县环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环保宣传教育为推手,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目标,强化监管,严格执法,推进污染防治,科学布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力开展“三万”活动,坚持做到起好步,开好局,抓紧抓好各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促进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教活动,着力营造共建生态文明和公众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环境保护,让生活更有质量;公众参与,让环保更具活力”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和湖北主题。
今年来,县环保等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宣教载体,选好突破口,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纪念活动,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强化生态文明与低碳绿色意识。
一是5月26至27日,举办纪念第40个世界环境日“环保杯”田径运动会暨2010年度绿色创建命名仪式。
二是6月2日,在茨泉大厦举行纪念环境日座谈会,总结回顾“十一五”全县环保工作,共商“十二五”环保发展。
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确保认识、措施、监管、责任到位。
三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开展生态绿色创建宣传环保。
环境日活动周期间,《建始新闻周刊》卷首语登载县委常委、副县长龙世奎倡导生态绿色环保的署名文章,本期记者专访栏目刊发县环保局局长的访谈录,彩印“美在建始”摄影大赛环保类图片。
上半年,在县内外媒体上刊发理论调研文章、外宣信息稿件达39篇(条)。
(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调处环境信访,妥善处置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
一是环境现场执法明显加强。
切实强化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开展了广润河水电、官店铁矿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同时”专项检查,水泥、火电、煤矿、资源开发类项目的现场检查活动,立足织牢网底,排查问题、建立档案、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现场执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半年来,现场监察200余人次,检查了85家企业,下发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决定书19份,监察意见12份。
二是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开展。
按照国家、省、州的统一部署,今年环保专项行动在认真完成上级安排的整治重点外,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将近几年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整治的重点,突出民生抓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1、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污染整治。
重点是矿山企业渣场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与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的执行情况。
对未执行环境评价、环保“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责令企业限期整改。
对矿井废水任意直排,污染溪沟、河流、农田和饮用水源,煤矸石乱堆乱放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2、着力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
以应急为先导,监察为中心,行动为抓手,对屡查屡犯、偷排偷放、多次被查处仍未整改到位的,停产整顿;对超标排污的,依法处罚,责令限期改正;对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责令停产限期改正。
配合省、州集中开展“两整治”(未批先建、未验投产)行动,对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入运行的项目,责令停产并限期验收。
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目前共有40家企业实行了持证排污。
加强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防止超标排放废水。
3、从源头管理整治废物回收加工业污染。
废物回收加工行业按照“科学选址,规范经营,加强管理,达标排放”的要求,对相关废物回收加工场所加强源头管理和治理。
4、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限期整改。
组织专班对全县范围内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对无环评审批手续、环境安全隐患大、无污染治理设施或设施不正常运转、污染严重、群众意见较大的4家畜禽养殖污染源下发了限期整改文书。
5、集中整治建设工地施工等扰民噪声源。
对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建筑施工夜间作业审批手续擅自夜间作业的,下发改正文书9份。
同城管局、公安局配合,加大了社会生活噪声干扰一中学生学习的治理力度,强力维护了高考复习备考秩序。
三是环境信访调处实效明显。
落实环境信访工作制度,规范环境信访工作程序,积极推行环境信访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专人负责信访调处,确保信访调处质量。
截止5月底,办理省、州批转的桂花废塑厂和景阳水泥厂信访件2件,县信访局转办业州广场噪声粉尘扰民信访件1件,办理12369电话(新闻媒体)投诉20件。
做到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结案率达100%、回访率达100%。
(三)严把“三关”,推进“阳光审批”,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
今年来,落实好省环保厅提出的建设项目“四个一律不批”和“两停止”要求,科学化解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环保要求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管理。
一是严把项目建设环境准入关。
在落实环评审批程序上,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办理建设项目环评网上行政审批,推进“阳光审批”措施,扩大公众参与面,征求社会各界对项目建设的环境意见,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环评审批的标准。
截止6月底,全县建设项目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56份(省厅、州局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5份,县局审批报告表16份、登记表35份),下达建设项目执行标准21份,下达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51份。
二是严把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关。
加强项目日常环境管理,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联络员制度”,在重点建设项目与环境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桥梁,严防工程项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三是严把竣工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关。
进一步完善竣工项目试运行审批和“三同时”专项验收制度,上半年对38家已竣工建设项目进行了环保“三同时”专项检查验收。
同时,对清理出的110家已办理环保准入手续的建设项目,将与各乡镇环保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联合进行现场检查,适时督办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四)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扎实推进涉水、大气、危废和辐射污染防治。
1、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
今年来,根据上级环保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成立了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领导小组,印发了动态数据更新工作方案,召开了动态数据更新工作专题会,工作上做到有计划,目标上做到细化、量化,在规定时期内保质保量上报了2010年度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
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年初,按照州政府下达给我县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1%、1%、0.5%的控制指标,初步拟定了全县2011年减排工作方案,待2010年普查动态更新数据上级确定后进一步完善减排实施方案。
上半年来,在管理减排上,进一步强化对已建成的减排项目的运行监管,确保城区污水处理厂、九皇食品、兴旺食品等涉水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和杨家湾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正常运转,其中涉水减排重点项目污水处理厂预计今年可结转化学需氧量削减量210吨,氨氮削减量15吨。
同时,依据鄂环办[2011]63号文件,拟定了《建始县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落实总量减排任务实施方案》,按新标准执行的重点涉水企业有淀粉加工业5家,污水处理厂1家。
按要求对我县锅炉情况进行了摸底,为减排项目的落实提供保障依据。
3、涉水污染防治工作。
强化对涉水企业的排污监管,不断完善废水处理设施。
对废水排放不达标的,限期整改,确保达标排放。
突出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继续坚持饮用水源“月巡查”制度,有效防范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污染。
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废弃治理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即将组织招标工作,可望7月初开工建设。
4、大气污染防控工作。
继续强化对水泥、火电等重点涉气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加强除尘、脱硫设施的维护,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强化对业州大道改造工程的“灰霾”综合防治管理,减轻对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的污染和影响。
5、危险废物管理工作。
认真开展危险废物检查,严防涉危安全事故。
上半年,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检查的通知》,并以城区医院、学校及农药批发部等为重点,开展了危险废物检查。
共检查医院6家、农药批发部3家、学校3所。
目前,城区医疗废物全部按照州有关部门要求,由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同时,为加强农药废弃物管理,我局与县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药废弃物管理的通知》,对全县农药批发、零售等经营部门提出了相关要求。
6、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涉及放射源单位的监管措施,健全放射源安全管理责任制,规范放射源日常监督管理,坚持落实了周报、月报、季报制度,重点在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进行了四次执法检查,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目前我县存在的4枚放射源,都在正常使用。
(五)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为契机,科学布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我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启动后,县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基础,整合项目资金,合力打造农村宜居环境”的整治措施,明确提出充分把握环境整治试点示范契机,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县环保局组建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专班,确定了我县农村环境整治必须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即采取“组集中、村转运、乡镇统一集中处置”的办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采取沼气池处理和集中湿地处理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措施;落实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建立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同时,编制申报了《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资金安排方案》,县财政部门已下达2011年度支出预算指标450万元。
目前,《建始县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
其中红岩寺镇已经开始组织实施。
今年11月底,可完成四个村的垃圾焚烧项目建设任务。
(六)完善环境保护规划,提高环境监测能力,规范排污申报秩序,充分发挥规划、监测和排污申报的基础性作用。
1、完善环境保护规划,为做好“十二五”环保工作奠定基础。
按照省州环保部门关于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的要求,围绕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全县环境保护规划,科学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精心谋划了一批具有全局意义、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环保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逐步建立和完善环保项目储备库。
2、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能力,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环境监测各项制度和监测管理体系,对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进一步加强了各项软硬件建设。
按月开展地表水、饮用水源、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发布了我县2010年环境质量公报和2011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