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黄冈麻城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____和自我强化。
【答案】【解析】替代强化2.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当适当高出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并使得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这主要依据的是____理论。
【答案】【解析】最近发展区3.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____的教学原则。
【答案】【解析】循序渐进4.儿童多动症是常见的以____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解析】注意力缺陷5.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____的预言效应。
【答案】【解析】教师期望6.在幼儿阶段,儿童能够轻松地学会母语,错过这一时间,语言能力将受到严重损害,这一时期被称为语言发展的____。
【答案】【解析】关键期7.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具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____.北京有张雪门。
【答案】【解析】陈鹤琴8.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它要求____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答案】【解析】重新组织9.创办了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____。
【解析】福禄贝尔10.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____。
【答案】【解析】自我调节和监控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孩子的脸,六月的天。
”说明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A.不稳定性B.可控性C.深刻性D.社会性【答案】A【解析】歇后语“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体现了儿童情绪的不稳定性特征。
2.学前教育是指()A.2-7岁幼儿的教育B.3—6岁幼儿的教育C.婴儿和儿童的教育D.入小学前儿童的教育【答案】D【解析】一般我们认为,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3-6岁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所以,3~6岁处于前运算阶段。
4.现代我国托幼机构一般包括()A.托儿所.幼儿园B.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C.幼儿园.学前班D.学前班.幼儿园.少年官【答案】B【解析】现代我国托幼机构一般包括了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等,既有私立的学前教育机构,也有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
5.教师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方法是()A.示范法B.范例法C.参观法D.讨论法【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示范法的内涵。
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A.观察实物B.图片C.幻灯片D.教学电影【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
根据题意可知,观察实物属于实物直观,所以,答案选A项。
7.在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A.比较B.变式C.正例与反例D.概括【答案】C【解析】麻雀是“鸟”的正例,鸡和蝙蝠是反例。
8.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后又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A.福禄贝尔B.蒙台梭利C.欧文D.卢梭【答案】B【解析】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
在那里,蒙台梭利采用了特殊的教育方法,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
9.学生听老师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猴子的形象:老猴子沉稳持重,小猴子调皮灵活。
这是()A.符号表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直觉思维【答案】C【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0.“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说的是()A.迁移B.定势C.习惯D.技能【答案】A【解析】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11.幼儿在幼儿园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A.学习B.游戏C.观察D.玩耍【答案】B【解析】略。
12.关于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决定人的智力B.遗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遗传决定了人的性格D.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答案】D【解析】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3.我国托幼机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A.小学化.成人化B.小学化.专业化C.贵族化.专业化D.贵族化.成人化【答案】A【解析】由于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成熟以及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目标容易出现小学化的倾向,特别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目标小学化的倾向更为严重。
学前教育目标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如果对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好,就会出现学前教育目标成人化的倾向。
1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喜欢交朋友.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题干描述符合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特点。
15.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是()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答案】C【解析】保教合一的原则,也称保教结合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它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答案】错【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增加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
2.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答案】错【解析】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答案】错【解析】题干所述是变式的概念。
4.“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答案】错【解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5.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答案】错【解析】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1)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6)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10)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11)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6.如果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那么识记的效果就好。
()【答案】错【解析】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中有识记材料这一因素。
因为识记对象为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记忆效果就会好。
7.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概念,属于下位学习。
()【答案】错【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上位学习的典型案例。
8.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错【解析】略。
9.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0.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答案】错【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例如,3岁前的幼儿的思维就属于直观动作思维,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案】【解析】(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2.我国托幼机构担负的双重任务是什么?【答案】【解析】(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解析】(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简述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解析】(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③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1.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涣散是一节课失败的真正原因。
这说明上课时,学生注意听讲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将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答案】【解析】(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人们在注意状态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是认真听讲,注意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会有相应的外部表现。