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干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为了这个称呼,多少教师放弃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甘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智慧书写平凡的人生,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动人的诗篇。
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深感困惑和不安。
学生似乎越来越难教,职业压力似乎越来越大。
尤其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改革理论,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在课堂与备课之间疲于奔命。
在处理学生矛盾中焦头烂额,面对各种考核忧心忡忡。
因此,抱怨声声,埋怨不断。
在这种现状中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似乎毫无意义。
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对未来一代的人才培养的奠基作用,都使教师职业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任何时候学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面就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1.“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
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因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教师对道德的认识,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更能在
心灵上影响学生的往往不是教师的“说”,而是教师的“行”,是由教师道德水平决定的,是反映教师真实品格的行为。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爱博大无私。
深沉久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
没有这种教育的崇高的爱,顶多只能做个教书匠。
因此,教师要学会完善师德修养。
在现今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教师要了解、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情深厚的品质塑造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教师既要以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自身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人手,只要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达到师德修养的目的。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标准
教师之所以有崇高的赞誉,在于有“为人师表”的思想境界。
而“为人师表”最直接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外在文明的言行举止是教师师表风范的基本要求。
2.1遵纪守法。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本身就要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
其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老师。
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2.2语言文明。
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科学知识的传授,美好思想感情的交流,总是离不开语言,教师应善于用语言开启学
生求知的心扉。
必须做到语言的纯洁性、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激励性。
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
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仪表大方。
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它包括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态度和蔼可亲、风度从容典雅、教态高压洒脱等。
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能为人师表。
2.4“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
这种精神对学生的教育不是单靠语言的宣传,也不是为了教育而故意的做作。
它是一种表率。
是一种深入到心灵的影响和感染,也是一种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无言的感受。
应提倡“捧着一棵心,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
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质来看。
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
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项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尊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 -乐教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